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寄相思古诗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滞留江夏时,作了一首诗《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这首诗是李白诗集中最长的一首诗,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两句。这两句诗是赞美韦太守的文章自然清新,实际上也表达了李白自己对诗歌创作的见解,主张纯美自然,反对装饰雕琢。
李白像
到了宋代,南宋的大诗人陆游写了一首诗《文章》,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诗里写到: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是全诗最著名的一句话,历来为人所称道。也经常被用来说明写文章的道理。
文章本来就是天然而成的,不需要过多的人工雕琢。是由妙手捕获创作灵感,在偶然间,突现写出来的。好比上等的美玉,非常纯粹没有一点瑕疵,并不需要人力去刻意追求。
这个妙手当然是指写作技巧熟练、知识储备丰厚、创作感知敏锐、创作灵感把握力强的人。但是,这个妙手不一定就非得是名人,历史上也不一定留下这个人的传记。
陆游的书法
《全宋词》一共收录宋代词人1330家,词作21116首。其中有一首《御街行·霜风渐紧寒侵被》,这首词的作者佚名,已经不可考证了,写作年代、背景,也都不可考证了。但是这首词,抒情气氛极浓,语浅意深,委婉动人。不失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佳作。
全词共八十字,虽无一字写相思,却道尽了相思之情。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吧。
《御街行·霜风渐紧寒侵被》
宋代 · 佚名
霜风渐紧寒侵被。听孤雁、声嘹唳。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告语: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
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河西岸小红楼,门外梧桐雕砌。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无寐。
塔儿
我的译文
寒风越来越凛冽了,晚上盖着被都感觉很冷。屋外的夜空中,传来孤独的雁儿响亮而凄厉的鸣叫声,一声更比一声悲伤凄厉。我披上外衣来到外面,云儿淡淡,天蓝如水,不禁对着雁儿诉说道:“雁儿啊,请你稍稍停留一下,听我拜托你些儿事。”
城里有一座高塔,高塔南边第三座桥外,那靠近河岸的西边,有一座小红楼,楼门口有雕花的台阶,两旁的梧桐树枝叶繁茂。麻烦雁儿,飞到这儿,请低声飞过,就是在这座小红楼里,我思念的人啊,她也在思念着我,和我一样睡不着地想着我。
我的赏析
这首托雁言情之作,表现客居异乡的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全词通篇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却没有用一个相思之类的字眼,只是通过披衣对雁儿的告语,详细叙述她的住所,殷殷的嘱托,便使人感到了爱之深,思之切,表现手法非常新颖,细腻,感人至深,极富艺术的魅力。
上片先借秋夜景物渲染孤独寂寞的感受。一句“霜风渐紧寒侵被”尽抒寒意,孤苦之情显而易见。而一声声孤雁的哀鸣又烘托作者的孤独思亲的情怀。
一只雁儿
大雁是候鸟,春天往北飞,秋天往南飞,就像羁旅之人一样,总是在路上,颠沛流离。古人把这一意象就和羁旅的愁怀和思乡之情联系到一起了。所以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写道:“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一声声送一声悲”,用一声声孤雁的悲鸣,传达出一个悲痛的倾诉,他的同伴呢?一声声鸣叫牵动着作者沉重凄苦的心情。
既然睡不着了,索性披衣,来到屋外,“云淡碧天如水”,要干什么呢?“披衣告语”,形象地表现出作者的急切的心情。
“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完全是口语,语气柔软和缓,神态恳切诚挚。托雁传情,本绝无可能,而作者却如此异想天开地写词,将作者深婉细腻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入木三分。
下片全是作者对雁儿所说的话。首先作者不厌其烦,絮絮叨叨地向雁儿详细描述亲人居住的具体住所,“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河西岸小红楼,门外梧桐雕砌。”看似絮叨,实是殷勤。
然后作者提出对雁儿的殷切希望,“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无寐。”生动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红豆
下片全用口语,虽无一字直叙人物,却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思念,十分生动传神。
全词抓住霜风寒夜,孤雁南飞声嘹唳这一瞬间展开思念的嘱托,实可谓文章天成。作者把握灵感之强,创作能力之高,文字运用之妙,实可谓妙手偶得。
这首词题材极其普遍,但是特点鲜明。语言文字明白浅显,质朴无华,却生动形象,韵味隽永。可称“凡情无奇而自佳,景不丽而自妙者”。(陆时维《诗境总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