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营口的龙(营口有龙)
这是我在去年做客营口交通文艺广播一期节目时,讲的几个营口与“龙”相关的话题,其中有故事、有传说,也有真实史料。今日整理出来,送与广大读者。——刘永春
大石桥蟠龙山
《盛京时报》“营川坠龙”的相关报道
西市区卧龙湾
大龙邮票
刘永春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数千年来,华夏儿女对龙的图腾无不充满着崇拜与敬爱。华夏大地到处都有龙的祥瑞身影,彰显着文明古国的历史,传承着悠久的龙文化。营口有“龙”,这神秘的传说与现实,给这座辽滨之城,增添了厚重的历史与神秘感。
东龙盘高山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亲率大军征东,一路攻城夺寨,势如破竹,先后攻下盖牟城(今沈阳市苏家屯的塔山城)、辽东城(今辽阳市)、白岩城(今辽阳灯塔市石城山)。这一日,大军来到今大石桥一座大山下驻扎下来,准备攻打安市城(今周家镇的海龙川山城)与建安城(今盖州青石岭)。由于连日征战久攻不下,唐王李世民心中不悦。
这一天晚上,唐王在山上中军大帐中独自喝酒。因闷闷不乐,饮酒过量,李世民昏昏沉沉进入梦乡。就在此时,敌将盖苏文与妹妹盖苏贞,趁风大夜黑前来劫寨。哨兵发现后,火速前往中军大帐通报。可是,一掀大帐门帘,“报”字还没说出来,便吓得昏了过去。原来,李世民酒后把控不好,现了原形,哨兵看见一条金龙蟠卧在那里。李世民惊醒后,恢复了人形,急调兵马,杀退了盖家兄妹。在军师徐茂公、大将薛礼等帮助下,唐王征东大获全胜。
大石桥周边村民认为,家乡的这座山,真龙天子曾在此蟠卧,所以应叫蟠龙山。就这样,唐王征东不但留下了很多故事与传说,也使当地的大山有了名字,如海城市的唐王山、晾甲山,大石桥市的蟠龙山等。如今,蟠龙山上有块巨石,每当旭日东升之时,站在适当位置,就可看到一条巨龙蟠卧在那里。于是,人们称这块巨石为蟠龙石。
西龙卧河湾
清朝末年的一个秋天,通河贯海、享誉四方的营口码头车水马龙,帆船如梭,一片繁忙景象。不远处的河岸传来洪亮的高喊声:“开船了,开船不等客喽——”只见船工升帆的升帆,解缆的解缆,一阵忙活。正当船老大准备撤回跳板之时,看到一位满头银发、白须飘洒、一身青色、仙风道古的老者从远处跑来,他纵身一跃,稳稳地跳上船。随后,一声不响地找了一个角落处,盘腿打坐,闭目养神。
秋高气爽,船如离弦之箭直奔河口。这艘船是山东黄县(今龙口)船,30多名男女老少坐了满满一船。这些人有来营口做买卖发了大财衣锦还乡者,有几年没回家探亲者,更有年轻小伙在父母包办下回家完婚者……五花八门干什么的都有。他们欣赏着辽河秋色,有说有笑的。
谁也没想到的是,船驶到海河交汇处的河口,却停在水面不动了。长年跑船的船老大以为是船偏离航线搁浅了,于是用竹篙前后左右试探,水深均有一丈多。船上只有少许货物、几十个人,怎么会搁浅呢?再一看,船锚就在船上,并没有溜锚,船为啥就不走了呢?船老大无奈,带领众人在船头焚香摆供,祈祷龙王爷快快放行。可是,全船人跪拜祈祷了好久,帆船仍是纹丝不动。船老大认定,船上一定有异物,触犯了龙王爷,不让船前行。于是,他又对船舱每个人的行李做了一番检查,均无任何问题。
正在这时,大晴天的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暴雨突降,狂风巨浪直奔大船而来。远处河口,两只虾精立起虾枪,足有桅杆高,吓得满船人哭叫不止。只有仙风道古的白发老者,仍然打坐闭目,一声不响。船老大赶紧调转船头返航。
狂风、巨浪、大雨仍在发威,折磨得满船人呕吐不止。船行到辽河一个转弯处,只见南岸一片茂密的芦苇荡随着狂风在翻滚,发出沙沙的巨响。正在这时,有人大喊:“不好!有人落水了!”原来是仙风道古的老者,趁人不备一头扎入水中。正当船夫准备救人时,却从水中蹿出一条比大海碗还粗、足有两丈多长、头上顶着红如鸡冠的巨蛇,直向芦苇荡游去。来到河边泥滩上,因爬行较慢,满船人看得真切,吓得又是一阵哭叫。巨蛇进入芦苇荡后,只见它如同草上飞一般,转眼不见了踪影。
说也怪,刚才的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狂风巨浪……随着巨蛇的消失而骤然停歇。
雨过天晴,大船顺风顺水,驶向大海。
传说,蛇过海可成龙,取代龙王之位。两只把守河口的虾精尽职守责,这条蛇精“偷渡”不成,只好回到芦苇荡中。从此,这片芦苇荡被称为卧龙湾。
北龙落河滩
1934年7月,营口连降大雨,河水突然暴涨。辽河两岸,不少民房遭水灾倒塌,商家货物受损。雨过天晴后,辽河两岸弥漫着一股腥臭味,天越热味儿越浓。家住辽河北岸一溜穷(老地名)的一位居民,朝着飞鸟起落不断、野猫狗时常出入的苇塘走去。他历尽艰辛,来到苇塘深处辽河岸边,发现一堆不明物的巨大骨骸。惊恐万分的他急忙向伪第六警察署作了报告。
