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讲座(明上网课暗打游戏)
近日,家住宿迁的施先生反映:今年寒假,他还在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下载了9款网络游戏。短短一个多月,小孩就在网游上花了近4万5千元。施先生夫妇俩平时主要靠务农、打工赚钱,这么多钱,是他们将近一年的收入。
施先生说,今年2月29号,他去银行取钱,发现本来存了4.5万元的银行卡里,只剩下2700元。查了对账单后他发现,这些钱全部花在网络游戏上了。施先生说,13岁的儿子小施最近一直用妈妈的手机上网课,没想到除了上课,小施还用手机打游戏。一番询问后小施承认,他下载了好几款网络游戏,并且通过妈妈的手机在游戏里充了值,用来买装备、买游戏币。
这些游戏大多来自VIVO手机平台,包括口袋日月、熊出没之机甲熊大、奥特曼格斗超人、奥特曼传奇英雄、口袋新世代等等。仅2月25号12点49分到13点的短短11分钟,小施就在游戏上充了4400多元。经过确认,小施总共在9款游戏上花了钱。
施先生联系VIVO客服咨询能否退钱。工作人员表示可以向上级汇报,但退钱的可能性不大。工作人员答复说:这些充值需要手动输入支付密码才能交易,而且游戏账号是一个实名成年人的账号。工作人员还表示,他们的游戏支付只针对成年人开放,他们没有办法通过支付方式判断玩家是大人还是小孩。
记者注意到,虽然游戏支付只对成年人开放,可小施下载的游戏,有好几款面对的是12周岁以上的人群。
记者了解到,施先生夫妻俩的微信转账密码,小施以前就知道。“从早到晚都把手机给他上网课,我们上班很累,回家吃完晚饭就睡了,没有功夫去管他。”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避免沉溺于网游和打赏呢?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小朋友。说起玩网络游戏,他们都非常感兴趣。但孩子们也告诉记者,他们不会使用父母的钱去购买游戏道具或打赏主播。而且,父母对自己玩游戏也有一定的约束。
采访中,大多数家长都表示,他们并不是绝对反对孩子玩游戏,只是担心孩子很难自我约束。而对于新闻中报道的个别未成年人大额购买游戏道具的现象,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认为,这是有因可循的。
青少年心理咨询师李萍说,一些孩子在现实社交中出现了一些障碍和困难,但在游戏当中他可以畅所欲言,可以跟人去交往。特别是当他有一些辅助性的设备,就更可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这其实也是一张虚拟世界里的虚荣心在作怪。
专家认为,要避免孩子出现这种行为,除了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中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活动之外,树立孩子正确的金钱观也非常重要。
李萍说:“要尽早让孩子知道,钱是父母努力工作得来的,孩子应珍惜父母的劳动,把钱花在有价值的东西上。”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张清 周忱 编辑/玉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