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佑佑谈日本关系(50年50人孔铉佑盼中日关系稳定向好的)
06:07
50年50人丨孔铉佑:望中日两国青年,多到对方国家看看(06:07)
【编者按】
1972年9月29日,中日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
五十载冷暖起伏,半世纪沧桑巨变。共同的记忆、特别的联结、持续的接力,过往的中日友好瞬间,观照着当下时代激流里的行与思。
澎湃新闻联合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推出“50年50人”专题报道,对话50载中日关系的塑造者、开拓者、践行者,展望未来全球变局下中日关系“下一个50年”。
50年前,中日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为了实现中日和平友好,作出邦交正常化的重大决断,揭开了历史新篇章。那时的孔铉佑正是乘着中日友好发展、各领域交流活跃的这股势头迈入了大学校门,开始学习日语。
“我至今记得,当时同学们都是每天花费大量时间跟着录音机复听复述日本的时政新闻录音。通过这种比较原始的学习方式,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日语听说能力,同时对日本社会以及中日关系有了一些初步了解。”孔铉佑回忆道。
大学毕业后,孔铉佑进入外交部。如今近四十年过去,他也伴随着中日关系的发展逐渐从一名外交新兵成长为奔走于两国关系第一线的关键使者——中国驻日本大使。
50年里,中日双方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也积累下了四个政治文件的重要原则精神。当前中日关系机遇和挑战并存,孔铉佑今年7月在谈及当前中日关系时说道,“回顾50年来,中日关系历经风风雨雨,始终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当前百年变局、世纪疫情以及中美博弈、中日国力变化等新的时代背景下,中日之间新老矛盾复杂交织。”
面向未来和中日下一个50年,孔铉佑也提出了自己的期待,并呼吁两国青年到对方国家走走看看,他相信这一定会带来很多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以史为鉴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
澎湃新闻:孔大使您好,1979年您开始学习日语,1985年开始从事对日外交工作。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您个人也见证并经历了这段历史。最开始您是如何同中日关系结缘的?在多年的外交生涯中,您对日本的认识与了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孔铉佑:实施改革开放的那一年,我有幸考入大学学习日语。我至今记得,当时同学们都是每天花费大量时间跟着录音机复听复述日本的时政新闻录音。通过这种比较原始的学习方式,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日语听说能力,同时对日本社会以及中日关系有了一些初步了解。这期间,中日两国乘着和平友好条约缔结的势头,高层之间密集互访,经济文化各领域交流非常活跃,两国关系得到长足发展。这些更加激发了同学们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我还记得,大学期间有一个小插曲,1981年底,在日本大阪,中国女排以七战全胜的佳绩首次夺得世界冠军,也是女排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当时我们每个人都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几乎所有人瞬间聚集到校园,高声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每个人心中此刻都升腾起了挥洒青春、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正是带着这样一种心态,我在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外交部,至今在外交战线工作了近40年。
我工作后从事对日外交的时间比较长,对日本的认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地缘相近,文缘相通的近邻。我们常用“一衣带水、一苇可航”来形容两国间近在咫尺。距离上的接近赋予了中日交流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渊源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绵延至今。来自中国的汉字、儒学、茶道、建筑、饮食等不仅深刻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活,也塑造了中日两国社会共同的文化交集。在今年年初举行的北京冬奥会上,以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开幕式视频深深打动了许多日本民众,我想这种共鸣、共情就来自两国相似的文化源流。
其次,两国是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初,双边贸易不足10亿美元。去年在新冠疫情持续冲击的复杂形势下,这一数字达到了创纪录的3700多亿美元。目前,中国是日本最大出口对象国,日本也位居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近些年来,数字经济、节能环保、医疗康养等朝阳业态也正成为中日间互利合作的新增长点。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堪称互利共赢的典范,也反复印证着中日关系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再次是共担责任的国际社会重要成员。中日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对维护国际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振兴肩负着重要责任,对应对全球性课题和挑战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日本外交长期主张和平发展和国际协调,拥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以及“和平”、“发展”两大主题空前凸显,中日关系早已超越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世界性影响和意义。
当然,不可回避的是,中日两千年友好也曾伴随五十年干戈。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这段历史是中日关系史上最为黑暗和沉重的一页。日方应该切实汲取历史教训,承认加害责任,坚持和平发展,避免悲剧重演。以史为鉴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特别是更加坚定两国人民共同维护和平、实现世代友好的决心意志。
基于这些认识,我认为中日之间应当坚持和平、友好、合作的正确方向,我与同事们也一直在为此不懈努力。
希望中日关系稳定向好的“沉默大多数”始终存在
澎湃新闻:2019年5月28日,我们有幸在您出使日本之前采访了您,当时您就谈及中日关系的发展与曲折。在您出使日本的三年时间里,我们经历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也面临一些问题。中日关系站在当前这个历史十字路口,出现了哪些新的情况与挑战?中日双方应该如何承上启下?
