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有没有成为北方第二城的潜力(听老青岛说说青黄不接那些年)
一个青青的岛,在中国在东方。
青岛的西面还有个黄岛。
但是很多年来,青黄不接,隔海相望却不相连。
天气好的时候,隔海相望,从黄岛可以看到崂山
入夜,从团岛西望已分不清哪里是主城
小时候就生活在团岛,那时候就知道海的对面是黄岛,天气晴朗的时候对面黄岛电厂的大烟筒清晰可见,感觉是那么的近,却又那么远。
第一次去黄岛是84年,上初二。班主任是一个很喜欢带我们远足的老师,所以也就去了好多那个年代不太有人去的地方,比如金沙滩。那次去金沙滩颇费了些周折,记得是同班一个姓叶的同学父亲在造船厂,所以就联系了船厂的一艘小火轮,送我们去了对岸的码头。现在想来应当是安子码头,然后步行了几公里到了金沙滩。那时候的金沙滩今天是绝对无法相比的,当穿过一排防风林,沙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是一种瞠目的感觉,彷佛是大雪后打开大门的那一刻,谁也不舍得去踩上第一个脚印。虽然从小在海边长大,但是每天疯玩的是团岛的垃圾场海滩,后来去的多的是六浴,每次都是人满为患。但是那时的金沙滩不同,那么大的沙滩上只有我们这百十个孩子在疯跑。
021986年轮渡建成了,青黄不接的局面总算有所改善。从那时候开始,四川路慢慢的车越来越多了,后来轮渡大门口成了四川路最堵的地方,每到有渡轮进港,从团岛往小港方向的道路就会拥堵。记不清第一次坐轮渡是什么时候了,大概是90年代初吧,因为有大学同学家住黄岛邀请我们在假期去玩儿,所以有了第一次。大学毕业后的那几年很少去黄岛,工作的重心也基本在东部,只是周末的时候,偶尔叫上朋友骑摩托车去黄岛。那时候黄岛的路已经修的不错,车却不多,所以骑车在海边飞驰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想不到的是在2000年以后去黄岛成了家常便饭。那几年先后在黄岛的两家企业工作过,其中一个在四方和黄岛都有职场,有意思的是因为家住团岛,早上如果去黄岛工厂上班的话要比去四方的销售公司出门更晚。去黄岛的话基本上只要能够赶上7点45的快船,8点半上班就不会迟到,但是去四方的销售公司就不行了,要考虑好路上堵车的时间,7点30出门还不一定有把握。每次下轮渡的时候都会看到两侧一连串的房地产广告,那时候黄岛的房子基本在1000到2000之间,集团公司旗下也有地产,我当时的职务也算是子公司的高管了,公司给的政策是可以按照600元的价格内部购买,但是丝毫没有想过会在黄岛买房。很多年后,突然想起那次公司建的小区位置,现在叫唐岛湾。(别说话,我去哭一会儿)
青岛到黄岛的轮渡,在那些年承担着青黄之间的连接,为西海岸今天的发展默默奉献了几十年,如今当轮渡黯然退场,一个新的时代也来到了。
03当历史走到2011年,青黄不接终于成为历史。
胶州湾隧道、胶州湾大桥一南一北相继通车,并成为那时候的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黄岛终于被拉到了眼前。
海底隧道
海底隧道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2011年6月30日通车,全长近8公里,最深处在海平面以下82.8米,为当时中国最长的海底隧道。
2013年,我在北京路建了工作室,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北京路办公,离隧道近了许多。那年有一次在校友群里几个校友约吃午饭,才突然发现,从北京路去唐岛湾,时间要比去五四广场快得多。
跨海大桥
3月30日,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胶州连接线即将开通,使得胶州湾跨海大桥总长度超过40公里。这座跨海大桥在港珠澳大桥通车前曾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目前虽然被港珠澳大桥超过,但是依旧还有许多,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依旧是难得一见的一条海上长龙。
如今,当又一个十年开始,黄岛与青岛的地铁隧道已经贯通,第二条海底隧道进入建设,跨海大桥胶州连接线即将开通,青岛正变得越来越小,黄岛正变得越来越近,青黄不接,也从此成为几代人的记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