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三国名将排行榜(乱世三国十大绝代佳丽排行)
乱世三国的绝代佳丽们
在三国的历史上,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批绝世佳人们争奇斗艳的年代。各式各样的英雄美人上演着各式各样我们后世所熟知的典故和经典戏码。此评比纯属娱乐,望大家不要较真,勿喷!哈哈哈哈哈哈!先上图……
10、吴氏(穆皇后,吴懿的妹妹吴氏)
穆皇后吴氏(?—245年),陈留(今河南开封)人 ,车骑将军吴懿之妹,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的皇后。
嫁于刘备
吴氏兄妹早年丧父,他们的父亲生前一直与刘焉交情深厚,所以全家跟随刘焉来到蜀地。后来,刘焉心怀不臣之心,听相面者相吴氏的面相后说她将是大贵之人。当时跟随刘焉身边的儿子只有刘瑁,于是他为儿子刘瑁娶了吴氏。刘瑁死后,吴氏在刘家守寡。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定益州,当时刘备夫人孙氏(孙夫人)已返归东吴,群僚劝刘备聘娶吴氏。刘备考虑到自己与刘瑁同族而有所犹豫,法正进言劝说:“论远近亲疏,这种关系哪有晋文公与子圉之近呢?”于是刘备纳吴氏为夫人。
立为皇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立吴氏为汉中王后。黄初二年(221年)四月初六日,刘备登基称帝,建立蜀汉政权,改年号为章武。五月十二日,刘备立吴氏为皇后,并下册文说:“朕承顺天命,登位至尊,君临天下。现在册立汉中王王后为皇后,特派使持节、丞相诸葛亮授皇后玉玺印绶,承命宗庙,母仪天下,皇后应恭敬谨肃!”
去世
章武三年(223年)四月二十四日,刘备在永安宫去世,时年六十三岁。 五月,刘备太子刘禅在成都即位,改年号为建兴,尊奉嫡母皇后吴氏为皇太后 ,吴氏所居宫室称为长乐宫。
建兴十二年(234年)正月,刘琰的妻子胡氏进宫向去向吴太后祝贺新春,吴太后特命留下胡氏,过了整整一个月胡氏才出宫回家。胡氏长得很美丽,刘琰认为她和刘禅私通,痛殴胡氏后休弃出门。胡氏向执法部门控告刘琰。此后刘琰被下狱,后来被杀,并弃尸街头。自此大臣妻子母亲入朝庆贺的仪式就不再实行了 。
延熙八年(245年)八月,皇太后吴氏去世,谥号穆皇后 ,葬入刘备的惠陵。
9、步练师(吴大帝宠妃步氏)
步练师(?-238年),临淮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人,吴大帝孙权的宠妃。丞相步骘族人 。
宠冠后宫
步练师祖先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步叔乘,后人在秦汉时因战功封
三国杀 步练师原画淮阴侯,为一方大族。东汉末年,步练师的母亲带着她迁徙到庐江。建安四年(199年),庐江被孙策所攻陷后,母子一起东渡长江。
步练师年纪渐长后,因出落得美丽而被孙权纳为妾室,宠冠后庭并生下二女全公主和朱公主。步练师性格不妒,经常推荐他人,因此长久受到爱敬。
无冕之后
孙权后来当吴王,称皇帝时,曾几次打算立步夫人为王后和皇后,而太子孙登及朝中群臣商议认为应该立太子的养母徐夫人为后。大帝始终更属意步氏,故而迟疑了十余年没有正式册立皇后。不过内宫都称步氏为皇后,步练师的亲戚上疏时也都用中宫一词称呼步练师。
去世追封
赤乌元年(238年),步夫人去世,大帝追思不已。大臣们依着大帝的心意,请求追正皇后的尊号。同年二月,大帝追正夫人步氏为皇后 ,追赐皇后印玺和绶带,并下策书。将步练师安葬在蒋陵
8、孙尚香
孙夫人,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东汉末年讨虏将军孙权之妹,曾为左将军刘备之妻。《三国志》称之为孙夫人。
赤壁之战后,孙权妹妹被嫁给了刘备。孙夫人才智敏而且刚强勇猛,有她的同宗兄长们的风格,身边的一百多个侍婢,个个都执刀守卫在她身边。即便是刘备这等人物,每次进入内房时,内心也都感到害怕恐惧 。法正因为这个缘故劝说刘备与孙夫人保持距离。
