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有硬道理(硬科技才是核心实力)
中国科创板相比10年前的创业板,情况似乎要好一些,至少还有商汤、大疆、寒武纪这样硬科技、高市值的独角兽公司,但是要成为纳斯达克那样的市场,这些还不够多,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硬科技有硬道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硬科技有硬道理
中国科创板相比10年前的创业板,情况似乎要好一些,至少还有商汤、大疆、寒武纪这样硬科技、高市值的独角兽公司,但是要成为纳斯达克那样的市场,这些还不够多
中国股市自诞生以来,就离不开对美国的模仿。早在1999年提出开设创业板,“中国纳斯达克”的称谓第一次出现。但创业板从2009年诞生起就与纳斯达克格格不入,不仅并不具备注册制的条件,而且对上市公司盈利有着严格的标准。
后来推出的另一版“中国纳斯达克”更是如鸡肋一般,新三板虽然不设盈利标准,但是对企业的吸引力很弱,大多数挂牌企业的融资连美团、滴滴这些公司的A轮融资的零头都不到。
最新一版的“中国纳斯达克”——科创板的定调非常之高,但关键是如何像纳斯达克一样,推动科技进步,涌现出一批引领科技潮流的公司。
纳斯达克:亿万富翁的温床
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纳斯达克(NASDAQ),是由全美证券商协会(NASD)创立,而NASD是由场外交易商于1938年组织成立,到1970年代纳斯达克创立时,其会员数量已经接近5000个,其中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华尔街巨擘,前高盛总裁格斯•利维便是纳斯达克的发起者之一。
其实早在1968年,为解决OTC市场的分割问题,美国证券从业者就希望能够推出新的交易市场。1971年2月8日,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即纳斯达克开始正式运作。该系统提供同步报价,提供授权的股票做市商,使得身处任何地方的参与者都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电话进行交易,为场外的经纪商和交易商提供了一种方便交易的方式。
纳斯达克采用了刚刚兴起的计算机技术,把500多个做市商的交易终端和位于康涅狄格州的数据中心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数据交换网络,并从OTC市场中挑选出2500多家规模、业绩和成长性都名列前茅的股票,规定做市商把这些精选出的股票报价列示于该系统,供投资者参考。同时还制定了纳斯达克指数,基准点为100。
在成立之初,纳斯达克定位于专门为那些尚不具备条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小企业股票提供场外交易服务的市场,只要有人想,就可以在纳斯达克上交易。
后来随着挂牌证券在质量和数量上的大大增加,场外交易日趋活跃,纳斯达克也逐步将服务对象定位于中小型高科技成长型企业,并针对其特点在企业规模、盈利记录等方面降低上市标准。
1975年,纳斯达克提出了挂牌标准,在企业公共股东、盈利能力和市值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只要达到标准就可以申请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只有在纳斯达克挂牌的股票才能在该系统报价。至此,纳斯达克彻底割断了与其他OTC股票的联系,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上市场所。
1980年,纳斯达克迎来一位重要成员——民用计算机的先驱者苹果公司。苹果公司于当年12月12日在纳斯达克上市,并发行460万股股票,收盘时股价29美元,成就了包括乔布斯在内的4位亿万富翁。从此以后,无数的财富神话在纳斯达克创造。
但是1980年代苹果公司急转直下,1981年IBM推出第一台PC机之后迅速占领市场,纳斯达克又创造了新一次的财富神话。也在这一年,微软发行了Windows系列的第一代产品Microsoft Windows1.0,并且成了PC机的标准操作系统,如日中天的微软终于走到了上市这一步。
1986年3月13日,微软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首日收盘价为27.75美元/股,盖茨持股比例为45%,身家超过2亿美元。而在短短九年之后,盖茨就已成为全球首富,并连续占据这一头衔长达十几年。与微软同年登陆纳斯达克的,还有目前全球第二大软件商甲骨文。
就在苹果和微软上市期间,纳斯达克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即1982年的第一次分层,把原先的单一市场分成了全国市场和常规市场,将40家规模大、交易活跃的股票划入新成立的纳斯达克全国市场,其他约3360家不满足全国市场上市标准的股票组成的市场被称为纳斯达克常规市场。除挂牌标准,两个市场的管理标准完全一致。
如果某只在纳斯达克全国市场上市的股票已不能满足这个市场的上市条件,那么它可以被移到纳斯达克小型市场中去,反之亦然。同样,如果纳斯达克小型资本市场上的股票不能满足这个市场的上市条件,NASD也会将它从纳斯达克市场上摘牌。
内部分层后,纳斯达克IPO的数量井喷,全国市场首批纳入40只交易活跃股票,到1983年,全国市场挂牌股票数量达到682只,1985年一跃增加至2194只。这一阶段纳斯达克的年均上市数量力压纽交所,1980年代IPO数量年均140家,是纽交所的3倍。
