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尔怀中自惘然(妻孥问我成何事)

年关将至,回家又成了永恒的话题。

今年因为疫情,回家更成了一种奢望。

让我们来看一首回家的诗。

置尔怀中自惘然(妻孥问我成何事)(1)

归 家半载长安客意寒,一鞭归兴旧家山。妻孥问我成何事,买得虚名满世间。——宋·李若水

置尔怀中自惘然(妻孥问我成何事)(2)

李若水,北宋名臣,看过小说《说岳全传》和电视剧《精忠岳飞》的读者肯定听说过他。

靖康二年,也就是公元1127年,金军攻入北宋的东京汴梁,掳走了徽钦二帝及大量的宗室随从,这就是“靖康之变”。

是时,徽钦二帝已为掌中之物,金人邀二帝访视金营,宋钦宗犹豫不决,李若水以为并无大碍,并随钦宗一块前往。谁知刚到军营,金将命宋钦宗脱去龙袍,改穿金人百姓衣服,意为贬为庶人。李若水急忙抱紧宋钦宗,坚决不让他脱,并大骂金人言而无信,猪狗之辈。金人被骂得体无完肤,金将完颜宗翰忍着愤怒劝他:你要是老实听话,明日便给你无穷的富贵。李若水严词拒绝。完颜宗翰冷冷道:你的父母年事已高,难道你不想回家了吗?李若水反击道,我如今只想着忠心事君,便顾不得家里了。仍然高声大骂不绝。完颜宗翰便命人割下他的舌头。李若水虽口不能言,仍怒目而视,对着宗翰狠狠地指划。完颜宗翰又令人挖去他的眼睛,断了他的手脚,最终将其凌迟处死,仅三十五岁。

宋高宗赵构即位后,听闻李若水的事迹,涕泪并下。

李若水有文集传世,他写过多首以《归家》为题的诗,这是其中之一。

置尔怀中自惘然(妻孥问我成何事)(3)

“半载长安客意寒,一鞭归兴旧家山。”

李若水在“长安”客居半年,但是并不如意,所以才会“客意寒”,有了回家的想法。有读者可能会问:名都长安,到了宋朝发展成什么样子了呢?

宋太祖赵匡胤最初是打算将长安作为宋朝的都城的,但是遭到了群臣的反对,为什么呢?唐朝中后期国力衰败,藩镇混战,到了五代十国,天下更是乱成了一锅粥,长安作为都城首当其冲,经过了太多次的破坏,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繁华宜居的长安。而且,隋唐关中人口急剧增加,长安地区承载了过多的人口压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难以自我修复。到了宋代,长安其实是处于国疆的边缘,距西夏、辽国近在咫尺,宋初之时,山西一代还有一个北汉政权存在。一旦战事起,征兵赋税,长安的发展都会受到很严重的制约。所以宋代的长安,早不是唐朝那个实力雄厚的城市了。

但是,诗词中的“长安”,并非都是实指,也有可能代指都城。因此,在这里,长安很可能喻指北宋的都城汴梁。另外,长安在宋词中还是名利场、官场以及玩乐之地的代名词。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一个地理名词。

置尔怀中自惘然(妻孥问我成何事)(4)

李若水在京城并不如意,他是坚决的主战派,在北宋整体求和的大氛围下,他的声音多少是有点不合群的。或许因此才有了归家的念头——“一鞭归兴旧家山”。“一鞭”,扬鞭纵马,“归兴”,即归家的心思。“一鞭归兴”,突出诗人内心急切的归思。

“妻孥问我成何事,买得虚名满世间。”

回到家,如果妻子孩子问起,“我”在京城做了什么大事,“我”会答道:不过得了些虚名浮利罢了。

后两句承接了上句,由叙事转为述情理,是宋诗的特征之一。可见诗人对于名利看得很是淡薄,一个人在外乡孤身打拼,满世间的名声又能如何,不过都是毫无益处的浪得虚名而已。更何况,他客居之路受阻,理想难以实现,为何还要淹留他乡?

置尔怀中自惘然(妻孥问我成何事)(5)

亲爱的诗友,当你回到家中,如果被问起在外奔波多年取得了什么成就,你该如何作答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