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三陵葬了多少人(明朝十三陵竟有座太监墓)
众所周知,皇陵是皇室成员死后葬身的地方。别说一般大臣,就连地位不高的妃子死后都没有资格葬入皇陵。对于历朝历代的皇帝来说,皇陵位置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他们国祚的时长,所以他们不允许任何人破坏皇陵的风水。而在明朝十三陵中,却有个太监葬入了其中。要知道,太监都是残缺之人,皇家很忌讳这一点。那他又是如何进入其中的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提起明朝的太监,估计很多人都会想起大太监魏忠贤。由于明熹宗朱由校的“不务正业”,所以导致魏忠贤把持朝政,在朝堂上大肆的排除异己。等到朱由校去世后,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台,三下五除二就干倒了魏忠贤。有了魏忠贤的前车之鉴,崇祯决定不重用任何一个太监。但让崇祯没想到的是,最后生死关头陪在他身边的居然是一个太监,而这个太监就是王承恩。
王承恩本是大太监曹化淳手下的一个小太监,因为为人办事踏实可靠,所以渐渐地被提拔为司礼秉笔太监,深得崇祯信任。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率军围攻京城,崇祯命王承恩提督京营。当时明朝大势已去,参与防守的守将寥寥无几。当李自成的大顺军将云梯搭上北京城的城头时,王承恩急命守军开炮射击,连中数人。当天夜里,崇祯急召王承恩,要王承恩赶快召集内官,他打算御驾亲征。
结果人还没叫来,前方就传来了“内城失陷”的消息。崇祯心灰意冷,在临死之前逼皇后和妃子自杀。然后砍死了自己的女儿,送走了自己的儿子,最后孤零零的上了煤山。当时跟在崇祯身边的只有王承恩一个人。崇祯悲痛欲绝地说:“朕自登基十七年以来,虽薄德匪躬,上干天怒,但诸臣误我,导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后无颜面见列祖列宗,所以去掉冠冕,以发遮面。哪怕让逆贼将朕五马分尸,也不要杀害百姓一人。”
在看着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后,王承恩也追随崇祯而去。虽然他官小位卑,但并不妨碍他对崇祯的忠心。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体现出他毕生的价值。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为了拉拢人心,假模假样的将崇祯与皇后周氏合葬在田贵妃的墓中,还将此地改名为思陵。思陵也成了明朝历史上唯一一座帝后与妃嫔的合葬陵。而王承恩因为忠心护主,所以也被葬在了思陵附近陪葬崇祯皇帝。
满清入关后,为了拉拢汉族官僚阶层为他们效力,不仅重新改葬了崇祯夫妇,而且还对王承恩忠心殉主的行为大加赞赏。清朝顺治和康熙皇帝都曾为王承恩立碑,以表扬他的功绩。所以单从“忠义”这一角度讲,王承恩是有资格进入明朝十三陵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