■ 在成立之初,纳斯达克定位于专门为那些尚不具备条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小企业股票提供场外交易服务的市场。
而且,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企业的行业差异化十分明显。纽交所主要以金融、周期性消费品和工业等传统行业为主,而纳斯达克则吸引了大量的信息科技公司。纽交所虽不对盈利作要求,但其市值和收入标准较高,对于新兴产业的吸引力远不及纳斯达克所形成的聚集效应。
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联网泡沫
1980年代纳斯达克日渐崛起,成为了继NYSE和AMEX之后的又一大全国性市场,但是指数表现却差强人意,包含Intel、微软、苹果的纳斯达克指数仅从200点涨到400多点,而同期道琼斯工业指数从800点涨到了2700点。
转眼到了1990年,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世界在线(world.std.com)成为第一个Internet电话拨号接入服务提供商,代表着互联网商用开始进入规模化发展,同时全球领先的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思科公司(Cisco)登陆纳斯达克。
思科上市后的第一年市值仅为6亿美元,直到约翰•钱伯斯从1995年开始担任总裁兼CEO,思科在互联网工业的主要领域确立了领先地位,到1999财政年度,年度销售收入达到了121.5亿美元,市值一度超过5000亿美元。可以说,1990年代的互联网浪潮,思科是最大的推动者之一。
而到了1993年,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已经上升到了美国国家战略的高度。克林顿就任总统后不久,便正式推出跨世纪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工程计划。计划投资4000亿美元,用20年时间,逐步将电信光缆铺设到所有家庭用户。
受惠于“信息高速公路”这一战略的远见卓识,美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享受了历史上罕见的长时间繁荣,而这种繁荣直接催生了1990年代纳斯达克的大牛市。
1990年代早期,还处于互联网浪潮的酝酿阶段,纳斯达克指数平稳上涨,到1995年中第一次突破1000点。而在1995年10月24日,美国联邦网络委员会(Federal Networking Council)通过了一项决议:将互联网定义为全球性的信息系统,从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互联网革命。
1995年前后,美国出现一批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互联网公司。门户网站雅虎、浏览器开发商网景在1994年成立,电子商务公司eBay和亚马逊在1995年成立,搜索引擎巨头谷歌也在稍晚几年成立。而这些公司无一例外都登陆了纳斯达克。
截至1998年年中,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数量达5378家,比NYSE(3039家)和AMEX(787家)的总和还要多得多。如日中天的纳斯达克与美国证券交易所合并成为纳斯达克—AMEX集团公司。
这时市场上开始出现泡沫和风险的呼声,纳斯达克指数从2000多点跌至1419点,不曾想这才是新一轮牛市的起点。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热钱流向高回报率的美国,为股市的火爆提供了充裕的资金基础。在此期间,美元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美联储也在1998年9月-11月期间连续三次降息,来缓冲疲软外部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从1998年10月8日到2000年3月10日,仅耗时1年零5个月,纳斯达克指数从1419点飙涨至5048点,涨幅约256%,同期标普500指数、道琼斯指数的涨幅只有50%左右。1999年底纳斯达克的平均市盈率为152倍,平均市净率为7倍。
1999年这一年,在美国上市的457家公司中,有308家来自科技行业,其中117家公司在上市首日就股价翻倍。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中,科技公司占了6个。巴菲特成为华尔街的靶子——价值投资理念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投资“赢者通吃”的成长型公司。
■ 纳斯达克的成功是建立在美国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
纳斯达克让所有人陷入了疯狂,不止是股民,还包括风险投资。据统计,1999年全美70%以上的风险投资涌入互联网,总额达到300多亿美元。2000年第一季度,有916家风险投资企业共向1009家新兴互联网公司注资157亿美元,其中很多都是赶潮流。
互联网火了,提供技术支持的公司也火了,特别是微软、思科两大巨头。1999年,思科的市值很快从1000亿美元迅速涨到5400亿美元,微软则创造了当时全球范围内公司市值的历史纪录6205.8亿美元,在这之后的很多年全球第一市值都来自纳斯达克。
