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怎么对待叛逆厌学的孩子 父母要记住这点

文/桐阳妈

01

一位妈妈问题:孩子说她睡觉前总有恐惧,总是想起害怕的事,或者联想起害怕的事,比如今天这5分钟内就突然想起暑假的时候一个小朋友站在水堤上的画面,而且联想到了一个发洪水冲走人的视频(我前半年的时候让她看过这么一个视频)。我说一周有两次吗,今年比以前多吗?她说有时候多有时候少,最近几年应该都有,说不好什么时候多。

我说:爸爸妈妈非常爱你,爱能战胜恐惧,睡时需要妈陪妈就陪。每天睡觉前做点安静的事情,和妈妈聊聊天,高高兴兴睡觉。敲敲锁骨下方的穴位接纳恐惧,面对恐惧。

孩子已经四年级了,第一次跟我说恐惧这件事,我说这么长时间了,你以前怎么没有说呢?孩子没有回答。孩子睡着了,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做父母的太失职了。孩子恐惧的原因是什么呢?怎么才能帮孩子克服这些恐惧呢?我不管孩子,不控制孩子,孩子就能好了吗?

桐阳妈回复:

这位妈妈被孩子的问题困惑了两三年。

经常发生的场景是孩子不告诉她心理话,她使劲所有招数,哄孩子,通过付出逼迫,打骂,换来的结果就是,我不告诉你,我不想说。导致妈妈有强烈的无力感。

父母应怎么对待叛逆厌学的孩子 父母要记住这点(1)

而现在妈妈逐渐对孩子放手,接纳孩子,不控制孩子。孩子的心门正在慢慢打开,和妈妈开始表达恐惧了。孩子开了一个特别小的缝隙,妈妈就急于让孩子把大门全部敞开,那么很可能导致这样的后果,孩子咣当一声就会把门关闭,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

最后就会实现自我验证,我不管孩子,不控制孩子,孩子也没好呀,甚至更糟糕,会让自己更加迷茫。

育儿不能着急,必须有牵着蜗牛去散步的心态,才能陪伴孩子面对恐惧,面对悲伤,面对未来。

育儿就是对施教者的救赎,就是通过孩子这面镜子,看看自己内在发生了什么?了解了自己,才能同理孩子,才能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

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是:父母先处理内疚自责情绪,让内耗最少,然后才有能量,陪伴孩子面对恐惧。

02

回到这个问题,孩子睡着了,妈妈开始一系列的自责,都是我做的不好,孩子才会这样,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这是很多妈妈内疚自责的原因,总是全能自恋,认为自己做好一切,孩子就不会出现问题了。

包括我自己也曾经自责内疚过很多次,大女儿保姆带的,留下很多遗憾,2岁上幼儿园。

我曾经在心理骂过自己无数遍,你啥道理都懂,也知道频繁换保姆,对孩子有恐惧,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而你偏偏去上班。

越自责越内疚,情绪内耗越大,越觉得欠孩子很多,还会找证据来验证当妈的失职。

比如,我女儿小时候不和小朋友玩,我就会自责一遍,保姆不让孩子出来玩,所以内向不爱交流,如果我辞职带,孩子肯定不是这样。

小区妈妈和我说,别人的孩子都在玩,而你家孩子保姆和几个保姆聊天,根本不管孩子,孩子特别可怜,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内疚睡不着觉。

当我生完二女儿后,慢慢去观察两个孩子,俩娃的性格差异非常大,爱好也不同。我自责越来越少,我虽然上班,但是晚上一天也没离开过孩子,孩子的成长发展,不应该当妈的全部负起责任。

孩子来自于父母的结合,孩子的性格特征,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基因。父母的知识能力有限,按照自己所能给予的全部爱,去养育孩子,而孩子在养育过程中,也参与了选择。

所以孩子的成长既不是父母的责任,也不是孩子的责任,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合作的结果。

父母应怎么对待叛逆厌学的孩子 父母要记住这点(2)

比如我的两个孩子,两种不同类型,喊俩娃吃饭,两个孩子的回应方式完全不同。

大女儿回应,马上就来,但是她不动,不是看书就是玩玩具,这个马上可能就是5分钟,10分钟,可能会更长。

二女儿回应,马上就来,立马洗手去,洗完手就过来吃饭了。

很显然,二女儿非常配合,非常懂父母心思。

孩子爸爸会说,你到底吃不吃,怎么还不过来。爸爸错了吗?爸爸也没错啊,饭都做好了,你还等着一遍遍叫。

我学了一点心理学的好处是什么?妈妈理解你要看完这页书,理解你还没玩够,但是,你也要学会理解父母,尊重我们的时间,给你5分钟时间,时间到了,没有过来吃,碗收走了。

没有责怪,没有生气,实现双赢。

这样的处理方法对父母要求很高,辛辛苦苦做好饭,已经很累了,你应该喊一声就过来,而孩子看不见,不理解,还在哪儿磨蹭,父母情绪升起这也是必然。

站在孩子角度去想,我就想玩一小会就不允许吗?这值得生气发火吗? 你们不爱我,才这样对我。相互情绪升起,吃饭这件事就会忽略,父母沉浸在孩子怎么这样磨蹭,说多少遍也不管用,孩子沉浸在,父母不爱我。

父母生孩子的气,孩子生父母的气,而这股气没有桥梁打通,甚至没有机会表达,还会压抑内心,不断积累验证。

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又会根据上次经验验证,父母会验证孩子磨蹭,孩子会验证父母不爱,一次次验证,孩子变成问题孩子,父母变成无能家长。父母焦虑孩子问题,孩子感受父母确实不爱。

二女儿类型的孩子,父母一叫,立马就到,父母看到孩子听话懂事,那么就形成良好的印象。对孩子没情绪,还会充满爱,好吃的,给她吃,孩子又感受到爱,这样就形成良好的互动。两个孩子一对比,又会形成反差。

