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青少年教育状况(变态的日本人硬核教育的本质都藏在幼儿园里)
文 | 米粒妈 (公众号米粒妈频道)
前几天,米粒妈看了纪录片《他乡的童年》,片子的第一集探访了几所日本幼儿园,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日本小学入学率超过98%,国民文盲率为0。
日本人对教育的重视是出了名的,而日本孩子也在这种特有的教育模式下被培养得更加独立、自律。
日本教育的内核到底在哪里?其实从这几个幼儿园的细节之处就能找到答案。
运动至上
大阪的莲花幼儿园,一大早,老师就在平整操场,用工具把细沙均匀地平铺在操场上,薄薄的一层。
孩子们的运动鞋摆得整整齐齐,一切准备就绪,等待着孩子们的到来。
幼儿园的一天,从喧闹的晨练开始。
这所幼儿园在过去的60年里,一直坚持让孩子们赤裸上身锻炼身体,一年四季都如此。今年4月,迫于舆论压力,才终止了这个传统。
但是米粒妈仍然发现,孩子们都是光着小脚在沙地上奔跑嬉闹。
幼儿园的园长说,对于孩子们的生活来说,早晨的时间尤为重要,应当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调整自己身体的节奏,去发散燃烧自己的能量。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做操,活动身体。
老师甚至会跟孩子们一起青蛙跳,然后钻过低矮的绳子。
无论男孩女孩,都有老师引领、鼓励着爬杆。
日本教育里对体育运动的重视,对孩子身体素质的训练,让很多中国家长惊呼“变态”。
之前,米粒妈就看过一段日本幼儿园的视频。孩子们运动量之大,项目难度之高,简直匹敌我们的武术学校。
侧手翻
下腰,身上还要站着一位小朋友
跳箱子
孩子们轮番侧手翻、下腰、跳箱子、倒立行走……在高强度的运动下 ,没有一个小朋友退缩、抱怨,即使失败了也不气馁,各个斗志昂扬,简直燃爆了!
当初看这个视频,我以为这是一所体操学校,带着一脑子问号,我询问了在日本定居的闺蜜
米粒妈一直觉得,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决定了TA能走多远,孩子从小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差,TA未来在社会上怎么可能有竞争力,这才是真的输在了起跑线上。
回归自然
东京有一所颇具特色的藤幼儿园,以独特的圆形设计闻名,孩子们可以自由出入各个教室,空间中没有隔离。他们在其中能感受到自由和随心所欲。
之前,米粒妈就听说过这个幼儿园,这里的孩子因为有了这了圆形的屋顶操场,每天平均奔跑4公里。
在这里,没有滑梯、秋千,没有高大上的玩具,但是孩子们完完全全回归自然,创造出很多他们自己的玩乐方式。
幼儿园里的草坪凹凸不平,这里每年会进行两到三次耕作,会播种,生长,有时还会开花。
幼儿园的设计者认为,给孩子们带来不便其实刚刚好,面对不便,孩子才会思考,形成他们自己的理解,如果草坪是平的,孩子们不需要操心。
所以没有什么是必须完美的,但在这个幼儿园,一切都是真实、自然的。
平日里,幼儿园办公室的门口还会放各种各样的小东西,比如洋葱、昆虫等等。
对任何事物,孩子们先看、再触摸,然后感觉,再去想,最后去问,这样一个循环,让孩子们自己去慢慢体会。
很多成年人觉得稀松平常的事,但孩子在自己的探索发现中会获得无穷的乐趣。
在藤幼儿园,孩子们吃的食物有一部分来自他们自己的劳动,幼儿园旁边农庄里的蔬菜,有些就是他们亲手浇灌的,有时候他们还会把自己种植和收获的农产品带回家,跟家人一起分享。
幼儿园里还养了两匹马,孩子们可以去喂马,如果哪个孩子过生日,当天还可以骑上马在幼儿园里兜一圈。简直不能更酷了!
