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阅读指南来了(我是这样搭建我的童书信息网的)
也许你也感觉到童书市场很庞大,正如下文中所说,“童书引进得太多太快,鱼龙混杂,令人眼花缭乱”。因此,学会判断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对大家都积极倡导并践行的阅读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是我们在购买童书前需要先做的功课。
这篇文章的作者在小童书群里推荐过许多书,她有7年选书和亲子共读的经验。与她交流后,发现她虽然也关注每一本书,但更擅长搭建童书信息网。只要这个网是全面的和理性的,她就能捕获到好书。以下是她的经验分享。
搭建童书信息网的几条途径
我的女儿今年7岁了,我从她9个月开始给她读绘本。7年来,我们家的童书已经装满了客厅和卧室的两面大书柜。随着孩子长大,《我爸爸》《我妈妈》这类初级入门书现在不怎么读了,但因为舍不得曾经共读每一本书的美好时光,我们把这些书都放在书柜上珍藏起来。
选择什么样的童书买回家我一直在摸索中前进。
新手上路时,以童书大奖为选书标准
我刚开始选书时参考了阿甲老师的《阅读点亮童年》, 然后就是以童书大奖为选书标准。国际上较为知名的大奖有凯迪克奖、格林纳威奖、德国青少年文学奖、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大奖、法国女巫奖等。在头几年,引进版的凯迪克奖绘本我都买回来了。这两年中国童书市场引进的凯奖绘本有的出版年代太久远,有的关于种族文化的看着有些审美疲劳,我就买得少了。获得格林纳威奖的童书我也买过不少。德国青少年文学奖我觉得含金量很高。
我也买过很多从日本引进的绘本,日本绘本做得很好,刚开始选书时没什么经验,加上用成人的眼光来看总觉得低幼绘本有些幼稚,但现在选书经验丰富了,再看那些绘本才发现特别好,有时候会想再生个二胎,从头再养育一次,把这些好书都给他。
通常阅读大量的工具书提升对绘本的认知
现在有很多从不同角度梳理和点评童书的书,我称它们为阅读工具书。这些书本身就是很好的书单,作者也会分析他列举的书为什么这么好,从而帮助我们认识绘本,了解绘本,提高欣赏绘本的能力。
除了阿甲的《阅读点亮童年》,我还读过彭懿的《阅读与经典》,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河合隼雄、松居直和柳田邦男合著的《绘本之力》, 美国图画书理论著作《图画书宝典:图画书阅读推广手册》以及马库斯、阿甲合著的《图画书为什么重要》等,看多了就大概知道哪些绘本国内引进过,哪些没有,选书的时候也会对一些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最近译林出版社引进出版的《小间谍哈瑞特》,我就曾经在工具书里读过它的介绍。
我觉得收获最大的还是阅读这些工具书,我很认同松居直老先生的书。家长们有时会有点焦虑,总希望别人给个书单照搬来或者发现孩子有什么问题就想找到一本书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其实都不如坐下来读读这些工具书的帮助大。
《幸福的种子》,[日]松居直 著,刘涤昭 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3年9月版
关注童书品牌的公众号,从中挑选精品
