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写给谁的情诗(武则天最爱的人是谁)

文/云出

武则天留给大多数人的印象,大多是一个处于权力巅峰的霸气女人,有着男人一样的谋略、胸襟和气度,少了女人的阴柔,多了男人的阳刚。

多少年来,人们解读她,是把她置身于和男人一样的天平上。

然而,武则天毕竟也是人,且是一个女人,她也有温婉的一面,有柔软的内心世界,有对浪漫爱情的渴望和需要。

古代大凡出类拔萃的女子,都要被选入宫里。进宫后的日子,或者远远地侍奉,或者近在咫尺地陪伴,总是为帝王服务。此后,长长的一生便耽溺在深宫高墙之内,直到苍颜白发,香消玉殒。

自由与梦想、爱情与烟火婚姻,于她们来说,是奢望。最是繁华之地,也是最最悲凉的所在。

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些才智卓绝、具有野心的女子,会在政治的漩涡、后宫的争斗中拼尽全力,在博弈中获胜,成为皇帝的妃嫔,也算是人生的赢家。武则天便是其中之一。

贞观十六年,武则天——当时的武媚娘因才貌出众,被直接召入宫内,成为李世民的才人。

入宫仅一两个月,她便受到李世民频频宠幸,不能不说,这位女子的身上,自有别具的魅力。

武则天写给谁的情诗(武则天最爱的人是谁)(1)

其时,武媚娘正当妙龄,而李世民则已进入暮年,且身体每况愈下。有臣下进言,说大唐日后会为一武姓女子所毁。

李世民由此对武媚娘冷落下来,这使得武媚娘失去了为李世民孕育龙种的机会。

按唐朝的法律规定,凡是被皇帝宠幸过的女人,如果没有生育子女,在所侍奉的皇帝过世后,便会被送到寺院了却残生。

命运给武媚娘安排了转机。虽说不再受宠,但她仍然随身服侍李世民,这就有了与李治相遇的机缘。

李治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第三子,其时长孙皇后已逝,对母亲感情深厚的李治,便每天来太宗身边陪侍。

李治体弱多病,宅心仁厚,性情温和,对权力地位毫无兴趣。当他看见武媚娘的第一眼起,便似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吸引着他的目光不时投向于她。

也难怪,年貌相当的青年男女,日日相见,本就容易暗生情愫,更何况碍于太宗,两人无法直接交流,反倒是这种不能言说的含蓄与默契,助长了被暂时压抑的情感萌芽,在暗中葳蕤。

有时候,两人的目光偶然相遇,武媚娘的目光是热烈无畏的,而李治则显得有些羞涩和慌乱。从李治游移的目光中,武媚娘看出了他对她的迷恋和陶醉。

日日相伴,虽脉脉不得一言,却早已两心相属,两情相悦。迫于情势,这样婉转的暗恋,相较露骨直白的爱情,更有一种缠绵悱恻的动人力量。

两人就这样在太宗的身边,眉目传情,在心里偷偷地享受着甜蜜。那时候,未来于他们,渺茫如雾中花、云中月。

她是身不由己的宫人,命运流转无力如飘蓬,她的来去只看皇上的一句话。

他是一个普通的皇子,号称晋王,没有权力,没有野心,常常将自己置身皇位争斗的事外。

他也曾留心打听,得知她是父亲失宠的才人,身份的隔绝,让他只有暗叹无奈,唯一能做的,只是常来宫口,只要能常常见到她,便心满意足了。

有人说,当初的武媚娘对李治没有爱情,是纯粹的勾引,是为了实现她的权力野心。

其实,当时的李治并不是太子,也没有多少迹象表明他会一定成为太子,武媚娘再有心机,也毕竟是一个正常的女子,也有人的七情六欲,也有对爱情的憧憬和想象。

她和李治之间的相互吸引,是发自内心,情动于衷,不然,后来她不会为他写出那样深情款款的诗句。

或许,连同这份爱情一起,她是藏有私心的,那是任何一个身处宫廷的女子最现实的考量:

皇帝年事已高,也许不久命赴黄泉,作为没有子嗣的妃嫔,日后的最终结局就是进入寺院,与青灯古佛为伴,孤独终老。

她需要为自己找一个依靠,像洪流中抓住最后一棵救命稻草,命运这时候让她遇到了李治。

武则天写给谁的情诗(武则天最爱的人是谁)(2)

大概上天注定武媚娘的一生不可能平淡无奇,她的身上总能发生传奇。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因涉嫌谋反被废,长孙无忌向太宗提议立李治为太子。原本太宗并不看好文弱的李治,有意立魏王李泰为太子。

但经过长孙无忌的劝说,再加上对李泰一些行为举止的不满,李世民最终决定立李治为太子。

“无心插柳柳成荫”,李治在这场政治斗争中不战而胜,有多少皇子的命运便是如此,做梦都想当皇帝的,拼了命也破了梦。无意于皇位的,却偏偏被硬生生安插在宝座上。

李治被立为太子的当夜,李世民在甘露殿举行家宴,武媚娘侍酒。

席间,李治起身如厕,武媚娘紧随其后,四顾无人,便柔声说:“殿下,恭喜你成为当朝太子!”

