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高氏是现在哪里(渤海国高氏和渤海郡高氏的族源都来自哪里)

(一)渤海国高氏

在渤海国的上层阶级中,大氏家族为王族,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除此之外,还有渤海国的右姓家族,他们通过长期仕宦而逐渐形成高门望族。这些望门家族在渤海国时期就已经拥有许多特权,且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较高,如同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这些右姓家族以荫补的方式稳定其家族地位。据史料记载可知,高氏家族在渤海国的政治地位最为显著。

渤海高氏是现在哪里(渤海国高氏和渤海郡高氏的族源都来自哪里)(1)

据《金史·张浩传》记载:“本姓高,东明王之后,曾祖霸,仕辽而为张氏。”可知张浩家族原是渤海国高氏家族的后裔,因仕辽而改姓张氏。这里所说的东明王,相传是高句丽人始祖朱蒙。故渤海国高氏族有可能源于高句丽,但因史料缺失,无法对其家族的族源进行详细的考证。

据《渤海国志长编》中记载,随着渤海国的灭亡,渤海高氏与其他渤海国遗民被辽朝统治者迁移到辽东地区(如今辽阳地区),因此被称为辽东高氏。并与契丹族联姻,最终形成辽、金朝世家大族中的一支。据《渤海国志长编》记载可知,辽金时期高氏家族主要分为辽东高模翰家族、辰州高安国家族和辽阳张浩家族。

据《渤海国志长编》中对高模翰的记载可知,辽朝初平渤海时,模翰投奔高丽,高丽王将女儿许配给高模翰,后因犯罪逃亡到辽朝。

渤海高氏是现在哪里(渤海国高氏和渤海郡高氏的族源都来自哪里)(2)

公元936年,辽太宗帮助石敬瑭讨伐晋末帝,模翰参加此战役并屡获战功,太宗曾褒奖:“卿英锐无敌,如鹰逐雉、兔,当图形麟阁,爵贝也后裔。”随后“累官上将军,加特进检校太师,封悊郡开国公,开府仪同三司。”辽穆宗时期高模翰担任中台省右相,后迁左相。可知高模翰凭借显赫的军功得到辽朝统治者的重用,奠定了高模翰家族在辽代世家大族中的地位。据《高泽墓志》记载高模翰的后裔有二十四人,其中男性有十六人,女性有八人。

据史料记载,高模翰家族成员有高儒、高为裘、高泽和高桢。其中高儒是高模翰之子,据《高为裘墓志》载:“至皇朝天赞间,有同平章事、兼侍中、天下兵马都部署摸翰,实公之祖也。胜州刺史儒,公之父也。”可知是高儒是高模翰的父亲。高儒之子高为裘因受到祖荫在辽做官。高为裘有两妻,天水阎氏和太原孙氏。高为裘有三子两女,长子高泽,次子高洵,季子高渥承袭父亲官职,在辽任职班祇候。长女嫁给了扶风马三郎,次女嫁给扶风马兴祖,这两位女婿皆是辽代汉人的名门子弟。

渤海高氏是现在哪里(渤海国高氏和渤海郡高氏的族源都来自哪里)(3)

高泽,高为裘与天水阎氏长子。作为家中的长子,却不慕权贵,崇尚佛老,喜爱田园生活。其妻子是彭城刘氏,生两男一女,长子高永肩,次子高永年,长女嫁给平昌孟三温。高永肩有两子一女,长子高据,乡贡进士,次子高和哥,长女蓬瀛。高永年有四子两女,长子高拱,以荫补入仕。次子高抃,次子高小和尚。次子高乾孙。长女嫁给平昌孟湘,次女嫁给陇西李仲颙。高据有一子一女,儿子高瑞孙,女儿高迎璋。

高桢,据《金史·高桢传》记载:“高桢,辽阳渤海人,五世祖牟翰仕辽。”按照推算高桢应与高永肩、高永年为同一辈分的弟兄。高桢十分好学,通过科考入仕。“桢久在台,弹劾无所避,每进对,必以为、区别流品,进善退恶为言”可见高桢为人刚正,不畏权贵。辽金之际,辽天祚帝与金太祖同时攻打高永昌,高永昌伪装投降于金,这时“会渤海高桢降,言永昌非真降者,特以缓师耳。”

渤海高氏是现在哪里(渤海国高氏和渤海郡高氏的族源都来自哪里)(4)

金太祖遂出兵攻打高永昌,由此高桢受到金太祖的嘉奖授予猛安,随后高桢得到金朝统治者的重用。海陵时期,高桢官至太子太保,并被封莒王。可知高桢是金代渤海高氏中地位较高的成员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以辰州高安国为代表的渤海国高氏家族,高安国在辽朝做官,因官职调动定居于辰州。其子六哥,仕于辽末。金朝攻辽时,高六哥率领乡人投于金,在金为官。

