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这么全面的生姜病虫害高清图谱和防治技术)

生姜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多种病虫害,很多农民发现生姜生长不正常后,却不知道生姜到底遭遇了什么病虫害,也不知道该用什么药防治,现将生姜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技术整理编发,希望能为姜农提供帮助。


生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这么全面的生姜病虫害高清图谱和防治技术)(1)

生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这么全面的生姜病虫害高清图谱和防治技术)(2)

生姜斑点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较小,发病初期叶片反面呈水渍状,正面呈黄白色,棱形或长圆形,长2-5毫米,病斑中部易破裂或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影响光合作用,植株长势减弱或停止生长,发病中心明显。

生姜斑点病的防治方法:有条件的要避免连作,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加强健苗栽培,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搞好田间调查及早发现病株,在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600倍液或30%嘧菌酯1000倍,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或30%爱苗(苯甲*丙环唑)乳油4000---5000倍液,乙蒜素1500倍喷雾,每亩用液50公斤,对发病中心进行重点喷雾,隔6-7天喷一遍,连续防治3-4次,防治效果达80%以上。

生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这么全面的生姜病虫害高清图谱和防治技术)(3)

生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这么全面的生姜病虫害高清图谱和防治技术)(4)

姜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初在叶尖或叶缘出现水渍状小斑,后向下向内扩展成椭圆形至不规则形褐斑,有时具轮纹,常见数个病斑连成大的斑块,最终叶片变褐干枯。潮湿时病斑表面散生小黑点。

姜炭疽病的防治:一是要合理施肥,清沟排渍;喷洒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株健壮;及时清除病叶,减少田间侵染源;同时可与非姜科、非茄科类作物轮作。二是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每亩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4.6-33.6克,或50%硫悬浮剂200-300克,或10%双效灵水剂200-500ml,或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37.6-75克,对水喷雾,隔10-15天1次,连续2~3次。

生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这么全面的生姜病虫害高清图谱和防治技术)(5)

生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这么全面的生姜病虫害高清图谱和防治技术)(6)

姜瘟病是土传病害,在姜块膨大期最容易发病,导致植株枯死,并迅速蔓延。姜瘟病要以防为主,一旦染发病,就很难控制,也很难治愈。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一、姜种消毒。在种植之前,用600倍80%多菌灵水溶液浸泡姜种2--3小时,捞起晾干水分后再种植,以杀死吸附在姜种上的病菌。

二、土壤消毒。种姜的土地,在种植前挖穴时,用600倍80%敌磺钠水溶液,淋种植穴内的土壤。每穴淋1—1.5千克左右。在种植后培土覆盖姜种时,再用1000倍80%代森锌水溶液喷洒所覆盖的土壤。以杀死吸附在土壤中的病菌。三、药液灌根。在姜苗露土后,用600倍 50%五氯硝基苯灌根每株灌2千克左右,均匀灌在姜苗根部周围的土壤中。

四、施生物菌肥。结合培土施肥,在每次施肥时加入生物菌肥同施。每次每株施50克左右。能提高植株抗姜瘟病的能力,有效地抑制姜瘟病的发生和为害。五、叶面喷药、叶面追肥。在姜生长发育过程中,老发病区每15--20天叶面喷药一次。可用1000倍0.5%二甲基二硫醚、1000倍80%代森锰锌、1000倍天然芸苔素、1000倍氨基酸糖磷脂混合液等,均匀喷湿所有的茎叶,以开始有水株往下滴为宜。既能杀虫防病,又能补充营养,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生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这么全面的生姜病虫害高清图谱和防治技术)(7)

生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这么全面的生姜病虫害高清图谱和防治技术)(8)

主要为害叶片,叶斑初为褐色小点,后叶两面病斑扩为梭形,形似眼睛,故称眼斑或眼点病,病斑灰白色,边缘浅褐色,大小5-10×3-4㎜,病部四周黄晕明显或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两面生暗灰色至黑色霉状物。

姜眼斑病防治方法:

1、加强肥水管理,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特别是钾肥。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植株抵抗力。  

2、药剂防治 田间喷洒30%碱式硫酸铜胶悬剂3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可兼治生姜其它叶斑病。

生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这么全面的生姜病虫害高清图谱和防治技术)(9)

生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这么全面的生姜病虫害高清图谱和防治技术)(10)

2%阿维菌素乳油 叶枯唑粉剂进行灌根

生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这么全面的生姜病虫害高清图谱和防治技术)(11)

生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这么全面的生姜病虫害高清图谱和防治技术)(12)

生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这么全面的生姜病虫害高清图谱和防治技术)(13)

生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这么全面的生姜病虫害高清图谱和防治技术)(14)

茎基部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演状斑,逐渐扩大,叶片发黄。发病后期病斑环绕茎基部一周,导致茎基部组织逐渐腐烂。由于水分、养分运输受阻,地上部主茎由上而下干枯死亡,叶片发黑脱落,呈枯萎状,湿度大时扒开土壤,在病部和土壤中可见白色棉絮状物,严重时开始死株,危害极大。