但是1999年独孤求败的微软,招致了《反垄断法》的指控,这在后来被认为是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导火索。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另一个推手是美联储,从1999年6月到2000年5月连续6次加息,科技股在达到历史高峰后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持续下跌。
网络股泡沫破裂从2000年3月11日开始,到2002年9月9日结束。历时整整两年半,纳斯达克指数从5046点下跌78%至1114点。而随着美联储连续下调利率,美国经济逐步从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大爆发中恢复过来,纳斯达克也再次回暖,在震荡中缓慢上涨。
纳斯达克的腾飞和硬科技
2000年随着泡沫破灭,不仅互联网公司死伤无数,做实业的安然公司也突然破产,美国开始加强证券市场监管,交易所也提高了上市门槛、完善退市制度。纳斯达克的IPO数量大幅下降,年均IPO数从1990年代的300多家降至80多家。
不过这一时期的纳斯达克仍是科技公司上市的首选,中国第一批互联网公司粉墨登场,搜狐、网易、新浪、百度、携程相继在纳斯达克上市。而在2000年投入使用的纳斯达克大屏成为纽约时代广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今已是中国广告最喜欢的去处。
2004年,搜索引擎巨头榖歌登陆纳斯达克,上市首日估值高达230亿美元。当时成立刚6年的谷歌年化营收为27亿美元,利润为2.68亿美元。也在这一年,不满20岁的扎克伯格创办了Facebook,短短5年就成为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并在2012年登陆纳斯达克。
对于纳斯达克自身来说,2006年是重要的一年。当年1月16日,纳斯达克获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批准成为全国性证券交易所,并于4月1日正式运行。35年之后,纳斯达克终于成为一家场内交易所,同时对市场进行了第二次分层。
2006年7月,纳斯达克全国市场被划分为两层,即纳斯达克全球市场和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其中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的上市标准基本照搬了纽交所当时的上市要求,对市值、流动性和收益提出了要求,但门槛值略高于纽交所,综合来看成为全球最高的挂牌标准。
经过分层,有1187家挂牌公司被划分至全球精选市场,剩余1479家公司在全球市场挂牌,527家公司在资本市场挂牌。目前全球精选市场无论从挂牌数量和市值规模来看,都碾压另外两个层次。
到了2007年,为节省数千万美元的监管成本,纳斯达克监管机构NASD破天荒地与纽交所有关会员监管、执行和仲裁的部门进行合并,成立了美国证券行业最大的非政府监管组织——金融行业监管局(FINRA),从此纳斯达克和纽交所纳入统一监管。
同年,纳斯达克并购北欧证券交易商瑞典OMX集团,并购后的新集团命名为纳斯达克—OMX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交易所公司。
2002年股市复苏后,纳斯达克指数缓慢回升,到2007年最高点时约上涨了1.5倍,仍然不到3000点。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纳斯达克指数再次腰斩,不过并未跌破2002年的低点。实际上这次危机受冲击最大的是金融、地产行业,科技行业的泡沫并不明显。
后来,美国股市经历了长达10年的最长牛市,纳斯达克指数从1200点上涨到8100点,是三大股指中涨幅最大的。而形成慢牛行业的重要原因,一是重振美国制造业的计划,二是科技的进步,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等。
2008年之后科技圈诞生了一个新的概念——硬科技,包括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八大领域的高精尖科技。区别于互联网模式的创新,硬科技是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才能形成的原创技术。
而硬科技的引领者依然是美国,在人工智能、5G、VR/AR、云计算、大数据、芯片等领域均有领先世界的企业,从微软、谷歌、苹果、亚马逊、高通、英伟达、Intel、AMD、Facebook等科技巨头的股价涨幅中就可见一斑。
苹果公司在第一代iPhone发布时市值只有800亿美元,到了2018年市值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市值。这十年里,微软股价也上涨20倍,并在去年年底趁着苹果股价下跌,重新夺回全球第一市值的桂冠。
亚马逊股价十年涨幅更是超过40倍,成就了世界首富贝索斯,从2015年开始更是接近90度的上涨。而全球最大的GPU制造商英伟达,2015年之前股价表现平平,但是之后短短3年时间市值增长了14倍。
归根结底,纳斯达克的成功是建立在美国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而今中国科创板相比10年前的创业板,情况似乎要好一些,至少还有商汤、大疆、寒武纪这样硬科技、高市值的独角兽公司,但是要成为纳斯达克那样的市场,这些还不够多。
科创板的成功,就是中国的成功。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版权,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来源:东方财经杂志(ID:dfcj-bj)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