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文明的基本知识(东西问考古文旅)
(东西问)考古文旅|余西云:中华文明起源,关键一步在哪里?
中新社北京12月24日电 题:中华文明起源,关键一步在哪里?
作者 余西云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及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教授
文明起源,学术界更倾向于称为社会复杂化,往往是一个逐步的转变过程。中国文明起源这个过程中,西阴文化迈出了关键一步。
什么是西阴文化?
1921年,北洋政府聘请的地质专家瑞典人安特生安排刚刚留学归国的袁复礼等人对河南渑池仰韶遗址进行发掘,获得比较丰富的遗存,并很快命名为仰韶文化,第一次从考古学研究中国文明起源。这次发掘距今正好一百年。1926年留学归国的李济对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进行发掘。仰韶遗址当年发掘揭示的内涵比较含混,以其命名的仰韶文化的概念不断扩大,而西阴遗址的内涵更单纯,考古工作的质量也更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术界提出西阴文化的命名,把原来的仰韶文化代表的时间段称为仰韶时代。
西阴文化的分布和影响区域(黑色点包含典型西阴文化遗存,红色点包含西阴文化因素)。受访者供图
距今6000多年前,西阴文化发端于陕晋豫交界地区,距今5000多年前达到鼎盛,控制了中原广大地区。影响所及东至于海,西到甘青,南抵长江之滨,北达燕山之阴,奠定了先秦中国的空间基础。
空中俯瞰,黄土高原山谷中的绿洲地带宛若河流穿梭。西阴文化即发源于陕晋豫交界地区。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西阴文化的聚落主要分布在适合旱作农业的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的河流缓冲区,主要种植粟和黍两种小米,其中粟占主要地位,也少量种植水稻。大量饲养家畜,主要种类是家猪。也养蚕缫丝。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图片来源 王炜林主编:《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20年。
西阴文化如何揭示文明的起源?
文明起源有很多表现,私有观念的出现是核心。从房屋建筑看,西阴文化早期多圆形单间房,同时存在方形单间房。晚期以后,开始出现方形多间房和排房。从单间房到双间房到多间房到排房的变异,大体反映出从核心家庭到主干家庭、扩展式家庭、家族依次生成的过程。家庭规模的扩展表明人们对血缘关系的亲疏变得敏感了,对与自己亲一些和疏一些的人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亲亲)。
贮藏坑与住所的关系也有相应变化。早期,住所与贮藏坑往往分立,住所之外有用于存放东西的“灰坑”。中期以后,汉水中游和郑州地区,随着多间房出现,户外的“灰坑”减少,住所内出现用于贮存的空间,说明财产私有观念的形成。
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的多间房。图片来源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大河村》,科学出版社,2001年。
距今5300年前后,郑州西北郊的西山遗址出现中原地区最早的城。西山城北依邙岭余脉,南面枯河,东面是广阔无垠的黄淮平原。西山城的城墙平面形状近似圆形,直径约180米,面积约为34500平方米。城墙外侧有环绕的壕沟,距离城墙和环壕150-200米,还有一道宽阔的壕沟。
郑州西山城。图片来源 张玉石、郝红星:《郑州西山古城发掘记》,《大众考古》2016年第5期。
西山城以东相距十余公里的大河村遗址出现了大量来自淮河下游方向的文化因素,表明来自淮河下游方向的文化已经占领郑州北郊一带,对原来分布在这一地区的西阴文化形成巨大威胁和压力,双方甚至发生激烈冲突。处于守势的西阴文化一方,在非常有利于防守的西山构筑起城墙和环壕等防御体系。从西山遗址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当时的文化态势可以看出,西山城应该是一个防御性的军事据点,而非都城。
西山城这种大型工程的建设,一方面可能是面对外来威胁采取的防范,另一方面说明少数人能调动大多数人的劳动,表明社会已经分层。也正是从西山城的出现开始,中原地区出现一系列与王权有关的文化遗存,包括大型建筑,玉器、大型陶鼎等。
陕西华县泉护村出土的鸮鼎。图片来源 王炜林主编:《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20年。
西阴文化的聚落形态,明确揭示了扩展式家庭、私有观念和文明的起源。
西阴文化是黄帝时代吗?