8月8日,伪第六警察署组织民工,将这具不明物的全部骨骸运到辽河南岸西海关前空地处后,重新组合,供人参观。该动物共有脊骨28节,每节近1尺,肋骨长约5—6寸,尾骨为立板式,头骨有角两只,约高1.5米。估计该动物活体长达3丈多。咸春堂药铺一位老药工看后,说这是一条世上少见的驼龙。省立水产高级中学渔捞科张教授观后说,这是蛟龙,搁浅河滩,涸毙而死。一时间,参观者每天多达2000多人.大家众说纷纭,什么天龙犯罪,玉帝挖去他双眼后降死于辽河。不然的话,龙眼就是避水珠,人带在身上,既可在水上走,夜里不点灯可亮如白昼,价值连城……真是越传越神奇,越说越没边儿。
营口降龙的消息,很快被奉天(今沈阳)《盛京时报》记者获悉。该报分别于7月28日以《龙降酿灾》、8月11日以《天龙降?长三丈有角四尺——农民刈苇中无端发现》、8月12日以《“巨龙”全体二十八节,臭气参天,观者塞途》、8月14日以《营川坠龙研究之一:水产学校教授发表“蛟类涸毙”》、8月17日以《龙骨由县发给师校作为标本》为题,刊发了5篇追踪报道,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时间掀起观“龙”热潮,到营口的火车票上涨,观龙者熙熙攘攘,络绎不绝,车马塞巷。伪警察署不得不派出3名警察维持秩序。营口美大、英明等照相馆抓住商机,拍摄照片沿街售卖。观龙热过后,据《盛京时报》报道,“……该龙骨标本由营口县(营口市)公署转交给位于通惠门街的县立师范南校,作为动物标本研究生理之用。”
时光荏苒,近90年过去了,如今这具龙骨下落不明。为揭开龙骨之谜,2003年11月,市史志办成立了“龙骨课题研究小组”,工作人员深入民间走访,远程线索追踪,请教国内知名学者专家,探访大连自然博物馆等,终因没有实物骨骸,只凭《盛京时报》上不清晰的照片,很难揭开这龙骨之谜。2004年9月,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记者专程来到营口,以科学严肃的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对营口发现的不明水生动物骨骸进行了连续报道。希望有一天,龙骨的下落能被发现,揭开这段神奇之谜。
南龙在人间
清末,已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官方通信驿站,远远跟不上时代步伐,走入淘汰边缘。洋务运动的发展,急需快速的通信设备。于是,李鸿章找到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海关总长)罗伯特·赫德(英国人),支持赫德首先利用沿海水运方便的海关,试办西方新式邮政(即今天邮政)。试办成功后,再上报皇帝,进行全国推广。
1878年3月,赫德委派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德国人),以天津海关为中心,首先在北京、天津、上海、牛庄(营口)、烟台五处海关试办邮政。成立海关书信馆后,利用出入各港口的船只捎带邮件,果然方便又快捷。为更好地节省时间,加快邮运,方便经济结算,急需发行邮票。是年7月18日,中国首批5分银邮票(后来被称为大龙邮票)在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刷厂)印制完成。7月24日,天津海关收到邮票后,向试办邮政海关分发。8月1日,营口海关税务司休士(英国人)收到5分银大龙邮票100全张2500枚,并于当天分发给海关书信馆负责人威基谒(英国人)大龙邮票10个全张250枚,要求立即出售使用。休士当天在海关记录册中,将收到并出售邮票的情况作了详细记录。这段记录是五处试办邮政中记录最清晰最详细的,对研究中国邮政史、大龙邮票发行史起到重要作用。9月4日,营口海关又收到3分银大龙邮票100全张2500枚、1分银大龙邮票50全张1250枚。营口海关书信馆在短时间内收到3种面值大龙邮票(3种面值为一套),使试办邮政进入正规化。从1878年8月1日开始,贴有大龙邮票、盖有牛庄邮戳的邮件源源不断地飞向世界各地。
如今,这些邮票已是珍贵文物,其数量极少,价格不菲。
这就是东龙盘高山、西龙卧河湾、北龙落河滩、南龙在人间的故事与传说。营口是真正的龙的故乡,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在即将到来的虎年里,我们要亮出龙腾虎跃、龙争虎斗、龙行虎步的气度和胆略,奋力开拓,砥砺前行,将家乡建设得更加辉煌!
(作者系市历史学会顾问)
来源 营口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