防治办法

1.选用无病虫、无霉烂的种块,防止病虫传播,保证苗全苗壮。播种时,用40%的福星乳油8000倍液浸种,也可每100公斤种子用50%的多菌灵200克,对水100公斤,浸泡4-5分钟,晾干后待播。

2.土壤消毒处理。在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块,整地时每亩选用70%的托布津、50%的多菌灵、50%的敌克松或福美双1-1.5公斤拌细土30公斤撒施在土中。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进行消毒,可预防土传病害。

3.合理轮作倒茬。与禾本科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倒茬,防灾避害。

4.科学用肥,改良土壤。大姜喜欢透气性较好的土壤,每亩可用硫酸钾型“免耕肥”100公斤和腐熟好的土杂肥2500公斤,“翻家家”1公斤,“锌家家”1.5公斤,以施基肥为主。

5.垄作搭架栽培,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地下茎生长。按1米宽做垄,垄高20厘米,当苗高30厘米时,按每平方米4根竹竿塔成人字架,促进通风、透光和温气流动,促进叶片光合作用,防病控害。

6.发病初期用“多用途“250倍液加天然芸苔素“硕丰481”,或噻唑锌500倍液灌根或叶喷,也可用40%的福星乳油8000倍液、75%的百菌清1000倍液、50%的多菌灵、50%的托布津和86.2%的铜大师500-800倍液,在发病部位灌根,每株灌50-100毫升,每10天灌一次,连灌2次即可。

生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这么全面的生姜病虫害高清图谱和防治技术)(15)

生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这么全面的生姜病虫害高清图谱和防治技术)(16)

主要为害地下块茎。块状肉质茎发病,呈水渍状溃疡,用手挤压有乳白色浆液溢出。因地下部腐烂,可致使地上部迅速湿腐,病重时根、茎呈糊状软腐,致使全株枯死。病株散发出恶臭味。

防治措施:

选地势高燥的地块种植,一般地块应高畦或高垄种植。精细翻耕土壤,整地并施足充分腐熟的粪肥。选用无病健康种姜,适时栽种,精细栽种,尽量减少伤口产生。注意地下害虫的防治。农事操作不要伤及土中肉质块茎。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田间湿气滞留。发现病株及时拔(挖)除,烧毁或深埋。病植穴石灰消毒后填新土封实。发病初期及时喷布30%绿得保悬浮剂5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1:1:160波尔多液。

生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这么全面的生姜病虫害高清图谱和防治技术)(17)

生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这么全面的生姜病虫害高清图谱和防治技术)(18)

生姜叶枯病初期叶片呈暗绿色,逐渐变厚有光泽,叶脉间出现黄斑渐渐扩大使全叶变黄而枯凋,病斑表面呈黑色小粒点状。主要危害叶片,病叶上开始产生黄褐色枯斑,逐渐向整个叶面扩展,病斑表面有黑色小粒点。

防治方法:

1、注意肥料的合理配比,在施用氮肥的过程中也要施磷钾肥,特别是钾肥。

2、药物防治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或75%百菌清1000倍液,于发病初期全株叶面喷雾防治,隔7~10天喷一次药,连喷3次。

3、在生产中要避免连作,可行的情况下实行2~3年以上的轮作。

4、低洼地最好不种姜,姜田应选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的地块。

生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这么全面的生姜病虫害高清图谱和防治技术)(19)

生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这么全面的生姜病虫害高清图谱和防治技术)(20)

斜纹夜蛾是一种暴食性害虫,以幼虫食生姜叶、花蕾、花和果实,大发生时可将全丘植株吃成光杆,造成严重损失。该虫1年可发生多代,幼虫4~6龄为暴食期,昼伏夜出,主要危害期7~10月。

应抓住幼虫1~2龄的有利时机进行药剂防治。每亩用BT乳剂50毫升,在气温20℃以上使用。也可用90%敌百虫或20%灭幼脲1号500~1000倍液喷雾,或用2.5%敌杀死乳油2000~3000倍液喷杀。

生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这么全面的生姜病虫害高清图谱和防治技术)(21)

大姜钻心虫。它还有很多名字,姜螟、玉米螟,老百姓还叫它“截虫子”。要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在螟虫未进入茎秆之前用药剂喷洒植株,可以叶面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5%吡虫啉1000倍液等。防治钻心虫进入茎秆为害,增加防治难度。

该幼虫在2龄前抗药性最强,所以应提倡治早治小,适时进行喷药防治。可选用5%甲维盐WG3000倍或1.8%阿维菌素EC1500倍以及20%丁醚脲·虫螨腈SC1500倍与24.3%甲维·丙溴磷EC1500倍混用防治姜螟均能取得优异的防治效果。

生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这么全面的生姜病虫害高清图谱和防治技术)(22)

图片来源:公益植保 防治技术文字由中国好农资根据网络内容整理,转载请注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