孩子们从小就在绘本上、卡片上认识动物,知道猪、牛、羊、马,但是这些动物真实的样子,习性,叫声,都是成年人教给他们的。
这跟自己看到、摸到、听到真正的动物是完全不同的。
幼儿园里有一些活生生的动物、植物,孩子们接触到更多的自然,会让他们有更强的生活感,也让他们有更真实的体验和思考。
就像教育专家所说,日本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提到自己小时候跟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
比如说因为发现荧光材料而获得诺奖的日本科学家,他小时候就在海边玩,水母会发光,他觉得很好奇,长大后就去研究水母。
据说他研究了二十几万只水母,就是专心做一件事,解他童年时的一个困惑。
小时候看到什么,接触什么,对长大后的认知特别深刻。(米粒妈频道 : MilimaPinDao (点击可关注))
个性独立
日本人的个性里有着不愿意给别人带了麻烦的一面,这并不是天生的群体性格,而是因为日本教育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4岁的孩子,早上起床后,独自打开水龙头洗脸,因为个子太矮了,还要站到小凳子上。
洗完脸,她也不忘把凳子收起来,放回原处。
换下睡衣后,也会蹲在地板上,耐心折好。
有时候孩子也会有惰性,或者就是不想做,妈妈都会耐心沟通,用游戏的方式跟她进行比赛,这样既没有勉强孩子,又让她完成了自己应做的事情。
幼儿园里,即便是只有两三岁的孩子,也是自己拿自己的背包、挎包,父母不会帮忙。
自己换鞋。
自己收拾玩具。
自己端饭,自己用筷子吃饭。
吃完饭,孩子们再一起把碗筷收集好,端走。
米粒妈之前写过一部关于日本小学生午餐的纪录片,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取餐。
回到教室,值班的同学负责分发午餐。
这个小男孩负责分发牛奶,每人一盒。
大家各司其职,有条不紊。食物分发完毕,值班的同学会向大家说明,还剩下哪些食物。
孩子们吃完饭之后,会默默把喝光的牛奶盒拆开。
所有同学再次行动起来,有的负责把拆好的牛奶盒放在水下冲洗、晾干,等待回收。
有的同学负责把餐具分类,餐盘和饭碗摆好,送回厨房等待清洗。
教室也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连走廊和楼梯都有同学负责清理。
孩子们有分工、有配合,独立又团结,短短45分钟的一顿午餐,日本孩子完全吃出了另一种味道。
前段时间,米粒妈推送过一篇文章《这档火了29年的节目,揭开了日本“残忍教育”的真相》。日本一档节目,跟拍了孩子第一次独立外出、坐车、买东西。
才三四岁的孩子,有的边哭边走,有的提着比自己还重的背包,也有4岁的哥哥带着2岁的弟弟……但他们全部都完成了任务,迈出了独立的第一步。
在日本的教育里,他们非常推崇“独立性”,孩子上小学就需要独自去学校,甚至如果学校离家很近,三四岁正上幼儿园的孩子也会自己走路上学。
自己穿衣吃饭、自己上下学、自己整理书包玩具,在强化了自理能力的同时,孩子们学会在没有家人帮助的时候,遇到问题,如何解决,这也正是精神独立的开始。
注重细节
在藤幼儿园里,有几个设计细节让我印象很深。
比如,进门的地方,每双拖鞋下面都印有一对对脚印,让孩子们知道拖鞋要摆正。从细节上帮助孩子们养成整理的习惯。
而教室的门特意做成没有办法自动关上的。
园长说,冬天的时候,离门近的孩子会说冷,所以最后进来关门的孩子就会回来把门重新关严。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孩子们明白,做事情要做完整、做彻底,把事情做到最后一步为止。
幼儿园草坪边的水龙头,下面完全没有水槽。
最初,在如何让孩子们养成节约用水,随时关闭水龙头这样的习惯时,就有人提出,干脆撤掉水龙头下面的水槽。
当没有了下方的接水槽之后,孩子们再打开水龙头洗手时,水流四溅,会弄湿自己的脚。这样大家就会自觉意识到,水龙头用完要赶紧关掉。
