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英国数学家贡献(他是计算机之父)

二战英国数学家贡献(他是计算机之父)(1)

1936年5月28日,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艾伦·图灵在《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里提出了“图灵机”模型设想。它第一次在纯数学的符号逻辑和实体世界之间建立了联系,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后来我们所熟知的电脑,以及还没有实现的“人工智能”,都基于这个设想。

图灵1912年6月23日生于英国伦敦,少年时就表现出独特的直觉创造能力和对数学的爱好。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图灵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然而,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图灵,却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刻陷入困境。1952年,英国政府对图灵的同性恋取向定罪,随后图灵接受化学阉割(雌激素注射)。1954年6月7日,图灵把一个泡过氰化物的苹果咬入口中,永远告别了世界,年仅41岁。

多年过去,图灵的贡献仍被历史铭记。1999年,他被《时代》杂志评选为20世纪100个最重要的人物之一。2013年12月24日,英国女王签署了对图灵定性为“严重猥亵”的赦免。英国首相布朗曾对图灵遭受的不公平待遇表示歉意,政府通信总部主管罗伯特·汉尼根则说,“他遭受折磨,是我们的损失,也是国家的损失。我们应该为此道歉。”

2014年,电影《模仿游戏》在美国上映。影片改编自安德鲁·霍奇斯编著的传记《艾伦·图灵传》,讲述了“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的传奇人生,故事主要聚焦于图灵协助盟军破译德国密码系统“Enigma”,从而扭转二战战局的经历。

影片围绕真实事件展开,但也做了一些戏剧化的夸张处理。片中,图灵将他研发的机器命名为"Christopher(图灵初恋情人的名字)",而现实中,那台机器的名字是Bombe,编剧虚构了这个桥段。此外,片中有大量科学与人性的交锋,全部在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的表演中展现了出来。

“一个人改变了世界,同时世界也毁掉了这个人”,这部充满悲剧性的电影,正是世人向图灵致以的崇高敬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