刘备居住在荆州市公安县时,艰难窘迫到了极点,北畏曹操之强盛,东惧孙权之威胁,而身侧的孙夫人就仿佛闺中的敌国,一道被视为刘备的祸患。
当时孙夫人依仗自己是孙权的妹妹刁蛮跋扈,她从吴国带来的官兵故此大多不遵守法度,刘备因为赵云庄重,命他管理内事。后来,刘备在荆州市公安城西的孱陵(今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建了一座城,称作”孱陵城“或”孙夫人城“,让孙夫人与她的侍女及卫队住在一起。也有说法称此城是因为孙夫人猜忌刘备,所以自己筑城,不与刘备同住。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入蜀,孙权于是派遣大船迎接妹妹回吴,孙夫人打算将刘禅一并带走,幸得诸葛亮及时排遣牙门将军赵云和张飞一起在江上拦截,方重夺刘禅,从此她一去不返,杳无音讯。三年后(公元214年)刘备定益州后,正式改娶吴懿之妹为正室,此后事迹不详。《三国志》中也再没记载过孙夫人回吴后所发生的事情。
7、甘夫人
甘夫人(177年 -?),《夔州府志》作名甘梅,生卒年不详,沛国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妾,蜀汉后主刘禅的生母。刘备因早年多次丧偶,甘夫人常代理主持家事。
嫁于刘备
194年(兴平元年),刘备为豫州牧住在小沛时,纳甘夫人为妾。刘备早年因为多次丧偶,正室之位空缺,所以甘夫人常主持家政。建安十二年(207年),甘夫人随刘备到荆州,生下儿子刘禅。
幸免于难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挥军南下征讨荆州牧刘表,恰逢刘表病亡,刘表次子刘琮接任荆州牧,派遣使节向曹操求降。当时刘备驻军樊城,未料曹操军队突然攻袭。待曹军攻到宛城时,刘备才得知这一消息,于是率领军马撤出樊城。 刘备撤军过程中因为荆州数十万百姓相随,导致行军速度非常缓慢,到当阳长坂坡时,被曹操的大军追上。仓促之间,刘备丢下甘夫人和儿子刘禅,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人乘马向南逃走。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幸亏赵云及时返回,保护甘夫人和刘禅,舍命与曹军拼杀,使甘夫人和刘禅母子二人幸免于难。
去世追谥
甘夫人后来病死,安葬在南郡(今湖北江陵县北)。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章武二年(222年),刘备追谥甘夫人为“皇思夫人”,下令将她的灵柩运到蜀地安葬。章武三年(223年)四月,甘夫人的灵柩尚未运到蜀地,而刘备便已去世。 [9-10] 丞相诸葛亮上书朝廷,追谥甘夫人为“昭烈皇后”。同年八月,甘夫人与刘备合葬于惠陵。
趣闻
据《拾遗记》记载,甘夫人出身贫寒,幼时村里会看相的人看了甘夫人的面相后说:“这个女孩长大后必定身份尊贵,地位可以尊贵到皇宫里去居住。”
甘夫人年长后体貌特征变的越来越特别,十八岁时,皮肤白的玉一样,姿态抚媚,容貌美艳。当时刘备担任豫州牧,驻扎在小沛。刘备将甘夫人召到自己的内室纱帐中,然后从屋子外面往里看去,甘夫人就如同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的霜雪一样。
此时有一河南人献给刘备一个三尺高的白玉美人,刘备把玉人放到甘夫人后面,白天和将士们讲说军谋,晚上就抱着甘夫人同时玩弄那个白玉美人,而且常说玉是世上最珍贵的东西,所以人们常用玉来比喻君子,把白玉雕成人形,难道不可以用来玩吗?甘夫人的皮肤与白玉美人一样洁白润泽,看到的人都分不清哪个是真人,哪个是玉人,那些被刘备宠爱的人不是嫉妒甘夫人的美,而是嫉妒那个玉人。
甘夫人看到刘备这个样子,经常想把这玉人毁掉,于是劝诫刘备说:“当初子罕不把白玉当作宝,《春秋》对其大加赞美。如今吴国和魏国尚未消灭,怎能把这种妖物放在怀里玩呢?荒淫惑乱会产生怀疑,希望你以后不要这样。”刘备听到甘夫人这番话,深感惭愧,于是把白玉美人搬走。当时的君子们听说此事,都对甘夫人大加赞赏,他们都议论甘夫人是位“神智妇人”。
