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李清照最有名的一首诗(李煜李清照叶绍翁...)

宋代李清照最有名的一首诗(李煜李清照叶绍翁...)(1)

梧桐历史悠久

读诗词时,总是会遇见梧桐这一意象。

关于它的最早记载,可见于先秦文献《诗经》。后来朝代更迭,它被人们栽种于庭院,窗前,门侧,行道旁,以及现在更多我们能看到它的地方。

文人墨客提笔挥毫,市井平民代代相传,使得它在光阴流转中未曾和我们走散。

它拂过漫卷诗书与寂寂史册,看遍良辰美景和烽火狼烟。

沧海桑田,它曾存在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阡陌交错俱倾覆。它所见证的生死爱恨都未能逃脱一场别离,万千愁绪都葬进了凄风苦雨。

它还是这样默默伫立,在春日枝繁叶茂,花开葳蕤,于秋夜随雨而落,伴荷伶仃。

山南海北,四季风景,都有它魁梧的身影,仿佛在向世人无声地诉说其中亘古的故事与绵延的情意。

宋代李清照最有名的一首诗(李煜李清照叶绍翁...)(2)

圣主贤臣的高风亮节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它在桐花万里的丹山,等来了那欲上九天的凤凰,至此所有的徘徊与等待,都有了所寻觅的结果。

千难万苦,皆是心向往之。

良禽择木,贤臣择主。殊不知这木和主,亦是在细碎的光阴中,漫长且寂寞的等待了一路。

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宋代李清照最有名的一首诗(李煜李清照叶绍翁...)(3)

周文王拉车八百步,拜临溪垂钓的姜太公为相,换来了他助武王伐纣,助凤鸣岐山,自此结束了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的殷商王朝,姬氏一族有了八百年的江山大业。

宋代李清照最有名的一首诗(李煜李清照叶绍翁...)(4)

刘备三顾茅庐拜谒避世不出的诸葛孔明,烦以天下之计。得他为汉室挽狂澜于既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株青玉立,千山绿云委”,这梧桐生机盎然且有参天之志,那千里苦盘桓的凤凰,看见这傲然之姿,便成就了惊世的传奇。

后人无缘得见其华彩,但总能拭去累世厚重的尘埃,从寥寥词句中,寻到他们的身影。那是一场山重水复又柳暗花明的归宿,是一颗磊落之心的眷顾与托付。

自此凤栖梧桐,总有人懂,总有人等。等广叶结青阴,繁花连素色,等你笔直而立,我共赴风雨。

宋代李清照最有名的一首诗(李煜李清照叶绍翁...)(5)

痴男怨女的缱绻情思

梧桐相待老,鸳鸯合双死”,焦仲卿与刘兰芝双双殉情后,其合葬之处“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我想那坟前以及后世的每一棵梧桐都会记得《孔雀东南飞》里那个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书,似乎无所不能,最后却举身赴清池的女子,和那个忠厚仁孝,期盼家宅安宁,琴瑟和鸣,却郁郁不得,自挂东南枝的男子。

世事艰难,生时所有充满柔情与爱意的岁月都被打断,但同生共死的株株梧桐会用每一个枝,每一片叶,每一朵花替他们将这份羁绊延续。

它似蒲苇韧如丝,如磐石无转移。

或许在这里,才是他们新的开始,从此以后,这世间,纵使雷电交错,栉风沐雨,纵使朝代更迭,烽火连天,也再无什么可将彼此分离。

梧桐寄托着哀思与情意,辗转流传时光里。

宋代李清照最有名的一首诗(李煜李清照叶绍翁...)(6)

宋代词人贺铸在《半死桐》一词中道:“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他故地重游,却发现万事皆非。他流连于旧日与妻子共筑的居室,又徘徊于陇上的新坟,卧听南窗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