幼儿园每天吃午餐的时候,老师会给孩子们弹奏钢琴。孩子们六人一桌坐在一起吃饭,看似简单随意的氛围,也有幼儿园精心的设计和安排。
比如一桌有六个孩子吃饭,就会有四个孩子吃学校的配餐,两个人吃家里带来的便当。
学校的配餐是带果冻的,家里带的便当一般是没有的,如果在幼儿园严格区分的话,会让孩子很难受,反而让他们自由选择想吃的东西,才是相对平等的做法。
吃饭的时候,园长还会去“抢”孩子们餐盘里的鱼,这时候,孩子们不但没有慷慨地跟园长分享,还用手阻止了园长的“抢夺”,大喊“不要”“不可以”。
园长和孩子们做这样的互动,是为了告诉他们,自己的食物也要通过自己的能力去保护。如果有兄弟姐妹的话,可能会互相抢东西,抢夺就有输赢,所以就要教会他们自己的东西要自己去保护。
园长说,首先需要大家把自己的食物都拿出来分享,然后自己去选择喜欢的东西吃,分享之后,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东西了,这时候,每一样东西就需要大家去确认归属,同时保护属于自己的东西。
看到这里,米粒妈豁然开朗。
过去我们的父母总是让我们要跟别人分享,所以我们常常被迫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拿给别人。我们长大以后做了父母,又乐于完全遵从孩子的意愿,只要他们不愿意,就完全不需要拿出来。
关于分享和守护,一个很小的话题,在日本幼儿园里,被诠释得这么清楚彻底,可见教育真的无处不在。
教育的本质在于用心
要说日本的硬核教育,其实也没什么秘诀,大家都看得到,无非就是用心。但“用心”二字做起来却很不容易。
日本一家幼儿园,可以因为一名快毕业的小朋友凌搬家转学,单独为他举办一场毕业典礼。
幼儿园不仅给凌颁发了毕业证书
还为他特别安排了挑战十段跳箱的环节。
身材矮小的凌,一次次挑战,又一次次失败,在全场的鼓励声中,他痛哭不止。
在第四次挑战失败后,老师大喊,让大家一起把力量借给凌。
一直充当观众的小朋友,有序地站起来,来到凌的身边。他们拥抱在一块,一起高声喊着:你能行,你能行,你能行!
在大家的鼓励下,助跑、跨越、落地,一气呵成!全场掌声雷动!凌终于完成了对自己的挑战,跨过10段跳箱。
6岁的小朋友上村凌,母亲突然患上动脉瘤,因家庭原因,他不得不跟着母亲去长崎生活。
学校得知凌的家庭变故,决定单独为他一个人举办这场特殊的毕业典礼。
凌没什么运动天赋,经常在运动课上临阵退缩。幼儿园这样的安排,看似在为难他,其实是在激发他的潜能,给予他力量,让他在家庭变故与新的环境中,可以更加勇敢、坚强、自信。
日本教育的核心和本质就在这里。独立也好,运动也罢,日本人在教育下一代的过程中,一直着眼于未来。
注重体育运动,不仅能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格,而且在运动过程中,还能培养孩子坚韧的个性。
如何在困难面前不屈服,勇往直前,如何在落后的情况下,越挫越勇,这种不屈服不服输的个性能让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积极乐观,敢于尝试。
注重生活细节,做任何事情都保持专注,尽全力做到最好。这种严谨的生活态度,会让孩子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精益求精,对自己有要求,才能变得更优秀。
因为国情不一样,孩子也不一样,日本的教育模式,我们不一定要全盘照搬。但好的教育,我们也没理由拒绝。
作为父母,至少我们可以做到,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坚持陪孩子运动,保护孩子的专注力,让他们做任何事情都坚持有始有终。
教育很多时候要兼顾那些眼前看不见的成功,分数看得见,名校看得见,而健康的身体,独立的个性,坚韧的精神,这些成果虽然眼前未必看得见,但它们才能推动孩子走得更远。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想阅读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