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上海世博园 上海世博园区土地上的历史印记

未来的上海世博园 上海世博园区土地上的历史印记(1)

昔日江南制造局 (资料图片)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牵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世博园区里有许多历史故事,江南制造局、华商电器公司、半淞园等,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1865 年诞生的江南制造局,它是一个见证上海城市文明发展历史的坐标,是中国近代机器工业的发源地。

鸦片战争后,殖民者的坚船利炮成了清朝执政者的心病。人们发现借助洋枪洋炮等先进科技成果,“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个好办法。于是,一场以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科技、制造外国新式武器为基本内容的自强运动开始了。

1862年,李鸿章建立上海洋炮局。1864年,他派丁日昌就地求购“各国之利器”。不久,丁日昌以4 万两白银收购了上海的大钢厂虹口美商旗记铁厂的机器设备,以2 万两白银收购了厂里的原料,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还将原来在上海和苏州的炮局也并入其中。

1865年,容闳将从美国采购的100多套工作母机运回上海,归入江南制造局。因原来的旗记铁厂在英美租界,租界当局反对生产军火,于是,丁日昌奏请朝廷,于1867年把江南制造局迁到上海城区西南面临黄浦江的高昌庙。于是,一个全新的中国近代企业就在今天的世博会场馆区这块土地上诞生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都担任过江南制造局的督办。我国近代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专家徐寿、华衡芳都曾在企业里任职,为江南制造局的发展打下基础。

江南制造局成立后发展迅速,先后建成一批机器厂、轮船厂、锅炉厂、炮枪厂和火药厂。1890年建立炼钢厂,成为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现代化综合军事企业。到1891年,江南制造局已拥有13个分厂、3500多人。设备上,江南制造局也是全国第一,拥有车床、刨床、钻床等工作母机622台;蒸汽炉和蒸汽动力机的总马力达到10657匹。江南制造局在国内率先使用近代机器,为我国生产了首批军用产品和工业产品。1868年,江南制造局生产了我国最早的木壳机器动力兵船“恬吉号”。1876年,开始建造铁甲新式兵船。

江南制造局为我国制造了第一批机器设备。1891年,江南制造局的炼钢厂炼出我国第一炉钢。第一炉钢、第一支枪、第一门炮、第一艘兵轮,使江南制造局成为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

1897年,南市马路工程善后局在十六铺办了一家小型发电厂,名叫南市电灯厂,这是中国人办的首家电厂,主要是为外马路等处的路灯供电。1906年,上海城厢内外工程局总董李平书倡议发电厂商办。他联络王一亭、莫子经、朱志尧等人,集股10万两白银,改组成立了上海内地电灯公司。1911年,李平书推荐陆伯鸿出任内地电灯公司经理。

次年10月,法商电灯电车公司将轨道铺到斜桥,提出要延伸到华界。美商古纳等洋行也向上海都督府申办开通南市电车。时任上海民政总长的李平书很焦急,和市政厅厅长莫子经等人商议并经市议会决议,一致主张自办,请陆伯鸿招股筹办。事情得到江苏都督程德全的批准。李平书振臂一呼,陆伯鸿在新舞台一天里就集股20万元,成立了华商电车公司。

陆伯鸿一接手内地电灯公司就迅速转亏为盈,南市电灯数从1000多盏增加到1918年的23000 多盏。华商电车公司组建后,暂借内地电灯公司筹办,和市政厅签订经营南市电车的合同,订购电车和钢轨,又在南车站路买地。1914年建公司和停车场(今上海电力修造总厂)。1913年8月,小东门到高昌庙的一路电车开通。当电灯、电车两公司都进入轨道, 陆伯鸿便提出将两公司合并。两公司董事会通过了合并决议,1918年,华商电器公司(以下简称“华电”)问世,陆伯鸿任总经理。

“华电”积极扩大经营规模。到1928年,公司已拥有锅炉7台,发电能力从3350千瓦提高到1.6万千瓦。1930年1月,“华电”铺设了两条最早的黄浦江水底电力电缆。次年2月起,向浦东用电大户和兴钢铁厂供电。供电区域也超出了南市范围,覆盖漕河泾全区和法华、蒲松两区的部分地区,又扩大到虹桥和新桥。1936 年,全年发电6082万千瓦,成为上海最大的民族电力工业企业。电车轨线总长从1918年的14.47公里增加到22.72公里,电车从54辆增加到81辆。

半淞园是在高昌庙东沿的一座园林,是上海士绅沈志贤的产业,构思和经营者是姚伯鸿。1917年2月开工建园,次年开业,门票2角。园名“半淞”,出自杜甫的诗句“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半淞园设计匠心独具,它巧借邻近黄浦江的地利,做足水文章,全园4万多平方米,近一半是水面。一个大湖,四五条由湖延伸开去的河道, 连通望达港和花园港,贯通黄浦江,使江潮直达,水面清澈。

半淞园里,有听潮楼、留月台、群芳圃,有“碧梧轩”茶楼、“江华春” 餐馆和“杏花村”酒家。因地处南市,邻近南火车站,人口稠密,开业后游客众多。半淞园存在的 20年中,游客千百万计,也有历史名人留下的印记。1920年5月8日,毛泽东和新民学会赴法勤工俭学会员来此聚会。上午游园,下午开会,气氛热烈,一直到晚上“继之以灯”。聚会本来是欢送主题,结果成了讨论会,由会务谈到“改造中国和世界”。在毛泽东手编的《新民学会会务报告》中,有对半淞园的描写“:近览淞江半水。绿草碧波,望之不尽。”1937年8月,日军飞机轰炸上海南站,半淞园被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