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演员祝希娟简历(演员祝希娟现况:嫁初恋生下一儿一女)
一提到祝希娟这个名字,许多年轻人或许都不知晓,
但看过老电影《红色娘子军》的人,一定对她极为印象深刻。
她不仅是中国首位百花影后,更是获得了郭沫若的亲笔题词,还曾与周总理共舞。
不光是她的演艺生涯光彩夺目,与丈夫的婚姻也令人极为羡慕,
二人一同携手58年,共同渡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日子,还一起养育了一儿一女。
可如今已经84岁高龄、儿女双全的她,却与丈夫住进了养老院中,这其中究竟是何原因?
这位德艺双馨的“国宝级”表演艺术家,晚年生活究竟过得如何?
01、险些成为一名农艺师
许多人说起祝希娟,都会以为她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其实不然,
她于1938年,出生在江西省的赣州市,年幼时遭遇时代动荡为了躲避战祸,才辗转跟随长辈们迁至上海生活。
家中父母都是读书人,做着教书育人的工作。
受到父母们的影响,她从小就非常喜爱文学艺术,不仅成绩优异,才艺在班级中也是数一数二。
初中时,她就与表演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有一部电影《为孩子们祝福》,正在向征集小演员,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她就被选中了。
虽然只是一个小角色,但导演老师都夸赞她有天赋,演得非常不错,
这成为了她出演的第一部影片,也令她产生了以后要成为演员的梦想。
有了这段经历,在上高中之后,她就主动参加了学校的话剧队。
为了拓展队中成员们在表演方面的知识,老师经常会他们播放各类优秀的电影,
其中有一部讲述植物学家米丘林的影片,给青春懵懂的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电影一开始,就描述了一幅宛如油画般浪漫唯美的景色:
蔚蓝的天空下,飘动的云影落在金色的麦浪上,伴着大地上开满果实的树木和绚丽鲜艳的花。
在那个年代中,这部影片的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不单单鼓舞了无数热血青年投身植物学,
更是深深影响了她。
“我那时想,如果自己去做一名农艺师,一定非常的浪漫。”
在高考结束后,面临填报志愿时,她险些头脑一热,就去报考了农艺师。
“凭我这三年对你的了解,你更适合做一名演员。”
高中的话剧老师听闻了此事,便对她建议道,
老师的一句话令她看清自己的内心,打消了那个热血上涌而产生念头。
1957年,19岁的她成功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
可当她兴奋的拿着录取通知回家告诉父母时,父亲却非常生气不屑,
“哼,我们家出了个戏子!”
那时,演员这个职业还不像现在这般受人追捧,有许多人都还保留着旧时的思想与观念,认为这不是个体面的工作。
“那父亲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影响吗?”
多年后,记者这样问祝希娟。
她说:“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好好干,我要向父亲证明,这和他心中那些陈旧的观念已经截然不同了。”
虽然刚入学后的她也遇到了诸多的困难,但她一想到自己心中的信念,
就更加努力的学习和探索,力求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
大三那年,她迎来了自己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机——《红色娘子军》。
那时谢导正在为了这部剧寻找演员,其他角色都很快决定下来,却唯独找不到女主角“琼花”的适合人选。
一筹莫展的谢导,决定去学校里探寻一番,没想到这一去,竟还真的让他遇上了。
那时的她由于性子直爽刚烈,被班上的人称为“假小子”,
一天她不知因何原因与男同学吵了起来,两个人越吵越激烈,
她是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大,眼睛更是要喷火般盯着对方。
却没想到这一幕正被前来寻人的谢导看中,
“我就注意到你那双火辣辣的大眼睛了。”
事后她与谢导聊起这事时,谢导曾这样形容当时对她的印象。
后来谢导又暗中观察了一番,还曾悄悄旁观她的表演,更是认定她就是剧中“琼花”的不二人选。
于是便私下接触了她,看过剧本后,她立刻对这个角色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但是无奈,当时的学校有规定,不允许学生外出接戏,
为此谢导还专程找了文化局的领导帮忙,学校这才特批了一次机会给她。
“那你听说这事后,是什么心情呢?”
“我当时听说后兴奋极了,直接从办公室连蹦带跳回了宿舍。”
当时片中的演员都是王心刚、陈强、牛犇这种知名的演员,大家都在关注着主角的人选最后会花落谁家。
“我那时很紧张忐忑的。”
当得知“琼花”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生饰演后,众人的议论声就更大了起来。
谢导甚至还将这个故事的原著作者都专程请来:
“我就问,这些人中哪个演琼花,哪个演红莲,他一下子就选了她。”
当原著作者从一屋子饰演女兵的演员当中,一眼就选中了祝希娟时,
众人的议论声,这才彻底平息下来。
“当时对演员的要求,就是能上能下,我到现在也是这样的。”
为了能够真正扮演好娘子军这个角色,导演专程请来了人物的原型,亲自带着她们一起体验剧中的生活。
“就一个多月,我就从一个上海的大学生变成了一名真正的娘子军。”
回述那段经历时,她的眼睛依旧充满了火热的光亮,
“我们回来的时候,鼻子都晒脱皮,脸也都晒黑了,不过我们那时说,虽然脸晒黑了,但我们的心是红的!”
