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宝凭什么自己关停(1亿用户的相互宝)

相互宝凭什么自己关停(1亿用户的相互宝)(1)

文丨BT财经 Han

12月28日傍晚,拥有1亿多用户的相互宝宣布即将停止运营。

有相互宝用户表示“来得太突然”,也有观点认为这种网络互助计划的关停在意料之中。

“相互宝们”的登场和谢幕

究竟什么是相互宝?它是一种保险吗?在搜索引擎上能找到超过8000万条结果。

相互宝并非一种保险,而是一种“网络互助计划”,但不容回避的是,它的实际作用和保险是非常相似的,只要加入该计划的用户罹患协议中规定的重大疾病,就可以申请一笔不菲的互助金来度过难关。

相互宝诞生于2018年,它的前身是当时由蚂蚁金服和信美相互联合推出的“相互保”,刚面市时因为较低的参与门槛和价格,刚推出一个月就获得了超过2000万用户。

争议从相互保诞生之初就伴随着它。据21世纪经济报道,当时监管对信美相互进行了处罚,原因是“涉嫌使用未经报备的条款费率、误导性宣传”。后来11月信美相互撤出,“相互保”才变为了“相互宝”。

随着互助计划规模的扩大,有救助需求的人越来越多,平均到每个用户的“分摊费”越来越高,让一些用户萌生了退意。为此有文章评价道“(这类互助计划里)高风险人群会越来越多,而相对健康的作为分摊的分母却在快速减少”,可能是产品难以长久的原因。

相互宝凭什么自己关停(1亿用户的相互宝)(2)

但也有拿到资金的用户表示,尽管“理赔”不顺利,但是确实拯救了他的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相互宝凭什么自己关停(1亿用户的相互宝)(3)

市场上的“互助计划”并非只有相互宝一家,美团互助、水滴互助、轻松互助曾经被看作这一领域的第二梯队,但规模远不及相互宝。2020年中相互宝用户突破1亿,但仅仅半年后,2021年初,便有媒体发现相互宝的用户又跌破了1亿,其中原因可能和监管有关。

随着互助计划规模越来越大,有媒体用“类保险”来形容这类不是保险、胜似保险的业务,而相关的“理赔”困难也频频见诸报端。据人民日报旗下《民生周刊》就曾经报道了有患者不幸因急性心肌梗塞去世,但因缺少了诊断证明,家属的赔偿申请一直迟迟得不到审批的纠纷。这篇文章写道,网络互助中的相互帮助,其实是一个美好的构想。

2021年起,在监管收紧的背景下,互助计划开始谢幕。据不完全统计,1月15日,美团互助公告将于2021年1月31日24点正式关停;3月24日,轻松互助公告关停;两天后的3月26日,水滴互助也宣布将于3月31日关停;滴滴旗下点滴守护宣布10月11日关停。至此,互助计划几乎只剩下相互宝一家。

值得注意的是,美团互助和点滴守护宣布会为用户返还之前分摊的费用。

因此12月28日相互宝宣布将在2022年1月28日关停,其实已经早有端倪可循,至此,网络互助的大幕逐渐落下,这个概念也将像“P2P”等一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渐消失于时代深处。也有评价道网络互助是“一场在争议里终止的互联网社会实验”。

金融活动必须“有证驾驶”

毕竟涉及近1亿用户,关闭后的相互宝将会如何妥善收尾?

据相互宝公告,12月28日扣款的分摊金和2022年1月的两期分摊金将由相互宝平台承担,而在公告到彻底关停前,不幸患病成员仍可在初次确诊之日起180天(含)内申请互助,互助金仍由平台承担。

更重要的是,对于这类“互助平台”类产品,“最终解释权”还是应该在监管手上,而非某家企业。

《财经》今年4月曾经报道,当时银保监会就曾点名网络互助须“有证驾驶”,以防止类似P2P的机构出现。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肖远企表示,只要打着互助的旗号从事金融业务、从事保险业务,这就偏离了互助本身的范畴。实质性的金融业务都需要纳入监管,“有证驾驶”。

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市面上合规的保险产品也越来越多,监管收紧也让人们有了更多更安全的可选项。

正如《券商中国》点评,在“相互宝”们兴起和衰落的一两年里,国家在基础医保外拿出了更多专项措施,比如各地“惠民保”产品,网络互助平台在历史舞台里,也算是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

#相互宝停止运营#

欢迎关注【BT财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