孔铉佑: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回顾50年来,中日关系历经风风雨雨,始终在曲折中向前发展。我到任以来的三年多时间里,中日关系同样经历了起伏。在此期间,两国领导人达成了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中日关系的重要共识。我们见证了疫情之下中日双边贸易额逆势创下3700亿美元新高,也见证了疫情前双向人员往来突破1200万人次大关,两国关系应该说取得了新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当前百年变局、世纪疫情以及中美博弈、中日国力变化等新的时代背景下,中日之间新老矛盾复杂交织。双方政治安全互信依然非常薄弱,历史、台湾、钓鱼岛等老问题不时凸显。同时受来自美方等外部因素干扰,日方突出意识形态分歧、干预正常经贸合作、利用多边场合指责抹黑中国等消极动向明显增多,两国关系面临新形势下的新问题。
站在邦交正常化5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展望下一个50年,中日关系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既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也难免遇到各种困难挑战。只要双方坚守邦交正常化初心,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牢牢坚持把握和平、友好、合作的正确方向,就一定有智慧、有能力开创新时代中日关系美好前景。双方要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各项原则,坚持以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精神为指引,不断增进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扩大人文交流,不断为两国关系注入正面的积极动力。同时,双方也要重信守诺,切实尊重彼此差异,有效管控矛盾分歧,为两国关系行稳致远排除风险、隐患、障碍,共同努力打造更加成熟稳健、牢固坚韧的中日关系,我们对此有充分的信心。
澎湃新闻:我们此行采访了多位日本“知华派”政治家和学者,他们给我们的一种反馈是,日本国内现在反华或者说对华强硬成为了政治正确,反而“知华派”的声音相对于之前几年更少有人听,甚至没有日本政治家敢于对日本当前对华政策提出反思,您如何看待这样的情况?您觉得在中日关系中,这些了解中国的人士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面向未来,上述情况应该如何克服?
孔铉佑:回顾中日关系发展历程,日本各界众多知华友华人士在对华关系上始终坚持发出理性声音,付出积极努力,为推动日本国内树立正确对华认知、促进中日关系改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你刚才提到日方“知华派”人士的担忧,反映出当前日本国内涉华政治、社会舆论环境的严峻现状。
一段时期以来,日方一些政治势力不断渲染“中国威胁”,鼓吹对华示强,积极配合美对华打压遏制,给两国关系稳定发展带来严重的消极干扰。一些媒体推波助澜,散布传播对华偏见和不实、负面信息,严重误导涉华民意。我走访过日本很多地方,同日方社会各界和普通民众接触时,明显感受到日本民间和地方对华交流积极性很高,民众之中希望中日关系稳定向好的“沉默的大多数”始终存在,但受限于当前政治、社会舆论氛围,这些积极理性的声音往往难以浮出水面。
面对日本国内涉华政治舆论现状,我们一方面表明中方严正立场,坚决维护自身利益,守住原则底线,敦促日方切实端正对华认知,奉行积极、建设性的对华政策,以实际行动体现中日“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政治共识,不要走上以邻为壑的歧途。与此同时,我们面向日本社会和广大民众,积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我们希望日本媒体摒弃对华偏见,回归事实真相,向日本国内呈现一个客观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我们也愿同日本各界有识之士一道,积极发出更多理性声音,传播友好正能量,共同反对一切破坏两国关系言行,悉心守护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望两国青年积极走近对方,更客观全面准确认识彼此
澎湃新闻:与此同时,我们在采访中,更多感受到的是中日两国民间友好以及两国人民之间友谊的力量。有几件事令我们尤为印象深刻,首先是在汶川地震、“3·11”东日本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以及近年的新冠抗疫过程中,中日之间的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再比如在体育交流中,我们看到中国教练没有保留地教授日本儿童乒乓球,日本教练同样也在冰雪运动、花样游泳等项目上同我们分享经验。还有大熊猫,我们感受到日本朋友们对于中国国宝大熊猫格外喜爱,在上野、在和歌山,在神户的大熊猫都得到了双方悉心呵护和民众欢迎。在这些方面您的感受和体会是什么?