6、樊氏
樊夫人 (樊氏),东汉桂阳太守赵范之嫂。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荆州四郡。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并取代投降的赵范,兼任桂阳太守。赵范归降,要把"有国色"的寡嫂樊氏许嫁赵云,赵云婉拒,理由是“相与同姓,汝嫂即吾嫂也,固不敢取”,后来旁人也觉得是件美事,而"劝云娶之",赵云认为赵范归降只是为情势所迫,并非真心,“天下女子不少”,于是此事作罢。后来“范果逃去,云无纤芥”。
樊氏的事迹记载于《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中裴松之的注引《云别传》。
5、邹氏
《三国志》记载中,东汉末年张济之妻,张绣之婶,未言其姓名
《三国演义》里姓邹,故常称作邹氏,或邹夫人。出现在第十六回,被曹操强纳,因而之后有张绣造反,曹操兵败宛城,曹昂、典韦、曹安民战死等诸多之事。
史籍记载
其人在《三国志·卷八·魏书·二公孙陶四张传》 [1] 有只言片语的提及: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曹操南征,部队到达淯水,张绣率众投降。曹操纳了张济的遗孀,张绣因此怀恨曹操。
演义描写
摘自《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一日操醉,退入寝所,私问左右曰:“此城中有妓女否?”操之兄子曹安民,知操意,乃密对曰:“昨晚小侄窥见馆舍之侧,有一妇人,生得十分美丽,问之,即绣叔张济之妻也。”操闻言,便令安民领五十甲兵往取之。须臾,取到军中。操见之,果然美丽。问其姓,妇答曰:“妾乃张济之妻邹氏也。”操曰:“夫人识吾否?”邹氏曰:“久闻丞相威名,今夕幸得瞻拜。”操曰:“吾为夫人故,特纳张绣之降;不然灭族矣。”邹氏拜曰:“实感再生之恩。”操曰:“今日得见夫人,乃天幸也。今宵愿同枕席,随吾还都,安享富贵,何如?”邹氏拜谢。是夜,共宿于帐中。邹氏曰:“久住城中,绣必生疑,亦恐外人议论。”操曰:“明日同夫人去寨中住。”次日,移于城外安歇,唤典韦就中军帐房外宿卫。他人非奉呼唤,不许辄入。因此,内外不通。操每日与邹氏取乐,不想归期。
4、大乔
大乔(生卒年不详),庐江郡皖县人(今安徽安庆潜山),东汉末年江东孙策的夫人,本姓“桥”,小说《三国演义》误作“乔”,因为同时还有一个妹妹嫁给周瑜,为了进行区分,姐姐习惯称作“大乔(桥)”。
人物生平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12月,孙策攻取庐江的皖城,虏获桥氏姐妹,孙策自纳大乔(桥),周瑜纳小乔(桥)。
大乔随后同被俘获的袁术家眷和刘勋家眷一起被送回吴郡。然而四个月后,孙策就去世了。大乔自此沦为了寡妇。
轶事典故
姓名之谜:二乔的姓本作“桥”,可以称为桥氏。至于她俩的芳名,史书失载,只好以“大乔(桥)”、“小乔(桥)”来区别。现代人对此会觉得奇怪,但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这种现象却是见惯不经的。历史上许多女子都没有留下名字,就是孙权的母亲吴夫人、妹妹孙夫人,不也同样不知其名吗?《凤凰二乔》中称大乔叫乔靓,小乔叫乔婉,实为杜撰。
3、小乔
小桥(生卒年不详),本姓桥(小乔为后世误传)。中国东汉末年时期的美女,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桥公的次女,汉末名将周瑜的夫人。
周瑜风度翩翩的才子形象,与堪称国色的小桥可称天作之合,由此成为后世文艺作品的对象。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激发想象,一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将小桥与赤壁之战联系起来。而令“二桥”闻名于世。
