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了解邹城孟子的8条极简清单 快速了解邹城孟子的8条极简清单

孟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他不仅进一步将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发扬光大,还在后世长期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他的著作《孟子》也成为了了解中国传统思想的必读经典。

孟子出生在“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国时代。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的社会,孟子缘何成为儒家“继承人”?之后孟子数十年游历各国的结果如何?孟子又从何时起被称为“亚圣”?

为此我在下面给您总结了8个知识点。

快速了解邹城孟子的8条极简清单 快速了解邹城孟子的8条极简清单(1)

1.孟子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是当时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中国思想史上与孔子并称“孔孟”

2.师从孔门

孟子早期“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子思是孔子的嫡孙,代表着孔门嫡系正传,因此孟子极其推崇孔子,以孔子继承人自居,并主张“仁政”,反对兼并战争,谴责暴君污吏。

同时孟子还大胆创新,率先标出“民贵君轻”口号。概括讲是:重民众、申民心、限君权

如孟子说:“以德行仁者王”“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他认为宣“民本”、施“仁政”,才能实王道。

3.游历经历

与孔子一样,孟子也力图将他的儒家治国理念推行于天下。他曾花费二十余年时间,周游列国,游说各国君主之间,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按《孟子》记载孟子游历各国情况为:游说齐宋——回邹赴滕——奔赴魏国——二度奔齐——再游宋国——去宋赴鲁——回邹著书。当孟子回到老家邹国(今邹城)时,已经六十岁有余。

4.游说不顺

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各方争霸战争持续数百年之久。在这个动荡、尚武的年代,每个国家都以国富力强为首要目标,孟子推仁政、反战争的政策,在当时并不被普遍采用

如孟子到魏国时,惠王对孟子说:“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这段话不用解释也能看出魏国这几年总打败仗,屡屡受挫,惠王期待的回答是如何在军事上报复“齐、秦、楚”。但是孟子最终告诉惠王要施仁政于民,这样用木棒都能抗击坚甲利兵的军队。显然这并不是惠王想要的答案。

5.能力公认

虽然孟子的政治主张不被采纳,但是他走到哪里都受到优待。这主要因为周朝结束后,其宗法制度分崩离析,各地兴起的诸侯国急需大量人才,以保障国家快速发展。如吕不韦门客过千,孟尝君有门客三千之说。

同时孟子的能力也令各方诸侯信服。在历史上,孟子留下了多次著名的辩论,整部《孟子》基本是“从头辩到尾”,而且孟子几近完胜。还留下数十个脍炙人口的成语,如始作俑者、五十步笑百步、一曝十寒、杯水车薪等等。对于这样有能力的人才,各国诸侯自然以礼相待。

6.著作成名

起初,《孟子》在儒家经典中不算突出。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五经”和“七经”不包括《孟子》,唐朝的“九经”和“十二经”也没有《孟子》。直到宋代宋仁新增《孟子》,形成儒家十三经传承至今。

更重要的是朱熹把《孟子》列入“四书”,与《大学》、《中庸》和《论语》同列,自此《孟子》终进入“一等”经书之列。朱熹《孟子集注》,后来也成为了代表性的《孟子》注本。

7.人以书贵

.“人以书贵”,随着《孟子》地位提高,原本儒家“周孔”(周公和孔子)并称,之后逐渐变成“孔孟”,孟子还被后世誉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又因为孟子生于邹,孔子生于鲁,邹鲁成为了文化教育兴盛的代名词,如今国内各地都有“海滨邹鲁”“东南邹鲁”“江南邹鲁”之称。

8.后世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后世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都深受《孟子》影响。读懂《孟子》,将是帮助你理解这些后世思想的便捷门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