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龙芯的发展(造龙芯一年节省万亿)

人在年轻时,难免会觉得自己是“上天眷顾”的那个人。

未来有数不清的机会,能帮自己成功。

而经历了社会的种种毒打后,我们才终于明白:个人的发展,难敌时代的局限!

“如果能早生10年,我肯定飞黄腾达!”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国龙芯的发展(造龙芯一年节省万亿)(1)

实际上,每个时代给每个人提供的成长环境,都是一样的。

可就有人能脱颖而出,成为万众瞩目的佼佼者;而有的人,则守着“生不逢时”的抱怨,庸碌一辈子。

差距,出在哪里?

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位“让美国忌惮”的中国老太,仔细聊聊这件事。

我国龙芯的发展(造龙芯一年节省万亿)(2)

  • 她,生于乱世,在枪林弹雨中艰难成长
  • 她,立誓要“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却又一次次在现实面前妥协
  • 她,67岁准备回家养老,又因为一封信,一直坚持到80多岁,仍奋战在科研一线

她,就是被称为“龙芯之母”的黄令仪女士

说实话,这个世界上能让美国害怕的人,真心不多。

而黄令仪就有这个本事:即使年近耄耋,仍让美国谈之色变!

我国龙芯的发展(造龙芯一年节省万亿)(3)

如果你也刚好苦恼于“生不逢时”,就不如和心眼儿一起来看看黄老前辈是如何将个人发展与时代同步用一己羸弱之躯,扛起了中国“自主研发芯片”的重担!

01 读书,是唯一出路

1936年,广西南宁的一户普通人家里,一个女娃,呱呱落地。

然而,在小黄令仪眼中,与其说是“童年时光”,不如说是“东躲西藏”的代名词。

彼时,国内时局动荡,内忧外患不断。

在防空洞内,亲耳听到侵略军战机从头顶上呼啸而过,黄令仪被父母强按在身下保护着,久久不敢起身。而她那颗幼小的心灵,也留下了一道道难以愈合的伤痕。

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也是早熟的。

我国龙芯的发展(造龙芯一年节省万亿)(4)

目睹过侵略者的种种恶行,小令仪从小就明白了“弱国被人欺”的道理,并默默在心中立誓:

我要匍匐在地,一点点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

于是,她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饥渴地汲取着各种知识,希望能用所学,帮助祖国重回太平。

然而,再美好的梦想,还是无法敌过冷冰冰的现实:初中毕业,黄令仪的父母再也没有办法支持她继续读书了。

“女娃早点嫁人生娃就好了,干嘛要读那么多书?”

她哭着去求父母,可当她看到一家人啃着窝头就咸菜的时候,到嘴边的话又被生生咽了回去。可是,如果就此放弃,父母的今天就是她的未来!

我国龙芯的发展(造龙芯一年节省万亿)(5)

走投无路的黄令仪,只好找到当时的团委书记梁汇全,寻求帮助。

听了小令仪的诉求,梁书记当即决定要帮这个“有志气”的小姑娘实现梦想。

“如今我们国家百废待兴,未来就指望你们了,一定要继续读书!”

就这样,梁书记派人上门家访,劝黄令仪的父母同意她上学。同时,他还帮小令仪申请了减免学费和助学金。

手捧着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黄令仪喜极而泣。而她也果然不负众望,从此一路开挂地读到了清华大学半导体系。并由此与“芯片”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国龙芯的发展(造龙芯一年节省万亿)(6)

你看,要说“生不逢时”,恐怕没有人能比黄令仪更惨。

在那个“活着都要靠运气”的时代,黄令仪却没有自怨自艾,更没有向现实屈服

在她那瘦小的身躯里,似乎有着一股巨大的力量,一路推着她克服阻碍、勇往直前,不断往“高处”进化。

哪里来的这股劲儿呢?那便是认定“读书是唯一希望”的信念。

“别开玩笑了,有信念就能成功?这也太唯心了吧!”

实际上,在现代心理学中,所谓的“信念”有一个学名,叫:成熟意识

什么意思呢?

我国龙芯的发展(造龙芯一年节省万亿)(7)

就是说,如果你的意识很成熟,那么你的行动就不再受本能控制,而是变得更有力量、更容易成功。

这么说可能太抽象,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 假如,你现在感觉饿了,是不是要马上找点吃的来填饱肚子?
  • 但如果你刚好有“非常要紧”的工作还没做完,很可能就要先忍一会,干完活再吃饭了。

你看,在成熟意识的指导下,行动会与本能选择脱离,转而向着更容易成事的方向靠近。

所以,下次当你感觉困难重重,无法推进的时候,不妨回到信念的层面,问问自己“最在乎的是什么”,然后集中一切力量,去完成这个目标。

难题,也就不再是难题了。

我国龙芯的发展(造龙芯一年节省万亿)(8)

那么,有着强烈信念的黄令仪,是否从此就一马平川了呢?