人物生平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12月,周瑜随从孙策攻取庐江的皖城。
破城后获得了桥公的两个女儿,都是绝色美女。其中年龄较小的被周瑜所纳 。当时孙策对周瑜开玩笑说:“桥公二女虽经战乱流离,有我们两个人作丈夫,她们也应该感到满足了 。“二桥随后同袁术家眷(袁夫人等)和刘勋家眷等人一起被送回吴郡 。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36岁英年早逝,小桥时无记载。不知周瑜二子一女是否为其所生。
因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一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而令“二乔”闻名于世。
2、甄氏
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相传为甄宓,实则无记载。 史称甄夫人。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
闺中博士
文昭皇后于183年1月26日(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出生,中山无极人(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汉太保甄邯的后代。甄邯的岳父博山侯孔光是孔子第十四世孙,太师孔霸之子,官至大将军、丞相、太傅、太师,为四朝辅政大臣,德行高洁,通晓经学,位极人臣,被太皇太后王政君、汉成帝和汉哀帝所尊崇,后来以天下名儒的身份被任命为汉平帝刘衎的老师。甄邯和族中子弟因此入朝为官,因为材能而得到权臣王莽的倚重。甄丰由地方官员擢升为皇宫内侍大臣,而后更是官至大司空,爵受广阳侯、广新公;甄邯官拜大司马,爵受承阳侯、承新公,而后又出任大汉太保,执掌天下兵权;甄丰的儿子甄寻任侍中、京兆尹;甄心为光禄勋,有“四甄”之称,成为朝中新贵,威震朝野,无极甄氏也从此一跃成为中山国内的豪强望族,世代袭二千石俸禄的郡守级官职。
甄氏的父亲甄逸曾任上蔡令,母亲张氏是常山人,生有三子五女,长男甄豫早逝,次男甄俨年少举孝廉为郎,被辟为大将军椽,担任曲梁令,三男甄尧也举孝廉;甄氏另有四位姐姐,分别名姜、脱、道、荣。
甄氏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家里人都仿佛看到有人把玉衣盖在她身上,大家对此都很奇怪。甄氏三岁的时候,父亲甄逸去世,年幼的甄氏因为思慕父亲哭的非常伤心,这样的早慧使家内和周围的人更加感到她有别于众了。之后相士刘良为甄氏以及甄逸其他子女看相,刘良指着甄氏说:“这个女孩将来贵不可言。”甄氏从小到大,都不好戏弄。八岁时,院子外有骑着马耍杂技的人,甄氏的家人及几个姐姐都上阁楼观看,只有她不去,几个姐姐奇怪而责问她,甄氏便回答说:“这难道是女孩子看的吗?”甄氏九岁时就非常喜欢读书,博闻强识,只要看过的篇目就能够立刻领悟,还多次用她哥哥的笔砚写字,哥哥笑她说:“女人应该学习女工。读书学习有什么用,难道你以后还想做女博士(官名)吗?”甄氏回答道:“古时候贤德的女子,都要学习前人成败的经验,以此来警示自己的。不读书,用什么来借鉴呢?”
救济乡里
汉末天下大乱,灾荒连年,百姓们为糊口活命纷纷卖掉家中值钱的东西。当时甄家有大量的谷物储备,趁机收购了很多金银宝物。甄氏当时才十几岁,看到这种情形便对母亲说:“乱世求宝,并非善策,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就是所谓的因财丧身。现在众多百姓都在饥饿之中,不如将家里的谷物开仓赈济四方乡邻,这才算是一种惠及众人的德行。”全家人都认为她说得有道理,于是将家中的粮食全部无偿分发给邻里乡亲。
甄氏十四岁时,二哥甄俨去世,甄氏非常悲伤,对待寡嫂态度敬爱谦和,时时处处帮助她打理家事,还尽心照顾甄俨留下来的孩子,及其疼爱。甄氏的母亲性格严厉,常常用严格的规矩要求儿媳妇,甄氏几次劝母亲:“二哥不幸早终,二嫂年纪轻轻就守寡,还要照顾留下的孩子,虽然她是儿媳妇,但应该爱护她像自己的女儿。”母亲听了甄氏的话感动得流泪,之后便让甄氏与二嫂时常走动,起居都在一起,关系十分亲密。