他方知这个地方没了他思念的那个人,山河秀丽,风光旖旎,于他都没有任何意义。

他的心里叶落枝枯,那参天大树只剩下半生半死的无尽荒芜。白头鸳鸯,孤独倦飞。

生离死别,悲欢离合,有太多的求而不得,亦有太多的九死不悔。有人醉于那年三月万里桐花铺满路,有人在一树一树的繁花摇曳中看到爱的来处和归途。

桐遇见梧,以千百种姿态把相思诉。

乱世臣民的去国怀乡之悲

宋代李清照最有名的一首诗(李煜李清照叶绍翁...)(7)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残月下李煜独登西楼,于满目荒凉中望见这寂寂梧桐。其实寂寞的又何止是这梧桐,更是他自己,国破家亡,蛰居于此,心中苦闷难诉,荣华富贵,帝王江山,都成了过眼云烟。

若只为词人必是绝代风华,可怜他这一世为君王。月缺终会圆,但那些生命里一去不复返的东西,将成他终生的嗟叹与遗憾。

在这样一个深夜,他与梧桐独处,树映人影,树如人心,或许他此刻最想做的,便是化作这梧桐,以没有悲欢的样子站成永恒。但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家与国却如丝缠绕,心有千千结,理不清,亦隐隐作痛。

南唐覆灭后宋朝花团锦簇之下总是有若隐若现的铁蹄声,踏破繁华,打碎宁静。

宋代李清照最有名的一首诗(李煜李清照叶绍翁...)(8)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故园倾覆,颠沛流离的李清照如是说。往日种种,皆成云烟。无论如何寻觅,这世间都是一片冷清凄惨,酒入愁肠,不敌风寒。

旧燕南飞,连故园的鲜花都开的热烈,可她无半点心思观赏,凄雨梧桐,声声打入心中。这乱世如残秋,零落难守候。

等江山风雨尽,于树又是一春,可人呢?故寓情于此,让它记得这园中人风光落魄与难诉思虑,以作慰藉,稍稍抚平那不安与受伤的心。

这便是梧桐,它总坚守于每一个秋日里,隔着千山万水,完成一场内心煎熬的守候。

宋代李清照最有名的一首诗(李煜李清照叶绍翁...)(9)

世间游子的离愁别绪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客居他乡的叶绍翁在这萧瑟寒冷的夜里,看秋风吹动梧叶,瞬生怀乡之情。长夜漫漫,此时家乡稚子怕是还兴致高昂的挑着灯笼在草丛里捉蟋蟀吧。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这世间山光水色,花开叶落的变化,总会让人在每一片景里,看见内心深处的悸动,那是曾经最温暖明朗的感触,那是千山万水都无法隔绝的情愫。

他在梧桐里看见别离,可也被这思绪,带回了故乡,开始了心底一场风雨无阻的相聚。

岁月更迭,山河变换。只有梧桐在时光的土壤中,倔强生长,一梦经年。经四季,历南北,存在于你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落。让你总会在在难解的离愁里,透过光影看到温情如昔。

这大概才是世人在它身上尽赋离愁别绪的真正意义,求一场日后眼前或心里转山转水转佛塔的相遇,更为能念及曾经的片刻欢喜。

它就带着这样的深深期许,一世又一世,诉不尽别离依依。

宋代李清照最有名的一首诗(李煜李清照叶绍翁...)(10)

传递和承载,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

世人寻寻觅觅,最终把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种种情绪都给予了它。慢慢变成一棵树,一朵花的永恒,在每一个冬日沉睡,又在每一个春天苏醒。

而这树,总会悄然落入眸中心上,载着眼前人的所思所想,在沧海桑田,流年辗转中,把这份心思带到更遥远的地方。

我想,梧桐的生命之初本是没有意义的。

但作为客观之象,它总被见到它的人和自身之意相融合,使它成为了中国古诗词里的一种灵魂,为我们延续了文化,延续了思想。同时,也给了未来的人们更多的空间去想象。

它所有的传递和承载,都是尘世的眷恋赋予,这样的情深意浓,就是它最大的厚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