很可惜,现实对她的考验,还远远没有停止。

02 这一局,我愿赌上全部青春

1960年,从清华毕业的黄令仪回到了母校华中工学院。

学了一肚子的学问,下一步该干点啥?

冥思苦想了几个晚上,黄令仪决定向学校申请开设半导体专业,并设立相关实验室。一边,她可以将所学传授给更多学子;一边,她可以在技术研发领域继续深耕。

很快地,黄令仪的实验室就传来了喜讯:他们不仅成功研制出了半导体二极管,还得到了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高度赞赏。

同时,黄令仪还带出了最早的一批半导体领域人才。后来这些人遍布在国内半导体的各个领域里,大都成为了行业内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

我国龙芯的发展(造龙芯一年节省万亿)(9)

然而,就在黄令仪打算在半导体领域继续开疆扩土时,一个噩耗突然从天而降:3年困难时期,为了能活下去,学校要关掉实验室。

所有的科研工作,戛然而止。

上一秒,还花团锦簇;下一秒,便无疾而终。

人生的无常,大抵如此。

1962年,黄令仪被分配到中科院计算所,加入“固体电路组”继续搞研发。

当时的实验条件非常艰苦,甚至连最基本的实验材料都很难保障供给。但一想到能继续用所学为国出力,黄令仪的干劲儿就又上来了!

那时候的人们,很少会提到“回报”二字,甚至,连想都很少想过。毕竟,在那样艰苦的年代,能用自己的微薄力量,为前途未卜的祖国照亮一小段路程,就已经是人生最大的意义了。

我国龙芯的发展(造龙芯一年节省万亿)(10)

就这样,经过3年夜以继日的研究,黄令仪和同事们终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随后,他们便接到了一项异常艰巨且紧迫的任务——研发自主产权的微型计算机。

为什么要自己研制呢?

直接买两台成熟的产品用,不是更省力么?

这事,真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

且不说那些科技大国对我们的技术封锁,单从“安全性”考虑,我们就必须要有自己的芯片技术。

如果“图省事”,就会给对方提供植入“隐秘指令”的机会。而一旦发生特殊情况,人家就能轻松通过这些“后门”,随意操控我们了。

遥想当年叙以冲突,以色列人还没到,叙的雷达就莫名其妙地集体罢工,就是被CPU后门给“黑”了。

所以,尽快研制出百分百属于自己的微型计算机,刻不容缓!

我国龙芯的发展(造龙芯一年节省万亿)(11)

接到任务的黄令仪立刻投身于技术攻关,与团队没日没夜地奋战,从一次次被困难拦下,到一次次突破难题……第二年,中国第一台军用专用机,156组件计算机,诞生了!

这比当初给黄令仪定的关门时间,整整提前了一年零四个月!

更让黄令仪开心的是,那一年的国庆节,她竟亲眼见到了敬爱的周总理。

在总理的肯定与鼓励下,刚过30岁的黄令仪,全身上下都充满了斗志——

  • 1970年,156计算机顺利将“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太空;
  • 1975年,156计算机又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上天;
  • 到了1980年,156计算机就更厉害了:它已经能将火箭落区范围精确控制在100*100米内。

不仅如此,黄令仪还一鼓作气地带着团队研制出了集成电路的新结构,一举拿下当年中科院的科技成果二等奖。

我国龙芯的发展(造龙芯一年节省万亿)(12)

你看,都说“苦尽甘来”。

如果当初黄令仪只想着“我这么拼命能得到什么”、“这样努力万一没有结果”的话,芯片学科带头人的位置,很可能就不是她了。

黄令仪凭什么敢赌这一局呢?

说到底,还是因为她看到的是“时代趋势”,而不是“个人需求”。

每个人,在时代大潮面前,都不过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唯有跟着时代发展的潮汐起伏,才能与众多伙伴汇聚成流,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黄令仪首先是把自己当成时代发展中的一颗螺丝钉,在岗位上发挥出最大能量,才一步步走上了事业巅峰!

我国龙芯的发展(造龙芯一年节省万亿)(13)

然而,就在她一路高歌猛进时,意外,又出现了!

03 “龙芯之母”诞生记

1983年,中科院计算所决定再次扩大规模,聚集近80名科研干将,由黄令仪带队,成立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室。

然而,就在电路室成立的第二年,黄令仪突然被领导叫进了办公室:

“你觉得咱们还有必要研究大规模集成电路吗?”

一句话,问得黄令仪一头雾水。

“如果不研发,那我们就只有会用芯片的人。至于里面有什么、都是怎么工作的,全都不知道,这怎么能成?”

然而,没过多久,大规模集成电路室还是毫无征兆地被关闭了。

得到消息的那天,黄令仪再一次泣不成声。

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多年的心血而惋惜,更是为中国芯片的未来而担忧。

梦想,就这么碎了……但是,幸好,我们还有信念!

