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对还是错(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对还是错(成大事者不拘小节)(1)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细节处才见成败?| 聚焦与远眺 第二篇

这是桔梗在“谈判思维”的第660篇推文。

全文共2493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对还是错(成大事者不拘小节)(2)

1 引言

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物理学家;

他的名气,源于那个著名的“相对论”。

爱因斯坦告诉我们,我们所在的时空是相对的;

我想说,爱因斯坦更是一个哲学家;

不仅是时空,我们大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是相对的。

为了理解相对,首先就要理解,

认知并不是绝对的。

来看一张图,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对还是错(成大事者不拘小节)(3)

你看到了什么?

没错,就是伟大的爱因斯坦的头像;

他非常独特的皱纹,以及海象般的胡须,让他的形象一目了然。

可如果你把手机立在桌上,起身离开三米至五米,回头看这张图,你就会发现另一个人出现了......

(或者,我帮你把这张图缩小到下面的尺寸)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对还是错(成大事者不拘小节)(4)

如何?

你看到了谁?

玛丽莲-梦露?

在不同的焦距下,同一张图,你看到了截然不同的两张脸!

照片也是相对的?

或者说,

在“聚焦”和“远眺”的不同条件下,照片是相对的?

那么这个世界呢?

在我们大脑的“聚焦”和“远眺”下,这个世界还是绝对的吗?

2 错觉

我们依然在“聚焦与远眺”这个系列推文中,它的思维方式启发自牛津大学的实验心理学实验。

这也是“模糊谈判论”的第三个系列推文;

在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时候,“聚焦”可以让我们的视野变得精细,“远眺”则可以让我们的视野变得模糊;

正如我们大脑的思维习惯。

我们既可以简单地把光谱一分为二,非黑即白;

我们也可以复杂地把光谱无限拆分,看到1600多万种颜色;

“聚焦”的精细,带来思考的复杂,和决策的艰难;

“远眺”的模糊,带来思考的简单,和固执的偏见。

这是一个两难的现实。

但我们至少应该深刻意识到,不同的焦距让我们看到的世界,截然不同;

正如文首那张“错觉图”。

实际上,这张图是由两张图合成的;

一张是爱因斯坦的画像图,这张图像素繁多,细节丛生;

另一张是梦露的画像图,这张图像素很少,线条粗犷;

当我们近距离观看(聚焦),频出的细节(来自爱因斯坦的脸部特征)就会加深我们的印象和识别;

比如,胡子,皱纹等。

此时,爱因斯坦的形象占据了我们的大脑。

当我们远距离观看(远眺),细节就都模糊甚至看不见了,那么粗犷的线条就浮现出水面(来自梦露的特征);

比如,卷发,厚唇等。

此时,玛丽莲-梦露的形象就跃然纸上。

很神奇,对吗?

等等,当我们感叹这个错觉图之巧妙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一件事,

就这个世界的真实而言,爱因斯坦和梦露在一张图里同时存在,而我们却需要不同的焦距才能识别。

那是不是意味着,这个世界上还有着什么其它同时存在的东西,而我们却只识别了一部分?

3 错误的焦点?

那我们到底该不该只看到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成语,管中窥豹;

它指的是,在一个狭隘的视野里认知世界,必然带来狭隘的观点。

然而,我们却还有另一个成语,可见一斑;

它指的是,即使只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你看,即便是要回答“该不该管中窥豹”这个问题,我们也需要把焦距拉远拉近,做一下聚焦与远眺。

在你“聚焦”和“远眺”时看到的景色,就是如此不同。

人们常说,做人要有大局观,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人们又说,细节处才见成败,魔鬼都隐藏在细节中;

人们到底在说些什么?

克劳德-莫奈,是法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是印象派画风的鼻祖;

约翰内斯-维米尔,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是风俗画的代表人物;

两人在绘画艺术上的风格,十分恰当地诠释了“聚焦”和“远眺”的对立统一。

莫奈的巨作,《日出-印象》,展出在法国巴黎马蒙丹莫奈美术馆里;

维米尔的巨作,《拿酒杯的女孩》,展出在德国布伦瑞克的安东乌尔里希公爵美术馆;

想象一下,如果两幅画现在展出在同一个美术馆,同一面展墙上,肩靠肩放在一起;

而你就站在两幅画前的中间位置,距离两幅画的中点大约三米;

请问,你觉得只保持这个位置不同,就足够能理解两幅画的伟大吗?

答案肯定是,不行。

这两幅画的特征,一定会要求观赏者,走近走远,上上下下,变化视角和视距,来充分欣赏。

拿莫奈的《日出》来说,突出体现的就是“印象派”的“印象”特征;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对还是错(成大事者不拘小节)(5)

它的笔触更宽、更粗猛,色块运用更加厚重、突兀,对“现实感”更加有冲击力;

使得这幅画更适合“远眺”;

而维米尔的《拿酒杯的女孩》,则体现了作者对细节的高度重视;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对还是错(成大事者不拘小节)(6)

它的笔触细腻入骨,维米尔用擅长的“点画法”,将光线纹理处理得入木三分;

不得不让你走近,细细地打量,才能惊叹于其技巧。

相反,走近前一幅,拉远后一幅,你将完全失去对“艺术珍宝”的焦点。

当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苦苦不得真谛,你是否意识到,

你只是,聚焦了不该聚焦的,远眺了不该远眺的?

4 远近自如?

有一句话叫,

战略上要藐视对手,战术上要重视对手。

虽然不尽恰当,但也许是最贴近“聚焦与远眺”思辨的一种解释。

至少,我们不应该在“聚焦”之后就失去了“远眺”的能力,在“远眺”之后就忘了还有“聚焦”的存在。

就好像,这个地球既是圆的,也是平的。

啥?

一定有人会反对,地球要么是圆的,要么是平的,怎么可能同时存在。

这再次回到了“绝对”的话题。

没错,针对事实而言,地球可能就是“圆的”。(这个也许说不定哪天就被推翻了)

但在我们的大脑里,它就是相对的。

就我们日常的地理感知而言,它就是平的;

你在看地图的时候,你在用手机导航的时候,你的所有认知都把“地球”当作平面来处理;

但当你在看地球仪的时候,当你在外太空观赏的时候,你的所有认知都把“地球”当做圆球来处理;

地图,并没有因为地球仪的存在而被淘汰;

地球仪,也没有因为地图的存在而失去意义。

“平”的,还是,“圆”的?

只在你的“聚焦”和“远眺”里。

我看到过一篇文章说,“最聪明的人,都在下最笨的功夫”;

文章是在讲一个道理,一种秉持该努力不怕吃苦的精神;

但读的人就要小心,我们非常容易受到“绝对”的影响;

“最”,笔者都太喜欢用“最”来绝对化他们的观点,因为他们知道,读者也最容易受到极端的感染;

可是,如果我们具有随时“聚焦”和“远眺”的意识和能力,你就会产生警惕;

“最聪明的人,都在下最笨的功夫”?

在如此“聚焦”的观点下,如果你拉远镜头后,你就会发现,其实还存在另一种,

方向错了,再努力都白费。

同时,这个观点里,还有过于“远眺”的问题;

当你过于模糊的只看到“聪明和愚笨”,你就应该聚集下去,看看“聪明和愚笨”两个极端频谱之间,是不是还存在些什么?

挺聪明?有点聪明?大智若愚?有点笨?......

5 小结

绝对还是相对?

拉远看?拉近看?

聚焦?

还是远眺?

-

这里是“谈判思维”!

“聚焦与远眺 第二篇” 待续

--- 桔梗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对还是错(成大事者不拘小节)(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