建安年间,袁绍为他的次子袁熙聘娶了甄氏为妻, 建安三年(199年),袁绍打败公孙瓒,任命甄氏的丈夫袁熙为幽州刺史,甄氏则留在邺城侍奉婆婆刘氏。
再嫁称贤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冀州邺城被曹操攻破,甄氏被曹操之子曹丕所纳。当时有一说法:曹操攻下邺,曹丕先进袁府,看到有个少妇披头散发,脸上很脏,躲在刘夫人身后哭泣,曹丕问她是谁,刘夫人回答:“是袁熙的妻子。”然后曹丕帮她把发髻挽起,用手巾擦拭面庞,发现她姿色绝伦。之后,刘夫人对甄氏说:”现在不用担心被杀了!”于是曹丕便纳甄氏,十分宠爱。 还有一说:刘夫人和甄氏共坐大堂上。曹丕进入袁府中,见到刘夫人和甄氏,甄氏因为害怕,把头伏在刘夫人膝上,刘夫人让人把自己手绑起来。曹丕问:“刘夫人为什么要这样?让你的儿媳妇把头抬起来。”刘夫人捧起甄氏,让她抬起头来,曹丕看见她美貌非凡,便心悦于她。曹操听闻了曹丕的心思,就为他迎娶了甄氏。甄氏嫁给曹丕后,独得宠爱,擅室数年, 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曹氏(东乡公主)。
甄氏对曹丕妾侍中有宠的劝勉她们努力上进,对无宠的也安慰开导,并常常在闲宴上劝曹丕说:”古时黄帝子孙繁盛,是因为妻妾多的缘故。所以夫君也应该多纳贤淑美好的女子,才能使子嗣旺盛。“曹丕听了心中很嘉许。之后曹丕要驱逐任氏,甄氏请求曹丕说:“任氏是乡党名族,不论品德、美色,我都比不上,为什么要遣走她?”曹丕说:”任氏性子急躁,不温柔,之前她怨恨我不是一次了,所以遣她。“甄氏哭着坚持请求说:“我受你的敬重之恩,所有人都知道,肯定会猜测任氏被驱逐,是因为我的缘故。往上公婆会说我自私,往下则会受到专宠之罪,希望你能重新考虑!”曹丕不听,还是坚持遣走了任氏。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的爱子曹冲去世,曹操追赠其为骑都尉,并聘甄氏家族中的亡女为妃,与曹冲冥婚合葬,过继曹据之子曹琮为后。
擅室数岁
建安十六年(211年)七月,曹操西征,随行的卞夫人途中生病留在孟津,曹丕和甄氏留守于邺城。当时卞夫人身体抱恙,甄氏不能及时照顾问候,急得寝食难安,时常偷偷哭泣。身边下人告诉她说卞夫人病好了,甄氏仍然不信,说:“夫人在家,老毛病常犯,每次都得很久痊愈,这次怎么好的这么快?你们一定是想要安慰我。”所以更加忧心。之后得卞夫人回信,说身体已经恢复,甄氏才放心起来。
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大军回邺,甄氏去迎接,看到卞夫人时悲喜交加,周围的人看了都感动不已。卞夫人见甄氏这么关心自己,也忍不住流泪,还说:“儿媳妇怕我上次生病也会象以前那样反复难愈吗?我只是有点不舒服,小病而已,十几天就好了。你看看我的气色很好呢。”然后叹道:“真是孝顺的媳妇啊!”
汉魏时期,主妇在宴会出拜是待客习俗。曹丕为世子时,就曾经宴请诸位文学属官,命夫人甄氏出拜,当时同坐的有吴质和刘桢,其他宾客都对甄氏低头行礼,只有刘桢不拜,反而平视甄氏,曹操听说后,严厉地处罚了刘桢,刚开始将他判决为死刑,后来免去死刑发配为苦役磨石,吴质也受到牵连被贬为朝歌长,后来又迁为元城令。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东征孙权,卞夫人、曹丕及曹叡、东乡公主都跟随,当时甄氏因为生病所以留在邺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九月,大军返回邺城,卞夫人的左右侍婢们看到甄氏容颜更胜以往,便奇怪地问她:“夫人您跟两个孩子分别那么久,难道不想念他们,反而脸色这么好,为什么呢?”甄氏笑着回答:“曹叡和东乡公主他们跟随卞夫人照顾,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死亡之谜
