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备借荆州不还的记载: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关于刘备借荆州不还的记载: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1)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关于刘备借荆州不还的记载: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2)

刘备到了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孙权和他初次见面,相谈十分融洽。孙权选个吉利日子,为刘备大摆喜宴,举办婚礼。婚后,刘备虽然和孙夫人情投意合,感情甚笃,但每当想起借荆州之事尚未落实,便觉得闷闷不乐。他几次想向孙权开口,一直找不到恰当的机会,赵云也暗暗着急,无计可施。

一天,孙权检阅水军,特邀刘备参加,想显示一下东吴的实力。刘备赞扬了东吴水军强大、基业雄厚之后,便趁机提出借荆州之事,便对孙权说:“想起自己尚无安身之地,实感惆怅,今欲商借宝地荆州南郡,暂且栖身,一来迎回令妹,不失体面;二来仰仗东吴,安居乐业,不知能否应允?”

孙权听后,不觉一怔。心想,自己把妹妹嫁给他,原想把他掌握在自己手中,整个荆州就会变成自己的领地,想不到刘备竟棋先一着,向自己商借荆州南郡来了。孙权微微皱了皱眉头,还未作答,就听刘备道:“恕我冒昧相求,如有不便,自当另想办法。”

这一来,孙权觉得很难当面回绝,便顺着刘备的话音说:“此事关系重大,容我与众将商议之后,再作答复。”

次日,孙权在议事厅召见文武官员,披露了刘备商借荆州南郡之事。顷刻之间,堂上众说纷纭,一片争吵之声。有的说东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到荆州南郡,不能拱手相让,为虎添翼。鲁肃反驳说:“如今曹操虽退居北方,却派大将曹仁屯军襄阳,可见侵吞之心未死,一旦曹军再挥戈南下,刘备所占四郡无险可守,必然失利,那时定会危急东吴。以我之见,暂借南郡,有利于东吴。”

众人之间,两种不同的观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个个情绪激烈,争得面红耳赤。孙权暗自思忖,觉得各自都有道理,一时拿不定主意,便下令休会。

晚上,孙权为借荆州之事盘算了许久,还是犹豫不决,便派人叫来鲁肃,想再听听他的意见。鲁肃再次进言:刘备既已开口,无法拒绝。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免伤两家和气,联合抗曹;第二,刘备目前力量单弱,借到南郡,一下子不会有很大作为;第三,扶危济弱,争取天一万人心;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可以借刘备的力量,来抑制主要敌人曹操的气焰。

关于刘备借荆州不还的记载: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3)

孙权虽然并不十分同意,但觉得从目前形势看,出借荆州南郡,利多弊少,便勉强答应了此事。

第三天,孙权请刘备前来,当面答应他愿暂借荆州。刘备连连道谢,但又听出孙权谈吐之间流露出勉强的心情。回到寓所,想起诸葛亮临行时要他速速归来的话,又风闻东吴内部对借荆州一事意见很不一致,唯恐夜长梦多,孙权食言,便和赵云商议,决定不辞而别。同时,刘备又把真情告诉孙夫人,孙夫人通情达理,便和刘备一起悄悄出走。

刘备刚走,孙权就接到周瑜的来信,要孙权把刘备软禁起来,让他沉面于酒色,丧失雄心壮志,然后再把关羽、张飞分开,各处一方。如果借让荆州,刘备就像龙得到水一样,就不会潜伏在池中了。孙权看后,觉得自己的决定太草率了。于是派人去追赶刘备。但刘备已带领孙夫人回到了荆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