我每天临睡前会花很长时间看一些童书品牌的公众号,比如爱心树、蒲蒲兰、浪花朵朵、奇想国、中信童书等。我会留意它们的新书推荐。现在我女儿看绘本看得少了,我也依然喜欢关注绘本,会挑一些我觉得是精品的购买。
留意名家作品和自己喜欢的作者
绘本阅读多了,就会对名家的作品有一个基本的辨识。有的名家的所有作品我都会买,比如大卫·威斯纳和吉竹伸介的书。有些作者很多产,我就只挑他们作品中我喜欢的买。有段时间我看看画风就知道那是哪位作家的作品。但我也会注意平衡,不过度偏重谁。
现在的童书虽然增量是井喷式的,但是能永久流传的经典也不多。非常幸运我能与那些伟大的作者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可是他们中的许多都已经离开了我们。
巴巴爸爸的创作者德鲁斯·泰勒,米菲的创作者迪克·布鲁纳,《甘伯伯去游河》的作者约翰·伯宁罕,《好饿的毛毛虫》的作者艾瑞·卡尔,《妈妈下了一个蛋》的作者芭贝·柯尔,《猜猜我有多爱你》的作者山姆·麦克布雷尼,《神奇校车》的作者乔安娜·柯尔,画科普绘本的加古里子,《可爱的鼠小弟》的作者上野纪子,还有我超喜欢的汤米·温格尔……我有时候也会和女儿聊聊这些伟大创作者的故事。
关注有丰富阅读经验的作者和小而美的公号
有段时间我对陈赛老师在三联开的专栏很着迷,那两年她推荐过的书我都买了。我也会关注绘本与童话之森这类小而美的公号。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其他人推荐的书我也不一定都喜欢,但我会看他们的文章作为自己的选书参考。总体来说,我会选择靠谱的而不是博眼球的文章来阅读。
《愿你心中有一个广阔宇宙》,陈赛 著,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8月版
关于亲子共读的几点经验
选择孩子熟悉的和朗朗上口的书
我女儿9个月时,我给她读的第一本书是《谢谢你,小苹果》。选择这本书是因为觉得苹果是孩子熟悉的事物,她更容易接受,我也能很容易为她引入。之后我为她读过多本图画书,童谣读得也比较多。童谣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很有帮助,只需要妈妈每天给孩子拉家常一样念叨,孩子学得特别快。我女儿在一岁十个月时,就能完全复述《狼大叔的红焖鸡》,这让我看到亲子共读对孩子语言能力尤其是书面语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我现在都记得她说“那是一个万事俱备的夜晚,狼大叔取出了一个大号焖锅”的样子。
给孩子读书时可以加上动作和表情来演绎
女儿很喜欢猫,在她一岁多时,我就给她讲过《吃六顿晚餐的猫》,当时我边讲边模仿书里猫到了各个主人那里的各种姿态,她就哈哈大笑。后来讲《胡萝卜怪》,她自己复述故事时就会自觉地加动作,讲到“但是贾斯珀猛地转过身去……什么都没有”,她就会转身很紧张地看身后,仿佛真有什么东西。讲到贾斯珀和爸爸搜查各个地方时,她也会边说边将家里搜查一遍。与角色的自然融合,和戏剧演出一样。
有些专家说孩子分不清幻想和真实,但是就我的个人观察,女儿一岁多时就会假装,看了《月亮的味道》,她会假装把天上的月亮摘下来放到我嘴边让我吃,自己也津津有味地吃。
给孩子提供一个有书的环境
我喜欢和孩子一起读书,也许源于我童年的缺憾吧,小时候缺少儿童读物,我逮到童话故事书就如饥似渴地读。现在的孩子很幸福,有大量的优秀童书相伴,我觉得家长能做的无非是给孩子提供一个环境,让他们沉浸其中,如果触手可及的地方都是书,那他不看书看什么呢?
