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中外的西南联大(寻访西南联大)
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西南联大旧址。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新华社昆明1月21日电(记者韩松 李自良)在云南旅游攻略中,西南联大旧址已经与丽江、大理、香格里拉位列一起,成了一个新的受欢迎目的地。
著名的西南联大,是1938年在昆明建立和命名的。
当时,昆明偏远、落后、穷困。梁思成夫妇设计了联大校舍,却因无钱建设,方案一改又改。而建好的简陋校舍,又在日军飞机的轰炸中,多有毁坏。
而如今的昆明,高楼林立,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
云南省委宣传部、腾讯影业、润禾文化传媒联合制作了电视剧《我们的西南联大》。同时,腾讯公司正与云南省合作打造新文旅项目,把联大旧址线路开发为新景区。
新年前夕,文旅部产业发展司、北京和云南的官员和专家学者,以及腾讯公司和云南腾云公司等,来到昆明,寻访西南联大旧址。
腾讯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岳淼谈到,正借助移动互联网,传播联大故事。
这一幕,恐怕是当年的联大人无法想到的。
西南联大旧址。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专家学者们被西南联大的历史感动,称这是一段独特的国家记忆。西南联大的故事,承载了爱国情怀,是一种为国家为民族保存传承知识文脉的爱国精神。
西南联大研究专家龙美光在挖掘了很多资料后发现,西南联大的故事遍布整个云南,“云南有多大,西南联大就有多大”。
2017年,原国家旅游局把西南联大定为“红色旅游”目的地。西南联大师生的足迹,就是一场红色之旅。
张晓明是联大子弟,其父母是西南联大英文系学生。他说:“把文化传承作为可以付出生命的使命,在最艰苦的环境下不放弃学术,这种精神非常感人。”
云南师范大学如今还保存着联大旧址。
在一组现代化校舍旁,有一些残柱,一间木房(旧教室),几座石碑。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高约5米,由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额、罗庸手丹。
根据碑文记叙,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寇南侵,平津告急,北大、清华、南开三大名校奉命迁往湖南,在长沙组成临时大学,校务由原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主持,于当年11月1日上课。后来局势日艰,上海、南京相继沦入敌手,武汉震动,临时大学迁往云南。数百名师生分批南行,多数师生步行三千里,部分师生乘车船,有的更绕道香港,由港经越南,历经两个多月艰苦跋涉,1938年初夏抵昆明,更名“西南联合大学”,于5月4日上课。学校分设理工学院,址在昆明;设文法学院,址在蒙自;同年冬,增设师范学院。一学期后,文法学院迁回昆明。1946年5月4日联大结束,三校迁返平津,历时整整8年。
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西南联大烈士纪念碑。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在一座联大烈士纪念碑前,摆放着新献的丛丛花束。在附近广场,矗立着三位校长的头像雕塑。
这三所大学往昆明的迁移,在《南渡北归》一书中也有记载,称其为第四次南渡,前三次是晋、南宋、南明,最后都未能北归。
据该书记载,迁徙是艰难的,路途上,遭到日军阻截,有学生被害。
滇南的蒙自市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距昆明车程4小时。这座温暖、整洁而安静的小城,是过桥米线发源地。而当年,这里苍蝇满街,联大学生不得不发起一场卫生运动。
十九世纪,中法战争后,蒙自成为云南第一个开放口岸,各国在此设立商社。
西南联大在蒙自尚存校舍五处,其一即这里的“歌胪士洋行”,于2011年改建为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
馆内复原了教室,展示了校歌。二楼还保存了闻一多的宿舍,只有简单的木头床、书桌和椅子。据介绍,彼时闻一多家人尚在武汉,只他一人在蒙自,专注学术研究,除了上课和吃饭,几乎不出门。同系老师邀约他说,“闻先生,您何妨一下楼呀”。从此,闻一多就有了“何妨一下楼先生”这个雅称。
纪念馆墙上贴着联大蒙自分校组织机构名录,令人吃惊的是,这么一个小小分校,教授几乎全是一流大师,包括冯友兰、闻一多、陈岱孙、朱自清、罗庸、钱穆、陈寅恪、金岳霖等等。
在纪念馆看到,联大英才,群星灿烂。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八位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朱光亚、王希季、赵九章、郭永怀、陈芳允、屠守锷、杨嘉墀;四位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并有170余位师生被评选为两院院士。
一张照片拍下了航空工程系的实验风洞,“长”在一个形似乡村茅厕的破旧土房墙上。而边上的照片,是学生宿舍被日军飞机炸毁的情景。
距县城30余分钟车程,即至碧色寨,为当年滇越铁路上的繁华小镇。站台上有冯小刚和他的演员们的巨幅彩照。他们曾在此取景电影《芳华》。
这个车站与联大有直接关系。当年部分联大师生,一路辗转,取道香港,再经越南,由滇越铁路进入云南,在此下车,再换车到蒙自。
蒙自联大纪念馆中有一幅照片,拍了两名穿旗袍、拎箱子的年轻女学生,风尘仆仆,美不胜收,信心满满,从火车上下来。
蒙自市中心,还有蒙自海关、周家宅院等地,亦为师生们的居住地和教室。
西南联大旧址。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中国多地有与联大相关旧址。如清华大学的胜因院,是建于抗战胜利后的建筑,其得名,乃是西南联大在昆明时曾租用胜因寺作校舍。有70人曾在胜因院居住,不少为西南联大教授,如费孝通、金岳霖、梁思成、林徽因等。
腾讯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英说,寻访西南联大,看到了一场文化的长征。这在世界上也很罕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