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主产区发展什么(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
2021年末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会后发出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申这一点的同时,还明确强调“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这是对新世纪以来形成的粮食生产供求格局的一个重大调整。在以资源优势为粮食生产基本布局依据的同时,政策强化了各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硬性职责。
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在哪里?主销区又是哪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格局?本文将带您简要回顾中国粮食生产时空格局的变迁,以及讲述出现如此变化的时代背景。
“湖广熟天下足”。湖广,主要指的是湖南、湖北这两个位于长江中游的稻米大省。这一说法形成于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是当时最主要的稻米产区,是名副其实的粮仓。
水稻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产量最大的粮食品种,养活着6成左右的中国人。其实在明清以前的宋代,更流行的说法是“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指的是当时的粮食主产区江浙一带、尤其是太湖地区。只不过,后来这里种上了越来越多的经济作物,而产粮区则逐渐转移到两湖一带。
所以,长期以来中国的粮食运销基本格局是“南粮北运”。千百年来从杭州经苏、鲁等省到北京的京杭大运河所运“漕粮”即为历史见证。杭州市的富义仓、北京的南新仓,一南一北,一个起点一个终点,是两个明清时期的粮食“国库”,当时并称“天下粮仓”。
杭州富义仓,京杭大运河上曾经的南粮北运起点
南粮北运格局被打破,甚至粮食的流向彻底掉转,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短短几十年间发生的事。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东北的那片黑土地——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如今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大米、大豆、玉米,是“北大仓”为全国做出的最突出贡献。
全国每年粮食流通总量近2亿吨,其中半数左右是“北粮南运”。这是一条保障粮食的区域供求平衡的“大动脉”。通过火车、汽车和轮船,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的粮食每天源源不断运往广东、浙江、福建等地。
如果把时间的尺度调整得更精细可以看到,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的大部分粮食仍产自长江中下游一带和黄淮海地区。“南米北面”的饮食基本格局的背后,是长江流域的水稻、黄河和淮河之间的小麦这两大主产区。
此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粮食播种面积不断减少、粮食产量不断下降,个别省份甚至从原先的粮食生产大省逐渐转变成粮食调入大省。
本世纪初实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依据各省粮食供应水平,把全国划分成三类地区:
主产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3个省份。
主销区——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广东、海南、浙江等7个省份。
产销平衡区——山西、广西、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山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1个省份。
东北黑土地是如今中国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程度最高的粮食主产区
有研究表明,我国粮食主产区逐渐向东北和中部地区集中和转移,东部地区粮食生产集中度的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其中江苏、浙江、广东的下降速度最快;中部地区粮食生产集中度呈上升趋势,目前该区域粮食产量约占到了全国的一半,特别是河南、黑龙江、吉林等省的上升幅度较大。
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南地区的粮食生产集中度下降,则是近10多年来的一个新情况。其中的原因,有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减少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政策因素,也有种粮效益下降导致弃耕抛荒的市场因素,还和人们的饮食消费升级、对口感更好的粳稻需求增长有关。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的一项调研发现,东北大米(粳稻)除了大部分销往东南沿海的传统主销区外,云贵川等西南地区的销量也在增加,并且新市场要粮“饥渴”。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的一家米业公司负责人向研究人员反映,近年来该公司在西南地区的发货量年均增长50%。
四川本是稻谷主产区、云贵是产销平衡区。这里的人们从种米吃到买米吃,反映的正是水稻生产格局这种悄然出现的变化。
除了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因素,农业科技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也为粮食生产格局的空间变化提供了动力。在东北,适应高寒地区的水稻、玉米品种广泛采用,从耕种到收获普遍应用农业机械,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人均耕地较多可以发挥规模优势,从而推动东北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新“粮仓”。
从产量看,粮食生产的新科“状元”无疑是黑龙江。2018年,这个边疆大省的粮食总产为7507万吨,比上年增长1.3%,是该省历史上第二高产年。而被其取代的老“状元”河南省,当年则打下了6579万吨粮食,屈居第二。
如今,全国9成左右的粮食外调量来自上述13个粮食主产省份,而其中的黑、吉、辽、内蒙古四省区的粮食外调量则占到全国的6成以上。这13个主要的产粮区,正是当今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第一阵营。
大国三农工作室 原创出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