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赋屈原(屈原狂歌投江诗魂长驻天地间)

远游赋屈原(屈原狂歌投江诗魂长驻天地间)(1)

《屈原》电视剧剧照

知死不可让,

愿勿爱兮。

──《怀沙》

自从在江边见过渔父,有过那次关于“浊,清,醉,醒”的谈话以后,回到家,屈原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是的,宁葬身鱼腹,也不能让自己皓白的心志沾上肮脏。他食不甘味,彻夜难眠,一气呵成写完了《怀沙》。

《怀沙》是在他内心深处掀起孰生孰死,何去何从的剧烈思想风暴时,怀着对郢都失陷的切齿悲痛,对长沙这个楚国祖先封地的无比依恋,向危亡中的祖国控诉、表白他矢志不移,决不变节从俗的壮严誓辞。

诗篇沿着他向渔父表露过的坚贞不移的心迹,一开始便对腐朽贵族领主误国害民的罪恶毫不留情地痛斥怒骂:“五彩花纹放在暗处啊,瞎子说它无斑烂。离娄微闭着眼睛看啊,盲人却说他瞎了眼。白的说成黑啊,高的说成低。凤凰关在笼里,反叫鸡鸭去翩跹……村里的狗子成群啊,不常见的就要狂吠。诽谤爱国英雄俊杰啊,本是庸人的嘴脸。”

他把敌党比做“庸人”、“朦瞍”、“鸡鹜”,甚至比做“恶犬”,切齿痛述了他对奸佞之徒的鄙视。在诗中他再次表白:“扪心自问常反省啊,遭受委屈又何妨!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啊,不能圆滑而不正方。随流俗而变化啊,为有志者所弃扬。守绳墨不转移啊,对自己严要求不能轻狂。内心忠厚品行端正啊,是为贤人君子所赞赏。遭受苦难决不变节啊,要为后人留下榜样。”

他在《怀沙》的尾声中说:

伯乐既没,

骥蔫程兮。

民生禀命,

各有所错兮。

定心广志,

余何所畏惧兮?

曾伤爰哀,

永叹喟兮。

世混浊莫吾知,

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

愿忽爱兮。

明告君子,

吾将以为类兮!

远游赋屈原(屈原狂歌投江诗魂长驻天地间)(2)

投米团

又是一年一度的五月五日端节快到了,屈原最后一次删改定稿完《哀郢》以后,他觉得他与楚王、与郢都的一切联系都割断了,了结了,只等良辰吉日一到他就可以慷慨赴死,实现自己“知死不可让,愿忽爱兮”的誓言了。

他之所以要选择在五月五日这天,慷慨赴死,葬身鱼腹,是有他长久而深远的考虑的:他早在《离骚》、《抽思》、《悲回风》中曾七次提到“彭咸”的名字。“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凌大波而流风兮,托彭咸之所居”。巫彭、巫咸是楚国古代的巫医,巫神。是屈原最敬仰的能“宣神旨达民情”的神灵,是精神永存的象征。他的死,希望能像“彭咸”一样精神永在。他要以他的死,他的诗篇,最后一次惊天动地,震聋发聩地向昏庸的楚王作一次死谏,提一次警示,要用他的生命和热血唤醒民众,继承他的未竟事业……所以他选择了万人空巷来观看龙舟竞渡的这天;只有这一天,他的死才能如旱雷滚过大地,很快传扬开去,鼓舞在前方与秦兵交战的将士,激励千千万万楚民拿起武器与暴秦血战到底!

作出了死的决策,他的心情反而平静下来。这天,他来到汩水江畔,渔民在那里拉网,他混杂其中。一个渔妇说:

“您是三闾大夫,怎么和我们一起拉网?不行不行。”

屈原苦笑道:“记得小时候在故乡,我和农夫们一起收割荞麦,掰包谷,现在回忆起来,那才是最大的乐趣,你别以为我是来给你们帮忙,其实是你们帮我排解心中的郁结。”

“听说您造过很多宪令,条条都对我们老百姓有利,”一名老渔夫走过来问道,“是真的吗?”

屈原点点头。

“大王怎么没有颁布呢?”