其子高彪,本命召和失。因其父亲听信占卜者说其子彪的生辰对自己不利,便想要丢弃,其母亲偷偷将高彪藏起来才得以幸免。辽朝征兵时,高六哥感叹自己儿子若在,便可以替自己去参军了。这时家人才敢提及此事,高彪遂代替父亲去参军。因屡获战功受到统治者的重用,海陵期间,高彪官至行台兵部尚书,并被封为郜国公。可见辰州地区的高氏家族在金代地位也是较高的。

渤海高氏是现在哪里(渤海国高氏和渤海郡高氏的族源都来自哪里)(5)

(二)汉人渤海郡高氏

据史料记载可知,渤海国高姓与渤海郡高姓异源。渤海郡高氏源于炎帝,是周朝姜尚的后裔。《元和姓篡》中对高氏的来源也有所记载:“齐太公六代孙文公,子高,孙傒,以王父字为”从高傒可以得知高姓的来源。据史料记载高洪是高傒的后裔。东汉孝文帝时期,高洪为任命渤海太守,随后举家迁到渤海蓨县。由此高氏家族在此定居,并成渤海蓨县地区的郡望,后被人称之为渤海高氏。

北魏时期出现两个重要的渤海高氏人物——高湖和高允,在他们的努力下,汉人渤海郡高氏成为当地的豪门望族。在渤海高氏后裔的不断努力下,使他们成功跻身辽代世家大族行列之中。辽代时期汉人渤海郡高氏主要以高嵩家族和高勋家族为代表。高嵩为汉人渤海郡高氏后裔。其父是高唐英,曾在辽朝担任武职。大同元年,辽太宗任命高唐英为昭德军节度使,攻打刘知远所建立的后汉。同年三月,辽太宗命高唐英率兵征讨磁州。

渤海高氏是现在哪里(渤海国高氏和渤海郡高氏的族源都来自哪里)(6)

凭借显赫的军功,高唐英得到辽太宗的赏识,官至检校太尉兼御史大夫,并封为渤海县开国公。可见高唐英家族是通过军功在辽朝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因念及高唐英劳苦功高,辽太宗“遂以北大王帐族姓女妻之,则夫人耶律氏之谓也。”可知高唐英与辽代皇族联姻,进一步巩固了汉人渤海郡高氏家族在辽代时期世家大族中的地位。高嵩为高唐英之子,三十岁开始入仕。

辽朝中后期对汉人和渤海人实行科举入仕,但这一时期辽朝对汉人和渤海人的选拔较少,科举之路对高嵩来说较为艰难。因屡试第,高嵩不得不以荫补方式做官。“保宁元年,授东头供奉官、银青崇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监察御史、武骑尉”后又升为“永兴宫汉儿都部署、崇禄大夫、检校太保、兼御史大夫”可以看出高嵩初入官职较高,且应是辽代汉人中为数不多的高官。“公有二妻,故夫人则都承郦公之女……今夫人石氏,则晋之孙,曹州太保之女。”可见高嵩的两位妻子均出自普通官吏家庭,对高嵩的仕途帮助及家族的发展影响较小。高元则,高嵩之子,“亦于景宗时期入仕。

渤海高氏是现在哪里(渤海国高氏和渤海郡高氏的族源都来自哪里)(7)

高勋家族。高勋的父亲是高信韬,有关记载五代的史料中,查阅到被封为北平王的仅有高万兴、高允韬父子两人,《新五代史》和《旧五代史》均有所记载。高万兴家族应是汉人渤海郡望中的一支。高勋先仕于晋,后随杜重威投降于辽,至辽为南院枢密使。高勋以“南京郊内多隙地,请疏畦种稻”为由离开皇帝管制。耶律昆上奏言道:“高勋此奏,必有異志。果令种稻,引水为畦,设以京叛,官军何自而入?”景宗认为耶律昆说的有理,便没有同意高勋的建议。后高勋参与了皇党和后党之争,因给驸马萧啜里下毒而被流放至铜州。后又因害萧思温而下狱被杀。皇帝下令将其全部家产赐给萧思温家,高勋家族由此开始没落。

汉人渤海郡高氏家族普遍活跃在辽代时期。对于汉人渤海郡高氏家族发展逐渐衰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渤海郡高氏家族后裔在政治上没有卓越功绩,所以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另一方面,联姻是维系世族发展的重要因素,汉人渤海郡高氏联姻的对象一般是其他汉人家族的女子。辽代是皇族和后族萧氏统治的时代,汉人如果得不到皇族和后族一方的支持,便难以维持世家大族的稳定发展。因此汉人渤海郡高氏家族难以维持住在世家大族中长久的地位。

渤海高氏是现在哪里(渤海国高氏和渤海郡高氏的族源都来自哪里)(8)

总的来说,渤海国高氏家族和汉人渤海郡高氏家族在辽代社会均占有重要的地位。相对于汉人渤海郡高氏家族,渤海国高氏家族在辽金时期发展较为活跃,且政治地位相对于较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