我国龙芯的发展(造龙芯一年节省万亿)(14)

尤其在1989年,黄令仪被公派到美国参加一个国际芯片展览会。

研究了半辈子芯片的她,在展会上大开了眼界。一项项最先进的科技应用,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倍感兴奋。然而,黄令仪却没有看到一个来自中国的展位,而怅然若失……站在熙熙攘攘的展厅中间,黄令仪心里很清楚:60年代的中国集成电路水平,是与世界同步的。结果经过20多年,我们非但没有进步,反而一步步成了“落后生”。

“我不甘心!”

回国后,黄令仪便一头扎进实验室,没日没夜地搜集资料、制作实验……终于,在2000年德国国际发明专利博览会上,她主导研发的芯片专利,一举拿下了银奖!

按说,拿到如此成绩,黄令仪应该算是事业圆满了吧?可她却在获奖后说:

“科技工作者最大的痛苦,就是眼看着自己耗尽心力做出的芯片,没有用武之地!”

我国龙芯的发展(造龙芯一年节省万亿)(15)

的确,当时的中国即使拥有了设计芯片的技术,也会因为没有制造能力,而无法拥有属于自己的芯片。

此时已经64岁的黄令仪,还有力气继续挑起芯片制造的重担吗?

奋斗时代,能遇到与你同路的人,尤为可贵!

2021年的一个下午,黄令仪被邀请到一间会议室里,见到了中科院的唐志敏等晚辈。

“黄老师,我们想邀请您为所里的CPU做物理设计。”

“你们有多少经费?”

“一共200万,留100万培养研究生,可以拿出100万做科研。”

从事了几十年的芯片研究,黄令仪很清楚这点钱根本不够“烧”的。想当年,自己倾尽全力却心血付之东流的境遇,立刻浮上心间。

她拒绝了。

然而,刚回到家,黄令仪就开始后悔。

我国龙芯的发展(造龙芯一年节省万亿)(16)

“虽然100万资金不算多,但总比没有强。而且,这不正是自己一直希望能做成的事情吗?”

“再艰苦的条件,我都经历过,还怕这点困难吗?”

随后,黄令仪开始对中科院的这支队伍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观察与考量。

30天后,她正式成为“龙芯”实验室中的一名研究员

“我要让全中国人都会设计CPU!”

很难想象,一位66岁高龄的中国老人,还能有如此“雄心壮志”。

  • 同年8月,我国首枚自主研发的通用高性能微处理芯片“龙芯一号”问世。
  • 次年9月,拥有2块寄存器,6种I/O PAD,14种电源地PAD的 “龙芯二号”,顺利降生。

看着这一颗颗沉甸甸的果实,圆满完成任务的黄令仪真心有点累了。随后,她便提出了“告老还乡”的申请。

我国龙芯的发展(造龙芯一年节省万亿)(17)

但是,此时的“龙芯二号”,还远远达不到国际平均水平。“龙芯”的总设计师胡伟武深知:中国芯片要想快速发展,离不开黄令仪这样的资深专家。

“如果黄老师此时退休,将是中国芯片的巨大损失!”

于是,他连夜写了一封信,并派自己的妻子与两名骨干研究员亲手送到黄令仪老师手中。

漫漫一生,唯知音难得!

今天的“龙芯团队”,一心为振兴中国芯片而奋斗,全然不顾自身利益得失,与当年赌上全部青春的自己,简直太像了!就这样,黄令仪再次被打动,答应留下继续挂帅攻坚。

很明显,她这是要为中国芯片事业奋斗到最后一刻!

2015年,首枚搭载“龙芯”的北斗卫星成功发射的画面,让美国等西方国家瞠目结舌。

2017年,“龙芯”扭亏为盈,年营入达到了1.5亿元,越来越多的微机装上了“中国芯”。

2018年,已经80岁高龄的黄令仪再次带领团队研发出了新一代龙芯处理器,帮国家省去每年将近2000万美元的购买芯片费用。

2020年,84岁的黄令仪荣获“中国计算机学会夏培肃奖”。这不仅是对黄老师个人的认可,更是对近几年中国芯片业飞速发展的肯定。

中国“龙芯”,已然崛起,正在加速腾飞!

我国龙芯的发展(造龙芯一年节省万亿)(18)

如今,走过战火、迎来盛世的黄令仪老人,已经86岁高龄,却依旧奋战在科研第一线。

个人如尘雾之微,也可增益时代!

正是因为有像黄令仪这样为科研事业贡献毕生的前辈,才会有“中国芯”的今天。

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芯”必定能更上一层楼,全面实现“弯道超车”!

正如赫尔曼·黑塞所说:

“人这一生的真正职责只有一个,寻找自己,然后坚定地成为自己。”

所以,你心目中的自己,是怎么样的?

关于“龙芯之母”黄令仪,你又有怎样的看法呢?

欢迎留言,咱们讨论区里接着聊~

#360行闪光时刻#

我国龙芯的发展(造龙芯一年节省万亿)(1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