论语关于问的名言经典(文光读论语每天学一句)

欢迎观看文光读《论语》,我会每天为大家讲解一句论语和大家一同体会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论语关于问的名言经典?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论语关于问的名言经典(文光读论语每天学一句)

论语关于问的名言经典

欢迎观看文光读《论语》,我会每天为大家讲解一句论语和大家一同体会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

(3)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翻译为:子游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今天的孝子,说能食衣住行供养父母,就是孝。那对于犬马不也一样可以养着它们喂饱它们吗?如果没有敬,只是养,和对待犬马有什么区别?”

今天还是接着上回继续探讨“孝”,今天的“问孝者”是孔子的一位著名弟子名叫子游。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他是南方人,家住今江苏常熟,在春秋时期,南方远不及中原黄河流域发达,所以在当时很少能出现学者,子游是例外,他不但远道来学习而且学得还非常好,他曾做过当时鲁国的武城宰相,把当地治理的井井有条,得到过孔子的高度赞赏。孔子还曾说:“吾门有偃,吾道其南。”意思是我有子游这个弟子,我的学说可以传遍南方了,所以后世也称子游为南方夫子。

想象一下,一个来自遥远地区的人,向你学习你们当地的文化,你当然会较为客观的为他介绍,同理孔子对子游的解释就相对客观了,孔子直接描述了孝的核心在于“敬”,并以犬马的行为作为对比,以凸显敬的重要性。

古往今来很多事情,最初都是因为要达成一项特定的目的而产生对应的解决形式,可是做着做着人们就只记得形式,而忘记了它的意义。就比如,过节日的时候,许多人只记得在节日里要吃某某食物,要做某某活动,却大多忘记了当初为何要这么做,有何纪念,有何意义。

孝敬父母也是同理,这个行为本身是要为父母带去安心,至于提供各种物质都只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的方式,而有些人做着做着就忘却了最初始的目的,完成形式后马上就走,好像是解决了一件麻烦事。

还是那句话,人要发现本心,要清晰明确自己是以什么样的一颗心在应对一件事,否则自己所做的行为本质上都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认识了自己的本心,在孝上就知道要做到“敬”,同理在其他的事情上也都能知道要以什么样的心理应对,这就是儒家所说的“诚意正心”,只有先做好这一步才能进行后面的举措,做事情,干事业,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欢迎大家多多批评探讨,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论语》一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增强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点击查看上一篇文章:文光读《论语》每天学一句(24)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