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亮子的传说(探秘三道亮子)

  图/文 卢永伟

三道亮子的传说(探秘三道亮子)(1)

三道亮子及三道亮子村。

三道亮子的传说(探秘三道亮子)(2)

三道亮子村。

三道亮子的传说(探秘三道亮子)(3)

牡丹江西岸看三道亮子村。

三道亮子的传说(探秘三道亮子)(4)

牡丹江三道亮子村石墙。

三道亮子的传说(探秘三道亮子)(5)

三道亮子村石墙。

三道亮子的传说(探秘三道亮子)(6)

三道亮(梁)子水利工程图示。

三道亮子,清《宁古塔山水记-沙岭(三陵)》载"河下有磊横亘中流,北自红山嘴,南接河岸,历历如九峰砥柱焉,水声如雷,舟不能渡,盖必古人防海屯兵其上,至今称为天险。"三道亮子位于东京城盆地东北红山嘴峡谷之中的牡丹江河道上,距离唐代渤海国首都上京城14.4公里(近30华里)。这里江岸湾曲,两岸岩石壁立,高处十米有余,矮处一两米高,大多在四五米间,壁上平复如砥,壁立如刀削斧砍,壁色古铜,泛舟壁下,两岸岩壁倒卧水中,徐徐进入眼帘的还有那壁顶的樱红李绿也映衬在江水中,煞是俊美,仿佛人在画中游,这就是三道亮子江岸。

经实地踏察并借助高清卫星地图参考研究初步得知,三道亮子由档水石坝、石台(堆)堰口和那如虹般的飞沙堰、拦河锁(拱形飞沙堰头至东侧江岸直线小段)从江左至江右斜卧横亘在拐湾的江水中(如图)。该水利工程有1条长方形档水石坝,7个石台(堆),7个堰口,1个拱形飞沙堰,1段拦河锁(拱形飞沙堰端头至东侧江岸)从江左(西)至右(东)排序为挡水石坝、堰口、石台(堆)、堰口、石台(堆)、主堰口、石台(堆)、大堰口、飞沙堰【在大堰口左侧石台(堆)上起一拱形飞沙堰】、1条拦河锁【飞沙堰头折而向上至江右(东)岸直线一段】、石台(堆)、小堰口、石台(堆)小堰口、石台(堆)、小堰口、石台(堆)、王八炕(石鱼背)。王八炕(石鱼背)如同鱼背露出水面,背脊两侧渐入水中,形成近500余米长的条状王八炕(石鱼背)分水。王八炕(石鱼背)旧时每逢夏日就会有很多甲鱼爬到露出水面的王八炕(石鱼背)上来晒阳阳,最大的像锅盖一样大,小的则大小不一。7个石台(堆)间有石块星罗形成堰口,江水从内江通过堰口流入外江(牤牛哨)。工程所用之石料应来自工程上下江左岸的头道亮子崖壁和金牛山崖壁,民间传说就有金牛之头被龙王爷劈走之说。三道亮子民间传说:"三道亮(梁)子爬犁多,石梁磊在冰上搁。忽如一夜春风尽,石龙紧锁河水多。"这可能就是对建设三道亮子工程的真实写照,三道亮子是在冬天修建的,是爬犁将石块运到具体位置,再由石匠按着工程图纸砌筑在冰面上完成的,等春天冰雪消融时沉入水中形成横卧在江中的三道石梁。三道亮子江身两侧石壁如铜帮,江底砥石如铁,这就是所说的铜帮铁底的三道亮子。这一工程实际是渤海国时期的一个大型水利工程,是上京城的配套工程,它是渤海上京城的一个风水水口,一座三梯滚水坝,目的是别上围堰提升水位,使江水能够流进京城护城河和皇城内的御花园。其二是为了防御黑水国(黑水靺鞨)的水入侵袭,航行的船只如果你搞不明白水道哨口你就无法开往内江,只能误入外江而被石台(堆)围堰阻拦而无法通过,从而被活捉和消灭。下游的各府州县所属舟船到牤牛哨口(今石岩水电站水坝之上金牛山附近),凭文蝶就可往南侧水道摆渡,顺王八炕南侧当行至狭小之处水流湍急若靠船夫是无法上行的,因此到这个地方便有纤夫在石壁上等候,扔下绳索牵引舟船行至拦河锁军卒们复验文蝶放下拦河锁(注:战时可将此段投石封锁)方可一一进入内江之上。这才算通过了三道亮子第一关。第三个是捕鱼的辅助功能。在堰口漏斗上头放上一个柳编的筛子,就可以存储大鱼了。一可供王室之宴,二可供亮子上的军卒、船夫、纤夫等人员食用,余者便可贩卖到市上。到了清代康熙年间,生于三道亮子村的旱九春(俗称黑妃)康熙三十九年被选入宫。康熙皇帝就将唐代渤海国时期的三道亮子御赐给黑妃娘娘家享用,而不是赐修。出现赐修一说的最早文献是民国时期1924年的《宁安县志》,《宁安县志-古迹》载:"三道亮子距县城西南55里,在牡丹江中访诸关姓后裔据云系宁古塔第五世协领瑚满之四女选为清康熙之贵妃,俗称黑妃,为其母家渔业便利起见,御敇修三道铁亮子(又做梁子),其实,巨石横江无所谓铁也,以天然形势略施人工便为鱼亮,谓为敕修。然欤否欤阙疑以俟知者。"从此文献古迹词条中我们便可知道"敇修"?当时录入存考并没有敲定,该文内的"欤"是表示感叹、疑问、反诘等语气的。"阙疑"是说把疑难的问题留着不下判断。"以俟知者"是说以等待知道三道亮子的人。事实上三道亮子是赐享而不是赐修,而且在《宁古塔下马莲河关尔佳氏族谱》中也给以了充分的印证,此亮子是清之前的无疑,著述《宁古塔山水记》的张缙彦逝于康熙十一年(1672),也就是说康熙十一年前《宁古塔山水记》所记述内容就已经著述完了,此时的旱九春还没有出生。据沙岭(三陵)篇所记内容此时三道亮子就已经存在了,从三道亮子功能用途看和与渤海王城的必然联系,三道亮子是唐代渤海国时期水利工程无疑。惇怡皇贵妃乳名旱九春,俗称黑妃(1683年-1768年),瓜尔佳氏。宁古塔满洲镶黄旗人,三品协领祜满之女。康熙三十九被选入宫,先为和嫔、和妃,雍正时尊为皇考贵妃,乾隆时尊为皇祖温惠贵太妃、温惠皇贵太妃,乾隆三十三年三月十四日,薨于宁寿宫,年八十六岁。五月,册谥曰惇怡。十月十二日葬景陵皇贵妃园寝。在宁古塔新城牡丹江江岸原宁安县委办公楼处原建有惇怡皇亲府宅(院内有二层小白楼)。