李治闻言转身,听着那娇媚的声音,看着那如花的俏颜,一时不能自持,他不由一把拥她入怀,忘情亲吻。

片刻,武媚娘轻轻推开李治,在他耳边轻声细语:“殿下,来日方长,请尽快回席,不要叫人生疑。”

说罢,轻抬纤手,用手绢轻轻擦拭李治颊上唇印,那短暂的温柔,长长久久地留在年轻太子的心中。

自此,两人的感情更深一层。

于李治来说,他越来越痴迷于武媚娘的美,而武媚娘则冷静得多,她告诉他,要等待,要忍耐,相信会有花好月圆的那一天。

贞观二十三年,太宗病重,呼吸困难,汤药不进,命在旦夕。李治与武媚娘每日随侍陪伴,终于在一个无人打扰的时刻,有了肌肤之亲。

云雨过后,武媚娘以充满幽怨的眼神看着李治问:“殿下会忘了我吗?”

任何一个男人在这样的眼神下,恐怕都难以有招架之力。更何况此时的李治正初尝爱之甜蜜和销魂,情至深处,他毫不犹豫地说:“我会爱你一生,绝不反悔!”

“此言当真?那你以太宗的名义发誓!”李治当真发了誓,武媚娘心里的一颗石头落了地。

当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驾崩。六月一日,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太宗死后,武媚娘和众多宫人一起,被送往长安感业寺。寺中的日子寂寞清苦,然而武媚娘心中始终怀着一线希望,盼着有朝一日,高宗会忆起旧日情意,接她回宫。

正是在寺中那些被绝望和希望折磨的日子里,武媚娘怀着对李治的深切思念,写下了她最有名的一首情诗《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对你的思念纷纷扰扰,以致使我神思恍惚,竟将红色看成了绿色。对你的思念,使我容颜憔悴不堪,使我的心灵支离破碎。你不相信我会因为思念你而泪水长流吗?那就请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

也许正是因为这首诗被李治读到,他忆起了旧情,想起感业寺内,还有人等待他实现诺言。

永徽二年,后宫纷争,王皇后和萧淑妃为立太子之事痴缠不休。高宗为此颇感烦乱,郁闷中,爱火重燃,他决心践行誓言,去会武媚娘。

到了五月二十六日,太宗逝世两周年纪念日,高宗以慰问先帝旧时宫人和察看先帝供奉为名,仅带十几位随从,微服前去感业寺。

久别重逢,任何言语都显多余。屏退左右,两人紧紧相拥。武则天依偎在高宗怀里,动情地说:“如若陛下抛弃臣妾,我唯有一死,愿魂魄化为蝴蝶,追随陛下前后。”

一番话说得凄婉伤感,不由高宗心软。“卿且忍耐,不久我即设法接你回宫。”皇上又一次承诺,离开前,他留下钱物,并叮嘱老尼好生照顾武媚娘。

李治没有食言,武则天在感业寺度过了四年之后,终于回宫,成为皇妃。他们的爱情终于修成了正果,可以长相厮守了。

只是,他这个皇帝当得力不从心,而她身为女儿,内里却有一颗男儿心,才智、野心、计谋、机变,他需要她的帮助,而她也愿将生命蓄存的光华全数绽放,于是就有了权力的一步步倾斜,他逐渐微弱,她日益强大。

终至,他成了她背后的男人,而她由武媚娘变成了武则天。

武则天写给谁的情诗(武则天最爱的人是谁)(3)

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李治驾崩,终年五十五岁。她将他葬于乾陵。

此后,她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成为中国古代唯一的女皇,建立了自己强大的帝国,她像一个无畏的战士,在世间突围厮杀,只为将自己生命的热力毫无保留地倾泄,活成一个极致的传奇。

她本就是那样的一个奇女子,复杂、立体、矛盾重重。

82岁,她自知不久人世,留下遗言,要后人将她和他合葬。

武则天最爱的人,是李治吗?或许,她最爱的是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