公元220年(延康元年)正月,曹丕即王位,封曹叡为武德侯。 六月率军南征,甄氏留驻在邺城。十月,汉献帝禅让帝位给曹丕。禅位以后,退位为山阳公的刘协把两个女儿许配给曹丕为妃嫔,另有郭贵嫔和李、阴两位贵人同时得到宠爱,甄氏日益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话语。
公元221年(黄初二年)六月,曹丕遣使者将甄氏赐死,葬在邺城。《三国志》记载,甄后之死由郭后之宠。文帝问周宣说:“我梦见宫殿上两片瓦掉下来,化为双鸳鸯。这是什么征兆呢?”周宣说:“后宫恐怕会有人暴死。”曹丕说:“我是说着骗你的。”周宣说:“做梦这件事,是意念中的事,如果能形之于言,便可以占卜凶吉。”话还未说完,黄门令来报告说,后宫中有人彼此残杀。过了不久,曹丕又问周宣:“我昨天梦见一股青烟拔地升天。”周宣说:“天下恐怕会有一位贵女子冤死。”当时,曹丕已派人赐给甄夫人赐死的诏书,听了周宣的话很是后悔,于是派人去追赶使者,可惜已经来不及了。
《魏略》记载,郭贵嫔进谗谮害甄氏,甄氏死之前将曹叡托付给曹丕的另一位妃子李氏。等到曹叡继位,数次向太后询问母亲死状,太后因此忧惧暴崩,这时李氏才向明帝说明甄氏是被郭氏构陷而死,明帝哀痛不已,使人也被发覆面的殡葬了郭太后。
《汉晋春秋》以及《资治通鉴》记载,甄氏是因为郭氏受宠而死,死后将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使她的灵魂无处申冤。明帝继位后,心中忿恨,数次哭泣着向太后追问母亲死状,郭太后说:”你母亲是先帝所杀,为什么责问我?应该去怪罪你的父亲。况且你作为人子,怎么能因为亲生母亲杀害后母呢?”明帝听了暴怒不已,于是逼杀郭太后,死相惨状。
《魏书》记载,黄初元年(221年),曹丕登基为帝,大臣请奏立甄氏为皇后,曹丕发布策后的诏书,甄氏却上表说:“我听说先前朝代之所以兴旺,能够使国祚延绵,没有不是因为后妃的原因,因此一定要对其人选慎重选择,以兴内宫的教化。陛下初登皇位,实在应该选择贤良淑德的人统理后宫。妾自省愚陋,不能够担此重任,又加上已经生病很久,敢守微志。”立后的玺书下了三次,甄氏辞让了三次,言辞十分恳切。当时正值盛暑,皇帝希望等到秋凉时再迎后。后来甄氏病重,六月丁卯,在邺城去世。皇帝哀痛嗟叹不已,追赠皇后玺绶。
然而,魏书的说法并不被历代史家所认同。裴松之在注解《三国志》时,认为魏书的编篡者们写史时使用春秋笔法掩盖真相。文帝不立甄氏为皇后,反而杀害她,《魏书》的编篡者及当权者如果认为这是大恶事,则应该隐去不写,如果认为这是小恶事,则不应该假为之辞,用虚假的语言粉饰太平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之前史书中从没有见过的。推此而言,魏书中所称卞后和甄后的良善言行,都难以实论,陈寿将他们删落,是应当的。
卢弼在《三国志集解》中写道:《资治通鉴》里说,丁卯,夫人甄氏卒。当初曹操攻入邺城,文帝见袁熙的妻子中山甄氏貌美而心悦于她,曹操便为文帝聘为妻,生有儿子曹叡。等到文帝即位,安平郭贵嫔得宠,甄夫人留在邺城不得见,失意而有怨言。郭贵嫔谮于文帝,文帝大怒。六月丁卯,遣使赐死甄夫人。胡三省说:等到明帝即位,郭太后因为忧惧而死。 可是,黄初二年甄氏被赐死时,曹叡已经十七岁了,难道能不知道他母亲死时的情况,还要等旁人说吗? 《魏略》《汉晋春秋》中记载,郭贵嫔进谮于曹丕导致甄氏被赐死,曹叡继位后逼杀郭太后。何焯又说:但她死后依然受宗亲之礼,互相矛盾,因此陈寿才不取其说。可是陈寿没有考虑到明悼毛皇后被赐死后,她的家人同样被加官进爵,族人也还是根据礼法升迁了,并且赐给他们官职,因此曹氏之人的心思实在酷虐变诈,不能够想当然的按照常理推测。卢弼又评论道:文帝为五官中郎将在建安十六年,平定邺城在建安九年,《资治通鉴》中所表述有误,是因为延续了《世说新语》的用词。
