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杀令是什么(扑杀令)

近日,辽宁省在丹东东港市发现草地贪夜蛾成虫迁飞入侵情况,截至目前,已在东港市11个乡镇20余个行政村,通过60余个诱捕器监测到成虫100多头。

经形态学鉴定、分子鉴定和

DNA测序确定为草地贪夜蛾!

这是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辽宁!

为做好虫情调查和应急防控工作,辽宁省农业农村厅下发紧急通知,明确要坚决落实防控部署,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治,抓实抓细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全力遏制草地贪夜蛾暴发成灾,守好东北地区南大门,赢得粮食和农业丰收主动权。

镇杀令是什么(扑杀令)(1)

草地贪夜蛾

连日来,辽宁省指导丹东东港从快从速,强力扑杀,将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同时要求全省各市全面调查,加强监测,科学防控。

丹东市立即启动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预案,组织开展应急防控工作,落实应急防控资金,备实应急防控药剂,组织专业化防控组织开展应急防控作业,发现成虫的乡镇,结合三代棉铃虫、玉米螟等重大害虫一道开展应急防控,截至目前,东港市完成应急防控面积20多万亩,做到了应防尽防。

今年,辽宁省草地贪夜蛾防控成效显著,在全省设置了监测防控布防线,加密了田间监测点。辽宁要求各地充分利用好高空灯、诱捕器、自动性诱等监测设备设施,实现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防控的目标。

辽宁要求,从即日起,各地严格开展虫情调查,以玉米为重点,组织市、县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村植保员、查虫员开展系统调查,既要调查监测设备诱测的成虫情况,又要查清田间卵量、幼虫密度、被害株率等相关情况。要充分发动乡镇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开展大田普查,努力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田,实现虫情普查全覆盖。

同时,各地要发挥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专家技术指导组和各级植保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技术到位率和普及率。

草地贪夜蛾有啥特征

为什么辽宁如此重视

下面来科普一下↓↓↓

“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巨能吃、特能飞、超能生,是它的三大特点。

镇杀令是什么(扑杀令)(2)

草地贪夜蛾

草地贪夜蛾幼虫可大量啃食禾本科如水稻、甘蔗和玉米之类细粒禾榖及菊科、十字花科等多种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发育的速度会随着气温的提升而变快,一年可繁衍数代,一只雌蛾即可产下超过1000颗卵。

草地贪夜蛾具有如下特点

多食性:可危害80多种植物,喜食玉米、高梁等禾本科作物,取食叶片、叶心、果穗等,作物受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造成绝收。

繁殖能力强:一只雌虫一生可产900—1500粒卵。

迁飞能力强:成虫一晚可飞行100公里,雌虫在产卵前,如果风向风速适宜,迁飞距离会更长。

如何识别?

成虫:翅展32-40mm,前翅深棕色,后翅白色,边缘有窄褐色带。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杂色,环形纹和肾形纹灰褐色,轮廓线黄褐色;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有一大白斑,环状纹后侧各具有一浅色带,自翅外缘至中室,肾形纹内侧各具有一白色楔形纹。

灯下虫体特点:前翅翅基有一月牙形黑色斑纹,前胸部有一撮灰黑色鳞毛,后翅及翅脉为白色。

幼虫:一般有6个龄期,体长1—45mm,体色有浅黄,浅绿,褐色等,最典型的识别特征是末端腹节背面有4个呈正方形排列的黑点,三龄后头部可见倒Y形纹。

卵:通常100—200粒堆积成块状,多由白色鳞毛覆盖,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孵化前渐变为棕色。卵粒直径0.4mm,卵高0.3mm。卵多产于叶片正面。

蛹:被蛹,体长15-17mm,体宽4.5mm,蛹红棕色及黑褐色。常在2-8cm深的土壤中化蛹。有时也在果穗或叶腋处化蛹。

危害症状

在玉米上,一至三龄幼虫通常隐藏在心叶,叶鞘等部位取食,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四至六龄幼虫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也会钻蛀心叶,未抽出的雄穗及幼嫩雌穗,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苗期严重被害时生长点被破坏,形或枯心苗。

如何防治

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虫螨腈,虱螨脲,草地贪夜蛾性引诱剂等。

注意事项

(1)清晨或傍晚施药防治,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施药。

(2)喷药时对准玉米心叶、穗部。

(3)注意安全用药,轮换用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