石台(堆)围堰使内江水势抬高流出堰口的水流特别湍急发出咆哮般声音,人们称其为虎啸。而一入外江江水就象箭打的一样,水带的风声、水声、冲击声夹杂在一起,发出牤牛般的哞叫,因此这一侧人们又叫它牤牛哨。又因为牛和龙的声音是一样的,所以这儿又叫龙吟。因此人们又称三道亮子为龙吟虎啸之地。三道亮子是我国唐代渤海国建设的最大的水利工程,这儿和都江堰一样都是唐朝时期的巨大水利工程。

三道亮子的传说(探秘三道亮子)(7)

三道亮子飞沙堰及拦河锁。

三道亮子的传说(探秘三道亮子)(8)

渤海国三道亮子工程示意图(手绘)。

三道亮子的传说(探秘三道亮子)(9)

三道亮子的传说(探秘三道亮子)(10)

三道亮子的传说(探秘三道亮子)(11)

三道亮子王八炕(石鱼背)。

三道亮子的传说(探秘三道亮子)(12)

里妃故里清皇赐三道亮子。

三道亮子的传说(探秘三道亮子)(13)

清康熙惇怡贵妃(黑妃)影像。

三道亮子的传说(探秘三道亮子)(14)

清惇怡贵妃(黑妃)。

三道亮子的传说(探秘三道亮子)(15)

清双妃陵,

注:惇怡贵妃(黑妃)画像为网络照片。双妃墓为《宁安影像记忆》特致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