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服拿的是刀还是剑(飞鱼老祖重见天日)

文|周渝

从朝服到常服的官服体系一一展示之后,“垂衣天下治”单元还展示了道袍款补服以及赭红色暗花缎缀绣鸾凤圆补女袍、绿色素纱女袍等命妇冠服。接下来进入第二单元“华锦庆嘉时”展区,能看见的第一套服饰就是出镜率极高的“飞鱼老祖”——香色飞鱼服。

身着飞鱼服,腰挎绣春刀,很多人第一时间就联想到锦衣卫的形象。大概是受《新龙门客栈》《龙门飞甲》《绣春刀》等武侠电影的影响,大众认为飞鱼服是锦衣卫制服,形制为曳撒、贴里。久而久之,锦衣卫、飞鱼服、绣春刀这几个关键词便被绑定在一起,构造出一套“官服体系”。电视剧《大明风华》导演在采访中,提到剧中朱瞻基所穿的飞鱼服时也一本正经地“科普”道:“飞鱼服呢,在明代的时候,它和绣春刀一样,它是锦衣卫的一个独特标志。”

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飞鱼服不仅不是锦衣卫专属服饰,甚至不属于明朝的官服体系。它与蟒服、麒麟服、斗牛服一样,属于赐服纹样,是一种皇家特典。在明朝赐服纹样体系中,最高级别为蟒,其次是飞鱼,第三为斗牛,第四为麒麟(正德时期有短暂的调整,不久后又维持原状)。实际上所谓蟒袍、飞鱼服、斗牛服、麒麟服并无特定形制,它们可能出现在端庄的圆领袍或直身袍的补子上,也可以是英武潇洒的曳撒、贴里袍上的刺绣纹样,换而言之,就算在西装、卫衣上印上飞鱼纹样,它也能叫飞鱼服。

所谓“赐服”类似于荣誉勋章,这种荣誉通过服饰上的纹样来表现,受赐的人群包括文臣武将、王侯、内官等等,当然也包括锦衣卫。但首先,并非一定要皇帝亲自赐予的衣服,但凡受过赐服待遇之官员,都可以在衣服上使用赐服纹样。其次,作为荣誉的“赐服”也不是一种服饰类别,如果以服饰类别来划分,这些服饰一般列为吉服类。

“衣冠大成”展出的这套香色麻飞鱼贴里堪称明代服饰中的“网红”,也是当下诸多复刻版飞鱼服的参考标本,被爱好者称为“飞鱼老祖”。它的确也担当得起“老祖”之名,孔府旧藏中赐服虽不在少数,但传世的明代男款飞鱼纹贴里全宇宙仅此一件!“飞鱼老祖”形制为“贴里”,是极容易与“曳撒”混淆的一种款式。它与曳撒都吸收了元代质孙服的元素,形制上两者皆分为上下两截,但“曳撒只是前襟分裁而后身不断,贴里则前后襟均分裁,腰部以下做褶,大褶之上有细密小褶,无马面,衣身两侧不开衩,亦无摆。贴里上也缀补子或饰云肩、通袖襕、膝襕纹样”。最直接的判别方法是看下摆,曳撒的下摆正中有马面,而贴里全为褶子,无马面,特展上出现的香色飞鱼服下摆并无马面的贴里。

飞鱼服拿的是刀还是剑(飞鱼老祖重见天日)(1)

贴里一般作为内衬穿着,但因它便于活动,穿上又干练潇洒,明代的人们也会把贴里直接外穿。从《明宪宗元宵行乐图》等宫廷画中不难看出,曳撒、贴里也是宫廷内官、侍卫群体广泛使用的便服。《明实录》中还有不少皇帝将飞鱼服赏赐给镇边将帅的记载,由于曳撒、贴里这种形制颇有戎装风采,绣上飞鱼等纹样显得既美观又英气十足,故而将领也偏爱使用这一形制。

如果不了解明代飞鱼纹样的发展过程,在山东博物馆看到这套“飞鱼老祖”时,一定还会有疑惑:这哪是什么飞鱼?衣服上印的分明是一条龙啊!其实所谓飞鱼,是由古印度神话中的摩羯演变而来,《山海经·海外西经》也有记载:“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因能飞,故得名飞鱼。可是在明代飞鱼服上几乎看不到摩羯的模样。明代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蟒衣皆龙形”,蟒与龙的区别在于“无足无角”,但在明代服饰上的蟒,除了爪子比龙少一趾(龙为五趾,蟒为四趾)外,实在看不出区别。

既然蟒可以长出两角,飞升成龙,那么头部本就长得像龙的飞鱼自然也要跟风,在头上生了两只角,原本是飞鱼特征的双翼也“退化”不见了,若不是尾部保留着鱼尾特征,还真难以分辨出它是鱼是蟒还是龙。蟒服一般赐予一品官员,飞鱼赐予二品,但由于两者太过相像,就连皇帝也会看错。嘉靖十六年(1537)二月,明世宗春祭山陵时,将前来朝见的兵部尚书张瓒身上穿的飞鱼服认成蟒服,十分不悦,问大学士夏言:“一个二品尚书,怎么可以擅自穿蟒?”夏言解释道:“张瓒穿的是御赐的飞鱼服,只是和蟒相似罢了。”明世宗听了仍不满意,说:“飞鱼何组两角?其严禁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