《三国志集解》中论道,甄后之死,是由于郭贵嫔进谮于文帝,《三国志·文昭甄皇后》传中说“遣使赐死“,因此用“卒”,不用“崩”来描写。其他皇后去世都用”崩”,明悼毛皇后被赐死,也用”卒“,因此《魏书》的记载不可信。 甄后的死因,史书中只说“后失意,有怨言“,但是参照前后情势,还有如下几个原因,仅以此佐证。 根据《世说新语》记载,曹操攻下邺城,想要召见甄氏,但是身边人都说曹丕已捷足先登,曹操有”今年破贼正为奴“这样的话,曹丕之后久不被立为太子,可能正是由于此。《郭后传》中说”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等到曹丕后来登上皇位,因为此事而迁怒于甄氏 ,宠幸郭贵嫔;另外,明帝死于三十六岁,关于怀疑他是袁氏遗留的骨肉并不是空穴来风,文帝杀掉母亲留下儿子,以此灭口。《三国志》中注引《魏末传》文帝与曹叡关于子母鹿的对话,很值得玩味。
总的来说,这件宫闱隐秘之事的真相隐藏在诸多谜团中难以窥破,魏朝开国之初居然容不下一个妇人,这其中牵扯的事情实在离奇不已,读史的人不能不推寻原因。
身后之事
黄初七年(226),甄氏的儿子魏明帝曹叡即位,追尊甄氏为文昭皇后。
朝中掌管礼乐祭祀的官员奏请,于是明帝派司空王朗持节以三牲之礼到甄后陵墓祭祀,又专门为她修建寝庙。 太和元年四月,明帝下诏在洛阳营建祖庙,施工中从地下挖出一块玉玺。此玉玺一寸九分见方,上面刻有“天子羡思慈亲”六个字。明帝持玺而动情,因而备下牲礼到宗庙祭告。此后明帝又多次梦见母亲,益发增加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于是对诸舅氏按亲疏排出顺序,分别予以任用,赏赐累计达到万两之巨,又擢升甄像为虎贲中郎将。
太和元年(227)三月,曹叡以中山国魏昌县之安城乡一千户追封甄后的父亲甄逸,谥号安城乡敬侯,其孙甄像承袭爵位。
太和四年(230),甄后的母亲敬候夫人张氏病故,太常韩暨上奏说:天子不应当为外祖母服丧。尚书上奏说:“汉代没有为外祖父母制定的礼法。”尚书赵咨等启奏说:“吊唁敬候夫人,需要张帷幕在端门外左边。群臣如上朝一样站位,皇帝带黑介帻和进贤冠,哭十五声。”明帝又数次下诏询问大臣旧礼是怎样的,散骑常侍缪袭以东汉和熹邓太后的父亲新野君以及光武帝刘秀的舅舅恭侯樊宏为例。明帝同意说:“应当依据周礼。”于是明帝披麻戴孝亲自参加了外祖母的葬礼,朝中文武百官全部陪同致祭送葬。 同年十一月,明帝感到母亲甄后陵墓的地势过于低矮,便委派甄像以兼职太尉的身份,持皇帝节杖到邺城,祭告土神,改葬甄皇后于朝阳陵。甄像完成使命返朝后,升为散骑常侍。
青龙二年(234)春天,明帝下诏追谥甄后之兄甄俨为安城乡穆侯。夏天,东吴军队进犯扬州,明帝任命甄像为伏波将军,持旌节代他督师出征。战后,又再任命甄像为射声校尉。青龙三年(235)甄像去世,追赠卫将军,改封魏昌县,谥号为魏昌县贞侯。儿子甄畅继承其爵位。又封甄畅的弟弟甄温、甄韡、甄艳皆为列侯。
景初元年(237)夏,朝中掌管礼乐祭祀的官员议定七座宗庙的排列顺序,分别祭祀列祖列宗。冬季,他们又奏请明帝说:现在皇上为文昭皇后修建了寝庙,这正如同周人所建的姜嫄神庙一般。但皇上却没有明确发布诏令,宣布文昭皇后的寝庙永远享受祭祀和保护,这样如果论起甄皇后的功绩和报答生母仁德,皇上您在历史上可是要留下遗憾的。后人不能完全体察到您的一片忠孝之心啊!臣等奏请皇上恩准,文昭皇后的寝庙应该世世代代享受祭祀,和祖宗神庙享受同等的待遇,并由朝廷颁布万世不毁的法令,以弘扬文昭皇后圣明贤德的遗风。”明帝完全赞同这项奏请,于是下诏,宣布文昭皇后的寝庙和另外七座宗庙享受同等祭祀礼仪,并将此规定铭刻于金鼎,藏之于金柜,以传示子孙后代。
明帝对他的舅族格外怀念。甄畅此时年纪尚小,到景初末年(239),明帝便任命他为射声校尉,加散骑常侍官职,还特意为他修了一座豪华气派的大宅第。 落成之日,明帝亲自前往验看,并传令在府第后园为母亲甄氏建起一座观庙,这个里巷取名为渭阳里,意在寄托对母亲的思念。 “渭阳“出自《诗经·秦风》: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秦康公时为太子,赠送晋文公于渭之阳,念母之不见也,我见舅氏,如母存焉。
正始四年(244)春正月,皇帝曹芳加元服,赏赐群臣。四月,立皇后甄氏,大赦天下。怀甄皇后,是文昭皇后哥哥甄俨的孙女。
人物评价
刘良:此女贵乃不可言。
武宣卞皇后:此真孝妇也。
