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临死前唯一一首诗(宋朝高僧学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出自唐代诗仙李白之手,李白当年游览全国各地高山大川,在看到庐山瀑布后情不自禁,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句。

高僧临死前唯一一首诗(宋朝高僧学李白)(1)

这首望庐山瀑布一经面世,就受到历代文人志士的推崇,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大,庐山瀑布也就成了家喻户晓的一处风景名胜了。

时间来到了宋朝年间,话说江西吉州泰和县内有一座寺庙名叫真如,里面有个和尚名叫集道。

集道很小就在真如寺出家,修行不可谓不勤勉,人也不笨,可这么多年来,集道在佛理上并没有多少成就。

再加上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平时也沉默寡言,真如寺的其它僧众,即使是集道的师兄弟,对他也基本忽视对待,有时甚至还有人主动挑衅欺侮他。

高僧临死前唯一一首诗(宋朝高僧学李白)(2)

幸好集道似乎自己知道自己没有本事,对于别人的欺侮从来不发一言,更别说反抗了。而真如寺当时的住持亘庵大师却慧眼识英才,对这个有点内闭倾向的徒弟青眼有加。

亘庵大师认为,集道日后必将能够有大成就,真如寺其它所有的弟子都不能和他比肩。

于是,亘庵大师只有一有时间就会暗中指点他,让集道不要和别人计较,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潜心修行才是正道。即使有什么别的问题,关键时刻师父会出来给你做主的。

集道正因为自己在佛法上不能精进而自惭形秽,听了师父的点拨之后,马上就澄心静明,对师父非常感激。

高僧临死前唯一一首诗(宋朝高僧学李白)(3)

但反复思索之后,认为自己不能就这么在师父的羽翼下生活,便请求师父说,能否允许我离开真如寺,到各地去游学,希望能在各地名山古刹众拜谒得道高僧,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修为。

亘庵大师当然明白集道的心思,很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还说你这一回出去会有大机缘,希望你好好把握。

三天之后,集道拜别亘庵大师,辞行之际,亘庵大师送他到了山脚,告诉他说你我师徒今日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逢再见,现在送你一首佛偈,希望你牢记,慢慢领会:

高僧临死前唯一一首诗(宋朝高僧学李白)(4)

一个蒲团一把锄,从教密密下功夫,因缘佛法俱纯熟,收拾归来一物无。

集道恭聆教诲之后,磕头拜别了亘庵,从此到各地的古刹游学。

每到一处,集道依旧保持在真如寺的作风,不但能忍别人不能忍的事,还能坚持勤奋修行,各地的大德高僧都很愿意指点他,他就跟随在高僧身边参禅打坐,研读佛经。

几年下来,集道的进步不可谓不快,可惜的是,在高僧眼里,他依旧还是没有开悟。

这一天,集道来到庐山附近,或许是受李白那首绝句的影响,决心上山观赏一下。

集道上山之后,先是在圆通崇胜禅寺挂单,然后信步走到三叠泉瀑布前,看到那壮丽的景色,不由得大笑三声,立即就证悟了正道。

高僧临死前唯一一首诗(宋朝高僧学李白)(5)

开悟之后,集道每天都会在庐山的各个山峰游览,有事就在山林里静坐参禅,一坐下就是一整天,回去时却必定要捡一根木材带回去,放在自己居住的房间里。时间一长,他整个屋子就堆满了柴火。

当他的禅房里再也放不下多余的木材时,集道便把圆通崇胜禅寺的僧众全部叫到禅房前,和他们一一告别,说自己就要圆寂了,然后回到房间里坐到了柴火上。

圆通崇胜禅寺的僧众早就知道集道不是普通和尚,见他这么一说,都纷纷泪下。很快,集道的身上突然冒起了三昧真火,并把身下的柴火引燃。

火光中,集道伸出手向僧众们示意,还大声念了一首佛偈:

高僧临死前唯一一首诗(宋朝高僧学李白)(6)

真如集道者,万缘多放下,四方八面纵横,一轮明月当空挂,噫,谁肯当头著眼观!

集道圆寂之后,圆通崇胜禅寺僧众在灰烬汇中发现了很多舍利子,于是便在寺中专门修建了佛塔供奉,直到明朝还有香火供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