孔铉佑:主席多次指出,中日友好的根基和希望在民间。民间友好是中日关系的独特优势。这既源于两国悠久的文化渊源,长期的交往历史,当然也凝聚着各界友好人士长期以来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对此,我有几方面比较深的感触:
中日友好深深植根于两国社会。虽然两国在发展,时代在变化,但中日友好的土壤始终深厚。除了大家熟悉的日中友好七团体之外,几乎日本所有的都道府县都建有日中友好团体。在中国各地也都有推动中日友好的民间机构。我还记得,本世纪初,2001年,两国友好团体代表汇聚北京,共同发表《新世纪中日民间友好宣言》,联合发出推动新世纪中日友好交流与合作的倡议。今年适逢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重要节点,我应邀参加了新时代中日地方民间友好组织负责人交流大会、西日本地区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九州中日友好大会以及双方友城举办的一系列交流纪念活动,与大家重温邦交正常化初心,思索描绘两国关系未来发展前景,从中深深感受到两国各界对发展中日友好事业的热情和信念。
中日友好迸发于患难之中。四川汶川大地震时,日本救援队是第一支进入灾区的国际救援队。当时在日本国内,许多民众自发走上街头为灾区捐献善款。“3·11”大地震发生后,中方第一时间向日本灾区派遣了国际救援队,援助了大量救灾物资,中国企业为日方应对福岛核事故无偿捐献应急装备,华为公司为灾区恢复通信提供了坚实保障。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日携手抗疫的佳话也有很多,日本女孩小美身着红旗袍在寒风中为武汉频频鞠躬募捐,无锡“十倍奉还”日本友城丰川口罩,中日为救助罹患心脏病的中国研修生小孙展开“爱心接力”,这些故事都凸显了患难之中中日友好的力量。
中日友好成长于互学共进。近年来,体育交流成为中日互学互鉴,深化友好的重要平台。福原爱、石川佳纯等许多日本运动员曾在中国的乒超联赛中历练成长。不少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长年扎根日本社区和企业队执教,为日本乒乓球总体水平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冰雪运动虽在中国起步较晚,但中日“冰雪奇缘”却有长达40余年的历史。1980年,中国首次参加冬奥会的赛前集训就是在日本长野县白马村完成的。北京冬奥会上,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与日本教练佐藤康弘合力为中日冰雪运动交流添加了沉甸甸的金牌。而在赛前,日本花滑爱好者拜托中国观众为日本运动员羽生结弦加油声援得到中方的热烈回应。这也不禁让我联想到1998年长野冬奥会时,日本友人们特意安排中国同胞赴赛场为中国花滑名将陈露助威喝彩的动人往事。
我作为中国大使在日本履职,肩负着促进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使命,但如果请日本民众选出一个中日友好交流使者的话,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也许得票会比我更高。大熊猫在中国是国宝,在日本同样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1972年,第一对旅日大熊猫“康康”和“兰兰” 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和平使者”被送往东京上野动物园,由此掀起了一股经久不息的“熊猫热”。此前,得知上野动物园明星大熊猫“香香”租借期满要回国,数百名日本民众向使馆寄来联署信件,对“香香”极力挽留。去年6月,一对大熊猫龙凤胎在上野动物园降生,吸引了近20万名日本民众参与征名活动。令“晓晓”和“蕾蕾”体验了“出道即巅峰”的超高人气。
在长期的对日外交工作中,我有幸结识了日本各界的许多友人,也经历了中日友好交往的许多感人瞬间,深感中日友好是人心所向。在我看来,中日关系蕴含着无数的闪光点值得去聚焦,也有无数的正能量值得去发掘,我们应该珍视中日友好的精神和传统,并不断发扬光大。
孔铉佑大使接受采访 澎湃新闻 图
澎湃新闻:最新民调显示,中日两国民众整体的好感度近年来处于低点,您觉得直接和深层次原因是什么?从两国的角度来说,应该如何改善这一情况?对于肩负着中日关系未来50年的两国年轻一代,您有何寄语和期待?
