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影评6个着眼点(八个步骤掌握一篇影评写法)
最近刚写完了一部美国剧情片《法官老爹》的影评,为了深入了解影评的写法,本周一鼓作气看完了《如何写影评》这本书。
虽然想到了这本书会让我“大开眼界”,看到一半的时候,还是被书中大量的电影知识“淹没”。一个切身体会是,以前最多算看懂了电影的主题,而编剧、生产需求、制作成本等诸多因素被不明就里地忽略了。
一篇好的电影评论,不仅可以展示书写者对电影感受的理解,把电影介绍给没看过的人,还可以将电影与其他文化领域相联系,以阐明一种文化和根植于这种文化的电影。
《如何写影评》不难懂,却又“很难懂”——书中简单清晰地讲解了关于电影的写作种类,以及六种评论的书写方式,让想入门的人都能找到路径。但其每一个小章节提到的关于电影工业的技术或者处理方法,都可以牵扯出若干可以纵深挖掘的知识体系。想真正搞懂,难度可想而知。
我真切的感受到此书作者的苦口婆心——书中例举并剖析了大量电影案例,还专门撰写一章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网址搜索资料,甚至还对文稿版本提出了排版等确切的说明。
搜索作者信息得知,该书的作者蒂莫西•J•科里根是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英文系教授、电影学研究主任。难怪他书中选用的书评案例大多出自“学生”之手,而且为了用一本书的内容包含美国电影工业的博大精深,每句话都写得精炼易懂。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关于电影文学的专业书籍,受益匪浅。
一、你的写作目的,决定了电影文学的方向
电影《歌女五美图》
喜欢书中一句话:“分析我们对影片的主题、人物、画面的感受,不仅是理解电影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对所处世界和文化的态度。”
如果只将电影作为一种情绪发泄的载体,很难体会到上面这句话的境界。
电影浓缩了生活情境,将某个情景放大,用影像和声音展现出来。好的电影常能引发一种强烈的情感或智性上的回应。
不同人的不同特定的感受,必然和自身的经历有关。如果是一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电影,其中蕴含的深意(道理)也许会影响观众的生活。
作者认为,一个好的影评人,大多数时候内容和写作目的是完全依读者而定——我们评写电影的方式和选择的主要立场,都会视我们写作的对象而有所改变。
如果需要区分电影文学的话,可以大体分为放映报告、电影评论、理论文章、批评文章四类。
1.电影报告是为班级讨论或者考试而准备的一篇小文章,主要是在一篇描述性的文章里总结关于一部电影的笔记。它的目标是在视听两个方面尽可能地客观和详尽。
2.电影评论是我们最常见的电影分析形式。因为读者不具备专业的电影知识,相应地,它的功能是给大家介绍还没看过的电影,文章大部分篇幅都在概述情节和与电影有关的背景知识。
3.理论文章是指关于电影和现实的关系、电影工业的政治经济基础,或者电影叙事是如何不同于文学叙事的。面向具备一定电影知识的群体,目的是解释电影中更大和更复杂的结构。
4.评论文章介于理论文章和影评之间。作者希望能揭露一些细节或者复杂点,观众可能第一次或第二次观看的时候忽略这些点。
不论哪种方式,评写电影都是复杂、且令人激动人心的事情。当准备评写一部电影的时候,你的个人情感、预期和反应是一篇智性文章的开始,但同时必须积极地反思你的这些情感、预期和反应的来由,以及它是如何与电影中的客观因素相联系的。
正如导演了《战栗》的电影人萨利•波特所言:“记住,有一种乐趣来自分析、探索和思考。”
没有剖析和思考的文字是缺乏深度的,而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本身就充满了探险的刺激意味。
二、评论电影前,你应该了解的那些事
电影《春光乍泄》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词汇,以使讨论更加精准,电影评论也是如此。如果可以掌握一些电影背景知识,会使评论人捕捉电影一闪而过的细节,有益于更快形成自己的理解。对术语及其使用保持敏感,也就意味着你将会对其用意更加敏感。
1.确定主题是一篇影评的开始。你需要问自己,这部电影讲了什么?大多数时候,你分析出来的主题会成为文章的基础,它们直指电影的主要思想。
用书中一句话来讲:“主题并不是电影‘道德’或者‘启示’,而是电影中用来帮助人们理解电影情节的大大小小的概念。”
2.电影和其他艺术形式相关的术语:叙事、角色和视点。
➤讲到电影,大家通常想到叙事电影,而不是纪录片或者实验电影。而提起叙事电影,多数是指古典叙事。它的结构包括:情节发展有逻辑、在影片结尾有明显的结局、任务始终是故事的核心、叙事风格尽量客观。
一些电影情节中看似偶发的、自然地意外,都是以其固定的逻辑模式存在的。“自发性或者意外性不足的叙事常被指责为造作、夸张、不自然或者牵强,而那些形式不足的叙事则常被指责为散漫、随意和没有形式。”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电影看上去很热闹,却经不起推敲,甚至自相矛盾了。
即便最常见的叙事模式,优雅、简单、匀称地表达出来也不容易。
除了经典叙事外,还有非传统叙事或后经典叙事,它们为了与众不同地讲故事而存在。这里需要思考的是,如果没有组成一个故事,那么组织结构的模型是什么呢?它必然有内在逻辑存在,需要深入捕捉和思考。
➤角色我们很熟悉了,不论主角还是配角,他们都集中了人物的行为和电影的主题。此处分析要避免混淆真实人物、演员和角色三者之间的区别。如果仅仅认为角色是真实人物的反映,那么这样的分析会变得浅薄和枯燥。
