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鼻支和猫传腹的区别(你了解猫传腹多少)

现在猫传腹渐渐有药可治,不再是绝症了,但全面了解、严格做好预防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作为一个铲屎官,你对猫传腹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猫鼻支和猫传腹的区别?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猫鼻支和猫传腹的区别(你了解猫传腹多少)

猫鼻支和猫传腹的区别

现在猫传腹渐渐有药可治,不再是绝症了,但全面了解、严格做好预防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作为一个铲屎官,你对猫传腹了解多少呢?

今天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猫传腹的来龙去脉。

什么是猫传腹?

猫传腹全称是“猫传染性腹膜炎”,当猫感染上冠状病毒,且此冠状病毒已经变异,导致腹腔组织发炎时,就是传染性腹膜炎。

猫传腹本质上是一种冠状病毒,但感染上冠状病毒,并不一定就是感染上传腹病毒。

冠状病毒是比较常见的病毒,猫咪很容易感染上,如果这个冠状病毒乖乖地待在猫咪的肠道里,不兴风作浪,那么猫咪依旧是健健康康的,不会有什么太大问题,顶多偶尔拉稀、呕吐一下。

只有当冠状病毒突然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发生了变异,然后离开肠道,侵入到其他器官,并使之发炎,才会发展成我们今天的主题——猫传腹。

有意思的是,冠状病毒虽然并不危险,但却有极高的传染性,一般通过粪便接触传播;而传腹虽然名称中带有“传染“二字,但此时病毒已经离开肠道,因此并不具备传染性

也就是说,猫咪患上传腹,不代表同一居住环境的其他猫也会患上。

哪些猫容易发生猫传腹?

猫传腹对不同年龄的猫均易感,多发于4岁以下年轻成猫,和猫的繁殖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不适当的饲养方式会加剧这种疾病的发生率,特别是在收容所、多猫家庭。

各种应激条件、感染猫的自身疾病和猫免疫缺陷病等都是促使发病的重要因素。

多数猫传腹都是由于猫咪产生应激反应,导致体内的猫冠状病毒变异成猫传腹病毒,最后患上了猫传腹。

猫传腹呈地方流行性,发病率低。但一旦出现临床症状,致死率非常高。

幸运的是,已经出现了治疗的特效药,猫传腹已经不再是猫咪的绝症了。

猫传腹的发展过程

猫传腹有什么症状?

猫传腹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干性腹膜炎,另一种是湿性腹膜炎

湿性传腹:

我们前面说到,传腹是因为冠状病毒离开肠道,入侵了其他器官组织,当这些器官组织感受到此病毒的威胁时,免疫系统就会做出过度的反应,然后释放出一些混杂着蛋白质、白细胞和血浆的粘液,储藏在猫咪的肚子里。

所以湿性传腹的猫咪肚子一般都会异常的大。

干性传腹:

有些感染传腹病毒的猫咪并不会出现腹水,而是产生其他症状,如眼睛发炎、抽搐癫痫等等,就是干性传腹。

所以说传腹的确诊比较复杂,有腹水不一定是猫传腹,猫传腹也不一定就有腹水,腹水仅仅是传腹的其中一个症状而已!

没有什么简单有效的方法能直接确定猫咪患上传腹,一般需要将各种检测和症状综合起来考虑。

症状:

1.精神状况不好,食欲下降,毛发杂乱

2.可能会出现顽固低烧

3.可能会出现贫血

4.湿性传腹的猫咪肚子会肿胀无比

5.干性传腹的猫咪可能出现走路不稳、眼睛发炎、抽搐癫痫等等。

如何诊断?

目前,针对猫传腹的诊断没有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多采用ELISA、RT-PCR、组织病理学等方法进行诊断。

ELISA方法特异性较差,健康猫也可检测出相应抗体。组织病理学虽可以确诊,但对操作人员和仪器设备要求较高,且活检较为困难,两者均不适合临床快速检测。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是根据临床症状、血常规检测和X线检测,对该病作出初步判断,再结合荧光 RT-PCR检测,对临床疑似病例进行确诊

如何预防?

猫传腹难以治愈,且致死率高,因此控制猫传腹的关键在于预防。

⭕️移除可能刺激猫咪的因素,减少猫的应激反应,不要频繁变更猫咪居住环境。

如春节寄养后,猫咪的居住环境多次变更,猫传腹案例有所上升。

⭕️提倡多猫家庭猫砂盆的数量要比猫咪总数至少多一个。这样,被感染上猫传腹的几率会大大降低。

⭕️加强猫咪居住环境的管理并定期进行卫生清洁很重要,定期消毒。

⭕️确保猫咪的营养和健康,提高猫咪免疫力。

如何治疗?

在特效药出现前,对猫传腹的治疗一般是用支持疗法,借助抗炎杀菌以及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包括皮质类固醇、环磷酰胺等。

目前出现了猫传腹特效药441和376,441效果更好。

441 发源地为国外,并未通过病理实验。药方传入国内,经过大量猫咪使用发现临床治愈效果较好,因此普遍被铲屎官所认可。

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的441鱼龙混杂,一些无良药商会调整酸碱度、浓度、增加增效剂,以减少成本获取更大利润,因此有些猫注射后没有有效控制病毒发展,或在治疗的中后期效果不明显,一直无法治愈停针。

猫传腹建议连续用药三个月以上,复发的猫很多是因为治疗时间短、停针过早或使用剂量不够。

最后,虽然传腹已经有了特效药,但诊疗费用较高,希望铲屎官们一定注意预防,能让猫猫一直健康快乐地陪伴在身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