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王谢两家(旧时王谢堂前燕)

#创作挑战赛#

说起王导和谢安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在东晋的历史上,这两位鼎鼎有名。千年的秦淮河,百年的乌衣巷,时至今日都是南京城的传奇。朱雀桥边,乌衣巷口,那春风吹又生的草木,那日日西落的夕阳都诉说着千百年前的往事。

魏晋时期王谢两家(旧时王谢堂前燕)(1)

那么,名垂青史的王谢两家,对于那个时代来讲到底有着什么意义呢?毫不夸张地讲,他们是华夏文明的守门人,在最岌岌可危的时候救华夏于水火。

公元317年,司马睿再进南京市登上皇位,成为了东晋的第一个皇帝,史称晋元帝,但称帝归称帝,东晋的所处的形式却不好。

司马睿登基后第二年,刘耀建立了前赵,占领了关中地区,羯族首领石勒建立了后赵占据着关东地带,文明起源和发展千年的北方地区都被胡族占领,华夏大地变得百孔千疮,岌岌可危,当此之时,在位置并不优越的南京建立东晋的司马睿根本没有太大的政治资本,而他之所以能够在如此复杂的时代登基为帝,大部分都是世家大族的功劳,王家与谢家便是其中翘楚。

先来看王家当时的掌门人王导。

琅琊王氏自古就是名门望族,最初的琅琊王与司马睿是至交故友,王导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司马睿的拥护者。

魏晋时期王谢两家(旧时王谢堂前燕)(2)

他的政治眼光非常独到,很久之前就看出了局势的复杂,北方陷入混乱,是王导选择了南京,当时的南京城还叫建康,他帮助司马睿谋得了安东将军的职位,在建康城一点点地积累资本。

在他向司马睿进言献策后九年,西晋王朝轰然倒塌,衣冠南渡事件爆发。

衣冠南渡,指的是当时北方士家大族大批南下的事件,西晋灭亡后,北方的混乱一发不可收拾,常年在北方落脚的士家大族处在风雨飘摇当中,为了保存家族实力,他们纷纷南下,当此之时,已经在建康城站稳脚跟的司马睿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但士家大族向来心气高,不怎么愿意臣服于人,此时王导又再一次发挥了作用。

魏晋时期王谢两家(旧时王谢堂前燕)(3)

王导本身也是士族出身,北方士族或许信不过司马睿,但却愿意给同为士族的王导几分薄面。

为此,王导殚精竭虑,他不停地给各大士族做工作,将局势敞开了讲。

王导告诉他们,即便信不过司马家族,但是政权一定要有一个领头人才能显得名正言顺,而如今的北方已经被胡族占领,纵观这么多南方城市,建康城是最有优势的,如今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就是偏安江左,通力合作。

北方士族没话说了,即便他们心中非常不服,即便他们觉得位居江东的建康不是中华文化的正统发源地,说是蛮夷也不为过,即便他们觉得南方人不配跟他们相提并论,觉得南方士族是当年孙吴政权残留的余孽,但他们没有办法,事到如今,保命才是最要紧的。

可心中不悦,态度自然好不到哪去,如此便引发了南方士族的不满,在他们看来,北方的这些士家大族是入侵者,自己给他们提供了地盘,他们还吹胡子瞪眼假清高,这如何能忍?

双方维持着表面上的和谐,暗地里矛盾重重。

而矛盾积累到一定地步就容易出现危险,此时又是王导出面调和。

魏晋时期王谢两家(旧时王谢堂前燕)(4)

为了起到更好调节作用,他学会了吴语,发明了“寄侨法”。在南方士族势力较弱的地区设立侨州,侨郡,侨县,想方设法兼顾双方的利益,就这样,王导在北方士族中的威望变得更高,同时也得到了南方领袖的支持。

在士家大族的共同协助下,东晋才算是正式稳定了下来。

司马睿承认江东真正的主人实际上是南方士族,消除了他们的怨气和不满,而南方士族的领导者也出面表示以司马家族为首的东晋政权为华夏正统,双方的通力合作正式达成。

可以说,没有王导就没有东晋,就连司马睿也念及他的功劳,在东晋推行君臣共治的举措,将行政权全权交给王导行使,而军事权则交给了王导的堂兄王敦掌握,足以见识到王家对东晋的重要性。

再来看谢家。

如果说王导所在的王家是东晋基业的开创者,那么后来的谢家就是它的保卫者。

魏晋时期王谢两家(旧时王谢堂前燕)(5)

公元383年,东晋政权遇到了最大的威胁者——来自北方前秦皇帝苻坚的攻打。

当时,苻坚以号称八十万的大军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其声势浩大还造就了一个成语——投鞭断流,而当时,东晋能够出面迎敌的部队人数只有八万。

那场战争中,朝中掌权的是谢安,军队的统帅是谢安的弟弟谢石,先锋则是谢安的侄子谢玄。

八万对上八十万,任谁都觉得这场战争不可能获胜,可让人们意外的是,谢家却御敌于国门之外,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将前秦大军击溃,以东晋都城建康为轴心建立起了一道文化壁垒,让北方胡族不至于真正凌驾在华夏之上。

毫不夸张地讲,谢家不单单是拯救了东晋王朝,也挽救了华夏文明。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当年叱咤风云的忠臣良将如今已都尘归尘土归土,只是当我们拿起泛黄的书页时,总还是要多多少少感谢他们为华夏历史作出的贡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