不必特别区分童书的适读年龄
女儿3岁时看卡梅拉能一个人笑得前仰后合,其实我当时觉得卡梅拉文字量偏多,想着等她再大点再讲,结果她自己翻看就乐不可支。有一次给她讲到《不一样的卡梅拉:我唤醒了睡美人》,她义愤填膺,谴责睡美人对其他人傲慢无礼的行为,一直到晚上十一点才睡。其实我觉得没有必要对书特别区分适合几岁孩子阅读,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
当然,科普书我觉得还是三岁后再引入吧,太小的孩子的确理解不了。我女儿的第一套科普书是接力出版社的第一次发现系列。另外,情感体会方面的书也得等到三岁以后,当孩子慢慢地有能力与书中人物产生共情,能体会到书中传达的情感他才能读懂。宫西达也的恐龙系列我女儿在3岁阅读时,那种爱、牺牲和悲伤就深深地打动了她。如果她太小,我觉得她不会有那么多的感触。
从童书中窥探到儿童幽微的内心世界
我认为我们在给孩子买书,陪孩子阅读时要有这样的理念——阅读很重要,但是不能急功近利地指望通过阅读来提高学习成绩,这是本末倒置的想法。阅读首先是一种美好的体验,我们阅读也是为了获得这种体验。
有些阅读能带来感动,比如读宫西达也的恐龙系列;有些能带来特别的触动,比如读《让路给小鸭子》《字母B里的家》;有些会让人会心一笑,比如读《十一只猫》《野猫军团》;有些带给我们令人称赞的想象力,比如《爱花的牛》《妈妈你好吗?》《请不要生气》;当然也有许多充满了哲思与智慧,比如《风到哪里去了》《爸爸为什么?》;有些虽然沉重但是显示出人性的光辉,展现出生命的宏大与厚重;还有的能让我们看到解决问题的智慧,不仅是朋友相处甚至是面对校园霸凌时也很有启发。这些书都让我觉得陪孩子边读书边长大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而一个孩子要真正爱上阅读,也必定是因为书给了他带来美好的阅读感受。
我比较喜欢有趣的书,比如《脱不下来了》,想象力丰富的书,比如《跑跑镇》《长个不停的腿》,还喜欢贴近儿童心理,能清楚地描述儿童内心感受和情绪变化,道出儿童心声的书,比如《我不敢说,怕被骂》《大鲸鱼玛丽莲》等。
有时我很惭愧,作为妈妈很多时候都是粗线条的,而通过看绘本,我感觉作者仿佛一直停留在童年时期,完全明白孩子的想法。都说要看见孩子,可是几个家长能做到呢?反而从童书里更容易窥探到孩童敏感的、幽微的内心世界,在这方面日本的童书做得真好,书里充满了细腻的感情,对孩子体察入微。
《大鲸鱼玛丽莲》,[意]大卫·卡里 著,[俄罗斯]松加·布加伊娃 绘,蒲蒲兰 | 新世纪出版社 2021年7月版
在鱼龙混杂的童书市场,
我们需要对书有判断力
现在童书都是大家一窝蜂地推荐,这真的很需要我们有独立判断的能力。童书引进得也太多太快,鱼龙混杂,令人眼花缭乱,一方面一些好的作品因为没有得到推荐或者营销不成功而蒙尘甚至绝版很可惜,而另一些作品被过度吹捧,实际上却并不怎么样。
孩子从小一直读绘本,经典的书读多了,鉴赏水平自然就上去了,比如《如果你到地球来》是两届凯迪克奖作品的作者新作,但孩子看了看说一般,我也是同样的感受,我们已经可以做到了不唯奖不唯名家来判断童书。
选书的时候我和孩子没有明显冲突,可能是她从小到大看的书都是我买的,她从我挑的书里读着读着就和我的大方向一致了。其实我家的书很多,各种风格和类型的都有,我没觉得孩子很排斥哪本。当然也有的书是她在这个年龄段接受不了的,比如《胡萝卜怪》,她刚开始读的时候很害怕,但是没关系,不喜欢就先放一放,后来她再长大了一点,果然就很喜欢了。
我觉得不能完全以孩子的喜好来选书,家长还是要引导,但是也不能强加给孩子他不喜欢的书,要尊重孩子的意愿。遇到她喜欢而我感觉一般的书,比如《无所事事的好棒的一天》《一秒有多长》,我也会给她买回来。也有我觉得还不错的书,比如《那么,那么》,她就觉得很一般,我想这可能是我从当妈妈的角度回想她成长的点点滴滴,看到书中画面每每泪目,而孩子一心想着长大,哪能体会到为娘的心啊。
我喜欢松居直说的,图画书就是父母讲给孩子听的书,因为有父母的感情倾注在里面,和孩子形成情感的纽带,虽然我做不到老先生说的“我毕生要对你们说的话都在给你们讲的故事里了”,但是那些亲子共读的美好时光真的是我们一生不可磨灭的宝贵财富。有个朋友拍了我家书柜发朋友圈晒照,我给他的留言是:唯诗书可以传家。
口述 | 峰
整理 | 申婵
编辑 | 申婵
校对 | 付春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