➤视点,广义地说,是指看的位置,以及暗示视点决定你所见之事的方式。通过视点评写电影,均可以围绕“电影都是以某种特定方式看待世界”的核心。
3.场面调度和现实主义。我对这一部分饶有兴致。
什么是场面调度?通俗讲,就是“放入电影中的一切”,包括场地、布景、服装等元素。
这里有一句话点醒了我:“电影媒介本身强大的现实主义幻觉是我们低谷或者是忽略场面调度的最主要原因。”简单来说,对现实主义的幻觉是一种场面调度,这些场面调度使我们相信,这些影响就是日常生活和世界的原貌,都是我们熟悉的现实生活。
正如意大利编剧切萨雷•柴伐蒂尼主张的那样:“电影必须讲述现实,就像它是一个故事一样;生活与银幕之间不能有一点间隙。”
但是,你必须质疑影片中的现实主义,由此你会发现电影中的现实主义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
还有构图、映像和声音等方面的专业讲解。比如电影画面的景框决定了其边界和所包含的场面调度。摄影机通过改变其与被摄物的关系而产生移动景框,从而改变镜头视角。
电影剪辑意在用镜头构建电影中较长的段落和意义。有时某个令人困惑的剪辑,恰巧是引发观众思考的开始,带着困惑到电影主题和历史内容中寻求答案,恰巧是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有了这些基础电影知识,看似并没有深入学习,却因为了解不同的展现手法,让自己的对电音的理解更加敏锐和准确,有助于我们快速形成落笔书写的主要观点。
三、评写电影的六种方法
电影《广岛之恋》
作者将评写电影分成了六种主要方法,只是简单陈述,运用起来若干种交叉书写,分清主次,也是不错的选择。
1.电影史。也就是历史方法书写。写作者通常会依据它们在电影史中的地位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这其中强调了三种关系:电影自身之间的历史关系、电影及其制作之间的历史关系、电影与受众的关系。
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要避免事先假定在任何一部电影里,甚至是纪录片里,关于一个社会或某个历史时期的画面是未经媒介处理的。且,历史是一件精致的工具,使用的时候要多加鉴别和判断,而不仅是传递事实。
2.民族电影,也就是从文化和民族性格的角度来讨论电影。采用这种方法,电影中看待世界和描绘世界的方式依国家和文化的不同而不同。
3.类型,也就是种类的意思,根据形式和内容的模式对电影进行分类。通常根据电影的主题、人物、叙事结构和摄影技巧,将电影分为西部片、歌舞片、黑色电影、公路电影、情节剧或科幻电影(此处分类是围绕美国影片设定的)。
熟悉某种类型电影的观众,通常会有自己对电影模式的期待,如果超出预期并有效,这部片无疑是成功的。
4.作者论,即目前广为接受常被无意间运动的电影批评方法之一。它通过将影片和导演或片中的主要人物,比如明星相联系,来定义和检视一部电影。从某种意义上讲,指出这是“一部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时,本身就是一种评论行为。而且同一导演拍摄的电影,会有相似的主题和风格特点,的确容易形成一篇主题鲜明的电影评论。
5.形式主义种类。讨论叙事或场面调度是如何在电影中以某种方式组织起来的。正常情况下,很少有人单独就形式主义进行评论,而大多将其作为证明其他评论方法的论证。
6.意识形态,也就是和“政治”的一种微妙而广泛的说法。最好的意识形态批评避免将自身限制在电影内容方面,而是评写一部电影想要传递的自身与客观世界的联系。有时,意识形态方法会促使你怀疑你原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电影《音乐之声》
综上,写一篇优秀电影评论需要以下八个方面:
➤做好观影准备,梳理自己的期待和疑问;
➤学习认真看电影和做笔记,笔记思路清晰,可以直接形成文章的结构;
➤确定易于着手的论题,包括影片的主题、技术及形式特征;
➤确定主题后,重新看一遍电影,加深电影的理解和判断;
➤继续梳理论点,寻找适合的论据支撑;
➤列大纲;
➤开始动笔,写的过程中,扩展想法;
➤反复修改文章,加入必要的修改内容。
不同章节,作者再三强调观影笔记的重要性,一个训练有素的影评人可以在看完电影后,随机写出精准细致的电影片段描绘。当你没有思路的时候,回顾和补充笔记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在补充的过程中,文章的论据和主题就会自动浮现。
正如书中所言:“养成质疑影像并就其并就其做笔记的习惯,会使你培养出一种将问题导向特定主题的能力。”
通过网上搜索,本书作者还著有《新德国电影:流离失所的影响》、《维尔纳•赫尔措格的电影:在幻象与历史之间》、《电影与文学:介绍与阅读》、《电影理论中的批评视野》等书,可以扩展平行阅读。
或许有人会说,看电影何必这么大费周章,消遣地看完就好。我的理解是,与其花若干小时,粗浅的看完一部电影且收获甚微,不如像《奇特的一生》书中主人公柳比歇夫那样,珍惜时间,在喜爱的事情上投入精力并寻求效果。
发现一朵花美丽,和得知这朵花背后不为人知的成长历程相比,后者显然看待花朵的视角更加立体、客观、独立。能够离真相更近,难道不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么?
再说回刚才提到的柳比歇夫,他认真对待爱好这件事,当年和朋友书信往来“闲聊”艺术,现在看来篇篇都是十几页的长篇大论,形同论文。这份对艺术的严谨和热忱,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者在自序中写到:“通过提取特别应用于电影评论的写作课堂的精华,以填补写作之南和电影研究教材间的空白,本书希望成为一个指引者。”
这本书作为与电影亲密接触的“桥梁”,引导影评人跨过“专业”的鸿沟,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