孔铉佑:中日民众对彼此国家的好感度出现下滑令人遗憾。日方在历史、台湾、领土主权等问题上的消极动向不断刺激着中国民众的感情,挑战中方的原则底线。同时,日本国内的一些对华偏见和涉华负面言论带偏了舆论焦点,毒化了民意环境。这种局面是任何关注中日关系,期待中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人都不希望看到的。究其原因,归根结底在于日本对华的认知问题。特别是日方能否客观、积极、正确看待中国发展,能否正确定位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能否把两国在地区的角色责任定位清楚。
我长期在对日外交一线工作,可以负责任地讲,中方始终践行“中日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政治共识,从未把日本当成自己的对手或敌人,始终主张中日和平友好、合作共赢。在这方面,日方应当及早纠正错误认识,调整好对华心态,真正化竞争为协调,不要任由对中国的误解误读影响两国民意,干扰两国关系正常发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多项民调显示日本民众认为日媒的涉华报道不够客观。很多人表示,访华后的感受与自己从媒体上获得的涉华信息和中国印象差异巨大。考虑到媒体在塑造社会思潮过程中的独特作用,这一点应该引起日本传媒界深刻反思。改善民意是一项需要两国社会共同参与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推动中日关系行稳致远的关键因素。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双方可以积极探讨激活各领域交流,创造增信释疑的机会条件。当前应以纪念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为重要契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推动两国民众良性互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青年是中日关系的希望和未来所在。主席鼓励中日两国青年加强交流互鉴、增进相互理解、发展长久友谊,为开创两国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作出积极贡献。作为过来人,我希望两国青年能扮演好三个角色:
一是中日世代友好的传承人。中日友好既是传统悠久的历史财富,也是需要接续传承的“希望工程”。青年时代播撒的友谊种子会随着岁月积淀参天成长,最终成为支撑中日关系大厦的栋梁。希望两国青年主动接过推进中日世代友好的接力棒,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把友好交流的“朋友圈”越扩越大,让友好事业的原动力越来越足。
二是中日理解互信的促进者。青年人对彼此国家的认知对于塑造两国关系未来具有重要影响。大家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应当秉持开放包容心态,培养独立自主的思考。希望两国青年积极走近对方,通过主动接触和实地体验,更加客观全面准确认识彼此,积极传递维护和发展中日关系的理性声音,为两国社会增进理解互信注入活力。
三是中日互利合作的生力军。以数字化为特征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方兴未艾,5G、大数据等新业态层出不穷,这为青年们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合作空间。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维护人类卫生健康、构建低碳社会、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全球性课题需要两国青年携手贡献智慧力量。希望大家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寻找和创造互利共赢的契合点,在携手共进中实现各自梦想,造福两国人民。
在这我还想讲一个故事。“3·11”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曾邀请多批日本灾区青少年访华疗养,宫城县石卷市的本川启也是其中一位。因为亲历地震,本川曾一度对人生陷入迷茫。2011年12月,本川应邀访华,那是他第一次走出国门。在华期间,他跟中国同龄人一起踢足球、爬万里长城,还到中国少年徐扬家寄宿。在与徐扬的交流过程中,中国学生在学业上的勤奋刻苦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回国后,本川发奋努力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大学期间他曾到许多国家游学,并决心在毕业后从事国际教育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与中国少年的相遇给了他努力奋斗的契机,也让自己未来的世界变得更为广阔。
在这里我愿通过你们向两国青年发出呼吁,希望两国青年有机会到对方国家走走看看,相信一定会有很多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