“一言难尽,一言难尽。”

“看得出,您有很大的冤屈。”

屈原长叹:“最冤的是我们的国家。”

“明天,”那位渔妇发出邀请,“上我们家过端节好吗?”

渔民争相邀请说:

“屈大夫到我们家过。”

“到我们家过。”

“我知道你喜欢吃香棕。”

“我们家很多粽子、包子,来我们家吧。”

大路上,走过一批又一批衣衫褴褛的江北逃难者。他们推着土车,肩挑手提着行李,扶老携幼。登徒子坐在一辆破车上,伴着他的丑老婆。四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拉着破车,拖得拖,拽得拽。

丑老婆看到了屈原,指点着说:“哎,那个好像是三闾大夫屈原呀!”

登徒子瞄了一眼道:“快别让他看见,咱们落到这样的下场,真丢脸。”

逃荒者远远地过去了。

屈原问:“这都是些什么人?”

渔民们回答:“逃难的,过了好几天了。”

江上飘来一条船。大船靠岸,船上下来一个女子。屈原一惊,他愣住了,他喃喃自语:“婵娟,是婵娟!”

旁边的渔妇问:“她是您的女儿吗?”

“是,是的!”屈原颤抖着嘴唇。婵娟终于认出眼前的这个瘦削长者来了,飞跑着,一声嘶喊:“先生──!”

屈原迎上去,师生拥抱。婵娟泪流满面,屈原诧异地问:“孩子,怎么啦?宋玉他没来,怎么也没把你孩子带来让我看看?”

“孩子……”婵娟泣不成声地诉说道,“被秦兵杀死了,他……他都长得跟他爸一般高大了……”

“啊!”当头一棒,屈原哆哆嗦嗦地问,“是在郢都陷落时?”

“秦军攻破郢都,烧杀抢掠……大王和大臣们逃往陈城;景差、唐勒战死在城墙上,我孩子去收拾景差叔的尸体,被秦兵活活捅死……”

屈原支持不住,“啊”地一声跌倒在河堤上。渔民们七手八脚抬了他,婵娟扶持着先生一同来到玉笥山的三闾大夫宅。婵娟和屈媭、老家仆等人见面,少不了又是一番哭诉,流了不少眼泪。

夜,油灯如豆。

屈原披衣爬下睡榻,铺开竹简,拿起毛笔在竹简上写下《忆往昔》三字,他的眼前便如三峡长江般奔腾怒涌着滚滚血潮,滔滔血浪,把他眼前的一切,麻木的脑海全都染红了。婵娟孩子的血,景差、唐勒的血,归州抗秦父老乡亲的血……光是秦军攻陷鄢陵,决堤用水淹死的楚民就是几十万人啊!郢都被屠杀的无辜百姓又知多少?造成这一旷古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呢?一直埋藏在他心中的、在以往诗歌中不敢触及的“一个秘密”,现在像坚硬的血块一样壅塞在他心中,使他不能不吐,不能不说了!

他要直截了当地把国家蒙受如此大难的根本原因──他与怀王密谋变法失败的事件公诸于世,留下最后一篇警世鞭时的绝命诗。

这时,婵娟悄悄起身走到先生身后,添了灯油,默默静觑了好一会儿,喃喃说道:“先生,您老了,真的老了。”

他愣愣地回过头,见是婵娟,长长喟叹一声:“老了,六十四五岁的人了,哪能不老。你也不小了,都年达半百了。记得把你从齐国带来时,你还是个丫头片子哩。”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这几十年都干了些什么啊?”

“一事无成,一事无成。”他放下了笔,“宋玉还好吗?”

“还好,迁都时他没有跟着去陈城,悄悄地离开了宫廷。”婵娟幽幽地诉说着,“他没有先生的勇气,却具备了先生一样的品德,不愿同流合污,却也无法抗争。我们在乡下找了一所房子,他在那里写文章,种地。”

“好,好,你早点去休息吧。”

“是,”婵娟依依不舍地走了,走到房门口,又回过头,“先生,您也不要熬得太晚了,毕竟上了年纪啊!”