辛苦的付出最终都没有白费,影片上映后,深受大众的好评,“琼花”这一坚韧勇敢的人物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1962年,在首届电影百花奖的评选现场,由每一位观众亲手投下自己的选票,
那个年代没有数字科技,每一张选票,每一次唱票都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
凭借这部影片,24岁的她成为了“第一位百花影后”,
当时的她在听到宣读结果时,险些高兴的哭起来,然后更令她感到欣喜的事情还在后面。
结果产生后,著名的文学、历史家郭沫若亲自出马,亲手提笔题词:
“出死入生破旧笼,
海南岛上皆东风,
浇来都是英雄学,
一朵琼花分外红。”
“周围满是鲜花和掌声,我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做梦,还是在现实当中。”
不仅如此,在当天晚上,她还参加了活动的庆祝晚会,在晚会上,周总理亲自露面,
就在众人围上去想与其跳第一支舞时,他却拒绝了所有人,
“这支舞,我要和百花奖的获得者一起跳。”
她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竟会得此殊荣。
“我那时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市面,幸福的不得了!”
“那舞跳得怎么样呢?”多年后,记者问起当时的情景,她却哈哈笑起来,
“我当时紧张的不行,就别说了,一直踩他的脚。”
毕业后的她去了话剧团,不仅凭借自己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演技成为团中不可或缺的“台柱子”,
更是带来了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
02、人生最艰难时幸有丈夫陪伴1963年,她结识了自己的初恋。
她第一次见他,也是在一片蓝天白云下的金色麦浪中,
那时的他正支着画架,手执画笔,在调色盘上混合出一片明亮绚烂的颜色。
“他就是侯烽民。”
朋友指着那个专注画画的青年对她说道。
1935年出生的他,年长她3岁,是一名上戏的美术系讲师,
“你们两个一个从这里毕业,一个在这里教书,也算是校友了。”
在朋友的介绍下,二人很快就相熟了起来。
从没有恋爱经验的她,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还是他温柔体贴的化解了她的无措。
两个年轻人正值婚龄,又都从事着文艺方面的工作,志趣性格皆很相投,
二人很快就确立了关系,并低调的结了婚。
随后她就传来了怀孕的消息,一家人彻底沉浸在了喜悦的气氛当中。
面对孕期的她,丈夫更是体贴入微,不仅常常想办法为她弄来老母鸡炖汤补身体,家务更是不用她操心半分,
“我负责照顾你,你就负责享受。”
就在丈夫的无尽宠爱呵护当中,她生下了一个女儿。
那时的她无论事业还是婚姻,都可谓一帆风顺,幸福美满,
可这样无忧顺畅的生活很快就被无情打破,并令她的人生陷入了一片阴霾之中。
因为社会的动荡,他的父亲被认定为“旧社会”的代表,全家人都因此牵连其中,
生活也随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那时的她根本就不敢迈出家门一步,在历史的巨大车轮下,她就渺小的仿佛一只蚂蚁。
从万众瞩目到遭受白眼唾骂,不仅生活,就连精神也被阴霾所笼罩,
幸好那时丈夫依旧坚定地守护在她身边,用自己地臂膀为她圈出了一片小小的喘息之地。
每日感受着丈夫带来的温暖,听着女儿的哭声与笑声,她才撑过那段黑暗的日子。
1976年,一切终于恢复了平静,他们的苦日子才算终于结束。
生活慢慢的变得美好起来,所有事情都欣欣向荣,充满了新的希望。
1978年,她再次传来怀孕的消息,40岁的她不顾高龄生产的危险,平安生下了一个儿子。
待养好身体后,她再度与谢导合作,出演了影片《啊,摇篮》,令她的名字再次回到了大众的视野当中。
生活仿佛再次回到了从前,虽然她丢失了人生中最黄金的十年,但她却收获了丈夫的真情、女儿的长大和儿子的诞生。
就在这一切都恢复如常,平顺稳定的时候,她却又做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决定——举家南迁。
“听闻,您从有了想法,和丈夫商量到最终决定只用了24个小时?”