王朗:伏惟先后恭让著於幽微,至行显於不言,化流邦国,德侔二南,故能膺神灵嘉祥,为大魏世妃。虽夙年登遐,万载之后,永播融烈,后妃之功莫得而尚也。案谥法:‘圣闻周达曰昭。德明有功曰昭。容仪恭美曰昭。’昭者,光明之至,盛久而不昧者也。宜上尊谥曰文昭皇后。
鱼豢:颜色非凡;擅室数岁。
陈寿:魏后妃之家,虽云富贵,未有若衰汉乘非其据,宰割朝政者也。鉴往易轨,於斯为美。追观陈群之议,栈潜之论,适足以为百王之规典,垂宪范乎后叶矣。
张宪:白露下塘蒲,芙蓉秋露湿。不忍生离别,时抱蒹葭泣。
屈大均:九岁解持甄后笔,十三能读谢公书。怀中玉映尤娇小,异日张玄妹不如。
房玄龄:自曹刘内主,位以色登,甄、卫之家,荣非德举。
1、貂蝉
貂蝉(生卒年不详),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在民间传说中她原名任红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认为吕布部将秦宜禄前妻杜夫人(杜秀娘)即是貂蝉。她为了报答义父王允的养育之恩而甘愿献身完成连环计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貂蝉最早出现于《三国演义》前身《三国志平话》中。貂蝉只是她的小名,本姓任,是吕布的原配妻子,两人在家乡失散后流落一方,沦为成为王允的婢女。
王允得知后其身世后心生一计,设家宴款待太师董卓,让貂蝉与董卓见面。王允又设宴招待吕布赴会,让他
与原配妻子相会,并承诺改日让他们正式团聚。之后王允便送貂蝉到董卓家,董卓误以为是王献给自己的厚礼,喜出望外,当晚便共赴云雨之好。吕布得知董卓的行为后,勃然大怒,提剑入堂杀害醉倒的董卓。
在《三国演义》中,貂蝉则是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为歌女。 。貂蝉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在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恰巧为王允瞧见。于是,王允便将貂蝉收为义女,定下连环美人计,离间董卓与养子吕布的关系。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配给吕布,再明着把貂蝉献给董卓做妾。貂蝉嫁给董卓之后对吕布暧昧送情,周旋于父子二人之间。
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望貂蝉,貂蝉和吕布相约来到凤仪亭相会。貂蝉假意对吕布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正巧被董卓回府撞见,发怒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从而留下一个“吕布戏貂蝉”的千古传说。
在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中,吕布被曹操军队围困,貂蝉不愿丈夫单独突围,矢言要与他“生则同居,死则同穴,至死不分离。”吕布深受感动,放弃陈宫妙计,每日只与貂蝉作乐,置前线的战事于不顾。最后被擒杀。
主要成就
根据小说《三国演义》描写,貂蝉参与了连环计杀董卓。
连环计虽然是王允的绝妙策划,但真正的实施者是貂蝉。在《三国演义》之中,董卓祸乱朝纲,残忍暴戾,滥杀无辜,百姓深受其害。而群臣皆岌岌自危,即便枭雄曹操亦是行刺失败而亡命天涯。由于貂蝉的出现,才有了王司徒巧施连环计的佳话,才有了吕奉先大闹凤仪亭的风波,才有了凶横无忌权倾一时的董卓宫门前的被戮,才有了武功盖世吕布的白门楼上的殒命。
轶事典故
人们形容女子长得漂亮,往往用“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来比喻。
“闭月”是貂蝉的代称。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蝉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