他没有勇气再回话了,目送婵娟走出房门,眼皮一合,两手紧紧捂住泪水一涌而出的眼窝。这太残酷了,她水路迢迢赶了来,这一眼却成了同先生永久的诀别!婵娟一到,他甚至对自己选择的“吉日”一时产生了动摇。不能让婵娟再一次经受命运的作弄啊!她刚失去孩子,又要失去唯一让她牵挂的先生。是不是推迟日期呢?不行啊不行!无数冤魂在呼吼,在呐喊,危亡的祖国在哭泣,在向他召唤。生既不能用“强谏”而使君王改弦易辙,用“死谏”总可以促使昏君和麻木的民众醒悟了吧!

不能再犹豫了。

他选择死,不是消极厌世,而是为实现入世时的“初志”──对人生美的执着追求和对“美政”理想的忠贞不渝;他选择死,是为了憎──憎腐朽社会的僵尸扼杀着鲜活的新事物的诞生;憎溷浊、心治、嫉贤、谣诼、贪婪、贿赂、竟进……面对这些时代车轮后面扬起的灰尘、垃圾,又怎能不恨呢?但他的死,更是为了爱,爱乡土,爱故国,爱人民,爱华夏的大统一,爱自己“超然保真”“廉洁正直”的品德,爱自己“昂然若千里之驹”“与黄鹄比翼”的崇高志气。他的死,是为了给后人树立一个典范,给后代君王一个鉴戒!

他擦干泪水,重新拿起如椽之笔在竹简上奋笔疾书:

惜往日之曾信兮,

受命诏以昭时。

奉先功以照下兮,

明法度之嫌疑。

国富强而法立兮,

属贞臣而日嬉。

心纯庞而不泄兮,

遭谗人而嫉之。

君含怒而待臣兮,

不清成其然否。

蔽晦君之聪明兮,

虚惑误又以欺。

弗参验以考实兮,

远迁臣而弗思。

信谗谀之混浊兮,

盛气志而过之。

他长吁短叹,在屋里徘徊。

夜深沉,更鼓咚咚,婵娟、屈媭和老家仆都已熟睡。他患了狂热病似地抓住黎明前所剩不多的时间,在竹简上匆匆忙忙,了了草草倾吐他心中不能不吐的块垒:他哭号“贞臣”而“离谤”,“无罪”而“见尤”;他不怕“没身”,“绝名”,只是“惜壅君之不昭”──可惜昏君不明白,楚王“无度而弗察”,“使芳草为薮幽”,“使贞臣为无由”。

接着他列举历史上无数明昏、忠奸的君臣典故:百里奚被俘当过奴隶啊,伊尹善于烹饪当过厨师。吕望在朝歌开过肉店啊,宁戚一边唱歌一边喂牛。若不遇汤武王桓公穆公,世人谁知他们是一代风流?吴王夫差听信谗言不加细察,伍子胥枉死吴国才有亡国之忧。介子推忠心耿耿被活活烧死,晋文公醒悟忙去寻求。封绵山为介山禁止人们采樵,报答他的浩大恩德垂名千秋……

自前世之嫉贤兮,

谓蕙若其不可佩。

妒佳冶之芬芳兮,

嫫母姣而自好。

虽有西施之美容兮,

谗妒入以自代。

愿陈情以白行兮,

得罪过之不意。

窗外露出了一线鱼肚白的曙光,诗未写完,三闾大夫焦急起来,放下笔走到隔壁沉睡的婵娟身边,拈起她落在枕边的一缕白发,无限惆怅地落下了酸泪。再来到年迈的姐姐床边,给她掖好被子,而后转身走出房门。

远游赋屈原(屈原狂歌投江诗魂长驻天地间)(3)

屈原行吟图

远游赋屈原(屈原狂歌投江诗魂长驻天地间)(4)

端午的祭拜

东方发白,晨雾迷漫。三闾大夫带着未写完的《惜往日》的诗简,来到临汩罗江的骚坛,骚坛西侧便是深不可测回流急旋翻涌的罗渊,又叫河伯潭。骚坛上已有事先准备在那儿的绳索,一块巨石。

一切都井然有序,他倒平静下来,在山坡上采摘野花,香兰。他将鲜花做成花环戴在颈项上,将香兰装饰在袍襟边。他戴着高高的切云冠,身佩长长的陆离剑。汨罗江水就在他的脚下,波涛滚滚,浩气绵绵。

耳旁响起激越的楚鼓,呜咽的骨箫。归州的山野,傩面舞狂欢跳跃,夔柳踏歌而舞美若天仙。庄周乘着独木船顺流而下,渔父击着船桨作歌而去!娥皇女英载着一叶扁舟,五色祥云突然从水面升起,湘夫人站在云端向他频频招手,一笑嫣然:

忽然听到佳人啊向我召唤,

我将腾飞驰骋啊和她飞逝!