记者惊讶的询问。
“是我,我那时正想着改行,正巧我爱人看到了深圳电视台的招聘信息,于是我们就去了。”
那时的她刚跟随队伍从国外访问回来,见到国内仍旧停留在电影的时代,电视剧尚未普及起来,
她就知道自己应当为祖国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艺术永远是年轻的,舞台和机会更应该留给年轻人。”
她心中有了决定后,就与丈夫商量,而丈夫丝毫没有阻拦,
“你去哪里,我就陪你去哪里。”
一家人第二天就收拾东西,从上海奔赴了深圳。
“我们要做自己的电视台。”
她心中怀着这个伟大的理想,走得义无反顾。
然而等她一路辗转,见到所谓的“电视大楼”时,就彻底傻了眼。
“我们是下了火车坐上汽车,然后一直开一直开,一直开到了乡下。”
说起当时下了火车后的情况时,她依旧是哭笑不得,
“从乡下又开进了一片水塘,过了水塘来到一片香蕉树林,林子的后面孤零零的伫立着一栋四层的铁房子。”
“我当时一看就傻在原地了,没想到条件这么艰苦啊。”
正在她苦笑的时候,丈夫却提着行李站在了她的身旁,
“既来之则安之。”
看着一脸淡定的丈夫,与他温暖如阳的笑容,她心中充满了干劲。
有了丈夫的鼓励与支持,她将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影视行业的建设当中。
此后15年的时间内,她就完成了20多部电视剧,
还将那栋4层的铁房子,变成了一栋20多层的高楼大厦。
凭借她对深圳做出的卓越贡献,她被誉为了“特区电视剧的拓荒者”。
03、退休多年后住进养老院
1998年,年过甲子的她功成身退,开始与丈夫旅居国外。
去往国外的她也没有闲着,还专程开办了一家影视公司,致力于中美的影视文化交流。
“孩子们都非常地优秀,根本不用我们操心。”
在国外生活地5年时间里,她不仅考取了驾照,还趁机学会了英文。
“别的不行,就买个菜,问个路还可以。”她自谦地说道。
“但您的发音非常标准啊!”在节目中,主持人听了她随口而出地英文后,不由得惊叹。
“虽然会的不多,但要么不讲,讲出来发音一定要很准确的。”
由此可见她做事究竟有多认真,严以律己也成为了她生活地常态。
65岁时,她与丈夫回到了深圳。
虽然年纪渐长,但她地心态依旧非常好,自身地状态也丝毫不像60多岁的样子,
“活到老,演到老。”
她没有像其他退休的人那样,没事就遛遛公园或者陪在孩子身边带带孙子,
她反而依旧热衷于自己的演艺事业,努力着为演艺事业、为社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2006年,她参演了以养老院为背景的影视作品《老人的故事》。
片中讲述了一群历尽人间沧桑的老人们,共同居住在养老院中,却依旧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这也是她第一次接触这类题材的作品。
演完了这部作品后,她也开始关注起了居住在养老院中的老年人群体。
她发现居住在养老院中的人,并非全都是大家想象中那些无人看管,或者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
也有许许多多因为其他原因而入住其中的中老年人,
他们有的儿女双全,有的尚且年轻,甚至还有老人带着年轻的儿女,全家人一起入住。
他们都拥有着共同的爱好,平日里会一起端着茶杯坐在树荫下下下棋,唱唱戏,养养花,
老太太们还会坐在一起数落数落自家的老头子,而大爷们也会聚在一起讨论那个单身的大妈更好看更适合在一起。
也并非所有养老院都像媒体报道的那样无良,那些只是片面的个别现象而已。
“我们搬去养老院好不好?”
看着家中只有自己和丈夫两个人,她开始对养老院那热闹的环境充满了向往。
丈夫听后也没反对,“好,都依你,你去哪,我就去哪。”
2016年,二人正式搬进了养老院中生活。
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儿子很是焦急自责,他问父母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够好,从而忽略了他们,
但老两口却让儿子放心,并不是他做的不好,而是他们不想为他增加负担,
而且比起家里,院中有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觉得在那边生活的更加自在更加舒心。
明白父母的心愿之后,儿子女儿也都没在阻止,表示了支持。
“人不是因为老了没有希望,而是因为没有了希望才变老。”
住进养老院后的她,生活依旧丰富多彩,她也正如自己所言的那样,继续着自己的演艺生涯,
2017年,她主演了一部讲述孤寡老人的电影,该片还获得了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
2020年,她再次接拍了一部以空巢老人为主的影片,并亲自向大众宣传呼吁,
“希望大家能够多关注老年人精神上的缺失。”
04、结语
如今已经85岁的她,虽以满头白发,但身体依旧康健,精神也很是矍铄。
2020年,她还与丈夫一同挽手出席电影节,夫妻二人走在一起,依旧那样神采奕奕,时尚靓丽。
“我们这一代演员,都是在老一辈的演员、在党和人民的关怀下成长起来,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一定冲上去。”
如此德艺双馨的“国宝级”表演艺术家,祝愿她福寿安康,生活永远幸福顺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