学术界一般把半坡文化解释为炎帝系统的文化,而西阴文化为黄帝系统的文化。虽然这样的解释并不能理解为史实,但让我们将考古发现与历史记忆勾连起来了。
西阴文化的分布范围,与《史记·五帝本纪》描述的黄帝的活动范围“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基本吻合。西阴文化也是史前文化中分布范围唯一能与《史记》描述的黄帝活动范围大致吻合的文化。当然西阴文化延续时间上千年,分布范围广泛,既不可能是某一个人形成的文化遗存,也不可能是某个人在世的时期形成的遗存,而应该是其族群在漫长时间内形成的文化遗存。将西阴文化解释为黄帝族群形成的文化,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西阴文化何以塑造中华文明的特色?
苏秉琦先生曾经提出,仰韶文化诸特征因素中传布最广的是属于庙底沟类型的(即西阴文化)。庙底沟类型遗存的分布中心是在华山附近。这正和传说华族发生及其最初形成阶段的活动和分布情形相像。所以,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可能就是形成华族核心的人们的遗存;庙底沟类型的主要特征之一的花卉图案彩陶可能就是华族得名的由来,华山则是可能由于华族最初所居之地而得名。
西阴文化是史前,甚至秦汉以前,分布范围、影响区域最为广泛的考古学文化。西阴文化彩陶的“花”纹,是“华”人的标志性符号,西阴文化影响所及之处,均有西阴文化的花鸟彩陶存在。在西阴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国族(nation)认同。
庙底沟遗址出土的彩陶。图片来源 王炜林主编:《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20年。
西阴文化在东亚地区最早进入国家形态,地理环境以黄土区为背景,产业以小米农业为主,最早的王称为黄帝,是黄色文明的源头。家庭形态以扩展式大家庭为特色,形成“亲亲”观念,重视亲情与人伦。宗教上以祖先崇拜为核心。地处中原的西阴文化,一方面吸纳周边文化,一方面辐射影响周边地区,多源融合,生生不息。这些因素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特色。
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展出的月牙纹彩陶罐。中新社记者 阚力 摄
西阴文化揭示了怎样的东西文化交流?
安特生等人发掘仰韶村之后,发现其中的彩陶与欧亚大陆中部的彩陶多有相似之处,东欧黑海沿岸的特里波利文化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然以河南与安诺之器相较,其图形相似之点,既多且切,实令吾人不能不起同出一源之感想”,这就是著名的“彩陶西来说”。欧亚大陆的史前时代,彩陶的分布面非常广泛,彩陶的绘制方法和图案也不乏类似之处,但这些彩陶文化之间联系尚难以全面准确解释。不过我从西阴文化最终的瓦解过程,或许可以提供一些理解。
大致距今5200年前后,来自东面的大汶口文化等沿着淮河支流,逐步控制了中原地区,西阴文化就此瓦解,在其基础上形成了西山文化等一系列新的考古学文化。但我们也发现,西阴文化的中心区域有一个逐步向西的过程,西阴文化早期的中心在陕晋豫交界地区,晚期就移到了关中西部至陇东一带,在甘肃秦安出现了大地湾等重要遗址。一支西阴文化沿嘉陵江深入长江三峡地区,形成哨棚嘴文化,一支沿岷江进入四川盆地西缘,形成营盘山文化,这些文化的介入,开启了四川盆地的文明化进程。大致在这前后,黑海沿岸的乌克兰和罗马尼亚等地出现了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Tripolye-Cucuteni Culture),不仅彩陶与西阴文化非常相似,陶器的器类组合和造型也与西阴文化有较大共性,其多间房组成的大型村落等,也表明其社会组织形态与西阴文化晚期相似。种种迹象表明,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极有可能是西阴文化的一支西迁的结果,但最终的答案,还有待考古学家证实。(完)
受访者简介:
余西云,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兼考古系主任、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化、文明起源等。近年发表的一系列成果,论证了中国考古学的理论体系。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