红的日轮从玉笥山巅冉冉升起来,驱散了迷蒙的朝雾。他同宗共族的古罗子国的都城炊烟袅袅,南阳里的村舍鸡鸣狗吠,千古以来楚民祭祀龙图腾节的一天就要开始了。三闾大夫猛然醒悟似地趴到地上,拿起笔饱醮墨水,在未完成的《惜往日》诗简上,草草写下最后几行:

宁溘死而流亡兮,

恐祸殃之有再。

不必辞而赴渊兮,

惜壅君之不识。

远游赋屈原(屈原狂歌投江诗魂长驻天地间)(5)

屈原故里划龙舟

汩江上锣鼓已经震响,龙舟已经划动。村路上昨天答应请他去吃粽子过端节的善良的渔翁、渔妇正往他的三闾大夫宅走去。不能再等待,再耽搁了,他丢下笔,用绳索捆牢石头,把绳的另一端拴在自己腰上,朝炊烟袅袅的罗城,朝鸡鸣狗吠的村舍和自己的宅院看上最后一眼,一步步朝山坡下走去……

来到罗渊江岸的一扇悬崖上,耳旁似乎听到了屈媭姐姐、婵娟和乡亲们的呼叫声:

“弟弟──平弟啊──”

“先生──先生啊──”

“三闾大夫──屈大人啊──”

远远的锣鼓声、吆喝声、桨声和亲人们的呼唤声,再也不能阻止他惟一的选择了:他轻轻合上眼皮,怀抱石头朝罗渊跳去──

湛蓝湛蓝无一点尘埃污秽的汩罗江水,腾起一朵白莲花似的浪沫,朝上飞扬,飞扬……而后 轻轻坠落下去,绽开一圈圈涟漪。

花环在江面上飘浮。

屈媭、婵娟和乡亲们在江岸上狂奔,嚎哭:

“平弟啊,平弟──”

“先生,先生啊──”

“屈大夫,屈大夫……”

楚鼓惊天动地,无数龙舟在江面上竞飞──

“屈大夫你不能死──屈大夫你不能死……”

楚民将香棕、粑子抛向江心,企图堵住鱼嘴巴,不至吞噬了他们心中的圣人三闾大夫的遗体。

“屈大夫回来啊,回来!”

“三闾大夫,归来吧!”

“归来啊!归来……”

楚民痛彻肝肠的呼唤,楚民对他们心目中的圣人、伟大诗人、爱国者屈原的悲悼之情,任岁月的波涛也冲洗不掉,像日月的光辉铺满了大地,充斥着整个宇宙。一年一度五月五日龙舟的竞渡就这样延续下来了。他们世世代代呼唤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他们竞渡的是不死的三闾大夫永远振奋昂扬的爱国爱民的精神!当“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将名臣后裔项羽,当高呼“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楚人刘邦,在屈原殉国后不到70年,终于推翻了暴秦统治的时候,历史无情地证明了屈原精神──“楚魂”的无往不胜,与日月齐光!

百年后第一个来到汩罗江边悼念屈原,写过《吊屈原赋》的贾谊说过:“故自古至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

屈原精神就是民心,“楚魂”就是民魂!“与民为仇者”必败,“而民必胜之”是颠簸不破的千古真理!

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沿袭了两千多年,还将沿袭下去.......

1996年2月至1997年2月初稿

1998年 8 月31日 修订于书斋

2000年秋天再次修改于电脑

根据罗石贤原著改编的20集电视连续剧《屈原》成为中国第一部反映伟大爱国诗人的传记电视片。

相关链接:

《深圳样本》| 还原一个真实而具象的深圳经济特区!

《深圳样本》走进科兴科学园,大夫第深夜图书馆周成绩“晒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