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在古代和现代是怎么过的 七夕节是古代的妇女节

冷知识:七夕为何要晒书?

你知道七夕这天要晒书吗?

在《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南北朝时期,一个名叫郝隆的文人,在七月七这天跑到太阳底下躺着,正在晒书的邻居问他:你在做什么?他回答道:我在晒书。

别人晒书,他也晒“书”,郝隆以这种不羁的荒唐行为来表达他内心不得志的郁闷,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他满肚子的才学。

其实晒书的习俗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七月七正值夏末,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正是适合晾晒的好天气。所以人们在七月七这天会将尘封一年的竹简、书籍等拿出来晒一晒,防止发霉。

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到现在还有不少人在这一天将自己珍藏的书籍拿出来晾晒一下。

七夕节在古代和现代是怎么过的 七夕节是古代的妇女节(1)

七夕要乞巧,到底什么是乞巧?

七夕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这一天的主题就是“乞巧”。

从汉代开始,“乞巧”就已经成了一种习俗,分为“穿针乞巧”和“浮针取巧”两种。“穿针乞巧”就是在七月七这天女孩子们聚在一起,比赛穿针引线,看谁穿得又快又准。在《西京杂记》中就曾记载过汉代的彩女们在开襟楼门前比赛穿针乞巧的盛况。

另一种“浮针取巧”就有意思得多了,女孩们会提前一天在院中准备一盆水,第二天水面上就会有杂质。然后女孩们陆续把针放进盆中的水里,让针漂浮在水面上。再将水盆放在太阳底下,看谁投的针投影最好看,谁就是手最巧的女孩,会得到织女的祝福。

七夕节在古代和现代是怎么过的 七夕节是古代的妇女节(2)

冷知识:鹊桥到底有多长?

七夕始于牛郎和织女的美好传说,这对有情人迫于压力不得不分开,每年只七月七这天能见一面,两人见面的基石就是由喜鹊搭成的鹊桥。鹊桥到底有多长呢?

在宇宙中确实存在两颗星星,一个是牛郎星,一个是织女星。牛郎星距离地球大概有16光年,织女星与地球相距大约有25 光年。科学家们经过测算,算出牛郎织女两颗星的直线距离大约是16光年。

也就是说鹊桥有16光年那么长!可能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鹊桥了吧,怪不得牛郎织女能见一次面那么不容易呢!

七夕节在古代和现代是怎么过的 七夕节是古代的妇女节(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