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自我完整感避免陷入自我绝望(习惯陷阱违和感)
阅读的时候,人依然很容易被“共鸣”吸引。
“当人生阶段即将发生变化时,人们常常会对一直以来感到舒适的状态产生‘违和感。”我是被这句话吸引的。
什么是“违和感”?
就是感觉之前行得通的事儿,现在哪有点不对劲。也不是行不通了,只是觉得,当初的做法好像哪里不大对。
就拿我“违和感”出现之前的那段日子来说吧。工作内容已经形成定式,上升空间似乎也完全堵死。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在职场的文字技艺上来说,似乎没有更大的进步空间。那段日子,我感慨得最多的是“如果一只被温水煮着的青蛙明白自己在被温水煮,它要怎么逃脱自己被煮的命运呢?”
外界的环境已经惊天动地的在改变了,偏安一隅的生活舒服则舒服,但是总让人充满了不确定和不安全感。
这就是违和感!
违和感出现的时候,是你生命中亟待改变的一个坎。
“违和感”已经出现,我们该怎么办?
好多人都有相同的情绪和相同的感受,但未必所有人都能在这个瞬间,快速地抓到“违和感”的核心,并快刀斩乱麻般地“断舍离”。
椎原崇在这本《习惯陷阱》里讲得就是这件事,他把这归纳为“终身自我更新的15堂必修课”,但是实质上,一言以蔽之,“能够轻松且愉快地放手,才能拥有顺利的人生。”
纸上得来终觉浅。看起来很浅显的道理很容易的办法,未必是那么容易做到的。走出舒适区到达未知区域,对任何人来讲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依靠过去的习惯路径去处理问题,面对新问题、巨变的环境躲在“言必称‘过去’”的人不为少数,而且未必都是那些年纪大的人,很多年轻人也一样如此。创新求变乃至缓慢进步,亘古以来都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事儿,以我个人经验来回应作者所谓的“陷阱”,我知道这有多么难,也知道之后的事儿可以慢慢来,但是那个违和感到达顶点的瞬间,一定要,稳准狠地,舍弃。
舍弃过往的模式,舍弃“理所当然”,舍弃“过去我们就是这样做”。
正如椎原崇所说“旧的路,无法通往明天。”
避开自我成长的“习惯陷阱”
可能你很好奇这位椎原崇到底是谁?他有什么资格对他人的人生给出下手这么狠的“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没有什么高大上的背书,简介里赫然写就:1981年出生,“没有学历”“没有资格”的情况下开始做生意……如果不是“实现了财富自由和时间自由”,几乎就和我们普通80后没什么区别。正是他没有高学历显赫的家世的背景,他的成长反而更能引起普罗大众的共鸣,尽管,我们大多数人依然无法在三十多岁“实现财富自由和时间自由”。
但若是我们心里还对“成长”有所期许,听听“想听也听不到的传说中的个人咨询”有何不可?
这位年轻的咨询从业者说:据他观察,能够幸福地享受人生的人都在执行以下四个步骤:(1)舍弃;(2)了解自己想要什么;(3)将自己的特点作为“武器”;(4)学会接纳。
“舍弃”是所有自我更新成长课程的基础,作者多次跟我们强调,“违和感”这个瓶颈出现时,未来就不再在过去的延长线上,将此刻视为全新的,大刀阔斧地与过去的习惯和做法说再见,才能开启一段全新的成长旅途。
必然,走出舒适区最初的这段日子过得必然是很艰难,但是很快地,你就不得不面对第二个灵魂质问了——了解自己。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没有梦想”,要想真的做成一件事,成为自己,是要有梦想的,毕竟,“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然而,在真实的人生中,我们真的要想清楚才开始吗?作者的意见是,不要停下来,总要找到事情做,“必须找到梦想”是陷阱,仔细想想,我们是不是用这个来做拖延和逃避的借口呢?
放弃找到梦想,也放弃完美,放弃想要让人人说你“好”。
在断舍离之后,又是一波放弃,其实本质上就是在做减法,直到你看到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与众不同,并且能够自我悦纳。
说到底,这是一条找到自己,并且喜欢上自己的旅途。
或者可以这么说,看起来是自我更新自我成长的课程,到最后才发现是自我发现自我接受自我喜欢的过程。
虽然,我不能确定这样的做法最终会让我们实现“财务自由和时间自由”,毕竟,一样的方法论在不同的人那里就是不同的人生观,很多教人赚钱的方法,但是只有少数人真正能够通过这样的方法赚到钱。
找到属于你的赚钱方式比了解这世界哪种方法赚钱重要,就像,一个人成长的方式是不同的,但是成长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