不少多子女家庭父母的偏心,除了父母的重男轻女观念外,同性别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不同,就是每个孩子和父母选择了不同的相处模式,同样的父母养不出同样的孩子,就是孩子参与选择的结果。

学点育儿的好处是什么?对俩孩子的平衡,去理解每个孩子,接纳性格差异,接纳孩子不同回应方式,允许老大慢一点,不去比较谁好谁坏,两个孩子一样去对待。

所以我的两个孩子从来没有感受到妈妈的偏心,她们都觉得自己很重要,哪怕一个苹果她们俩也是一人一半。

现在信息知识越来越多,我们能够接触到原生态家庭,能够学心理学,学脑科科学,也就是能够去了解更多知识。

甚至很多专家的言论,孩子的错就是父母的错,如果你不思考,被动接受了这样的言论,就会全部承担责任。

而这份对生命的沉重责任压力,会更加严厉要求自己,而自己做不到就会加剧内疚自责,看到孩子有点问题,拯救情绪就会产生,甚至要帮孩子解决所有的困难。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也想告诉父母们,在过去养育孩子的路上,我们已经尽力了,过去我们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可能让孩子感受不到爱。

我们只需要承认曾经犯过的错误并纠正,孩子就会原谅我们。这就是打开孩子心门的捷径,让孩子愿意多说一点的方法。

处理了内疚自责情绪,不耗费能量,我们才能陪孩子面对问题。

03

孩子有恐惧是正常的情绪,家长时时刻刻也有恐惧。

比如上边这个问题,之所以内疚失职就是担心当初做的不好,对孩子将来有影响。急于帮孩子克服恐惧,也是担心孩子。

我们的老祖先猿猴,之所以由四条腿变成两条腿走路,那是因为环境的变化,没有果子吃,被迫掉到地下,生存都是问题,所以从开始进化就充满了焦虑恐惧。

人和动物去竞争,到处都是老虎,狮子,猎豹等等,你说哪个动物是好惹的?时刻有生命危险,都可能死去。人类的平均寿命突破40岁,也仅仅100年左右。所以我们基因自带恐惧。

一直有生存恐惧,那么人们在不断进化过程中,想办法填饱肚子,想办法让生命延续下去,不停的思考,所以理性思维进化的速度远远超过情绪部分。

虽然现在已经解决了生存问题,但是原始的恐惧情绪一直存在,所以人们最恐惧的就是自己受到伤害,伤害大了就会死亡。尤其对于孩子来说,很简单,不是生就是死。

女儿遇到一个蜘蛛,她都会担心自己被咬死。

那么怎样去处理孩子的恐惧?唯一的方法就是允许孩子有恐惧,情绪没有好坏,恐惧会来也会走。就像文章开头描述的有时候多,有时候少。就像饿了,想尿尿一样,就像哭笑一样正常。当我们这样去看待情绪的时候,就不会放大情绪的影响。

父母应怎么对待叛逆厌学的孩子 父母要记住这点(3)

我一定要克服恐惧,反而是加剧恐惧,认为恐惧是不好的坏情绪,坏的东西当然不想要,越不想要,越强化。

大女儿保姆带有些弊端,我还可以从保姆身上找原因。比如大女儿小时候怕狗,我认为可能保姆通过狗吓唬孩子了,所以才怕。

二女儿我亲自带大,小时候不怕狗,每天还要去看狗。过了3岁之后,突然之间特别怕狗,现在即便特别小的狗,都吓的不行,必须抱起来才行。这样持续了一年了,每次害怕的时候,我会抱起来,狗过去了,情绪就消失。

今年国庆回老家,她突然不怕狗了,有害怕的时候,妈妈允许孩子害怕,孩子与害怕呆在一起,慢慢就学会观察,其实狗也没那么可怕。

大女儿前段时间看外星人的书,天天害怕被外星人抓走,说抓走会被吃掉,我当时的解释是外星人不会被抓,或者抓走爸爸妈妈会救你,孩子虽然暂时不恐惧了,但是她还是担心万一救不了呢,自己就死了。

爸爸最后给孩子解释,外星人可能会抓走,但是只是研究一下就放回来了。孩子对爸爸这个解释很确定,她说即使抓走了,也没事,研究一下就放回来了,不会死。恐惧消失了。

孩子不需要大道理,她只需要看见和倾听,就像文章开头描述的那样,洪水冲走人,妈妈如果跟一句,确实挺恐惧的,是有些害怕,这样就和孩子共情了。孩子感受到妈妈看见了,才可能分享她的恐惧,也许孩子只是说说而已,不是妈妈想的那么严重。

或者用个询问句,你也是担心自己被冲走吗?孩子就会回应。这样一来二去的聊,孩子的恐惧就会减少,这也是面对恐惧。

而妈妈的建议却堵住了孩子的嘴,爱能战胜恐惧,爸妈这么爱你,你一定会克服,这是多大的压力呀。

让孩子高高兴兴睡觉,孩子难道不知道应该高兴睡觉吗?建议就是否定,让孩子和妈妈聊天,那孩子能聊啥呢?你怎么去接住孩子的话题,这就是父母应该思考的问题。

另外对孩子有效果的是,你亲自经历这样的事情是怎样处理的。你分享自己的经验,孩子会有一种共鸣,妈妈曾经也害怕过,她感觉自己和妈妈一样,恐惧没什么了不起的。

妈妈是这样对处理的,孩子就会想,我应该怎么面对?

思考恐惧,就是面对恐惧。

如果父母都处理不了自己的恐惧,你都没体验过,都没实践过,给予孩子的大道理就是伪道理,你怎么会帮助孩子呢?

育儿最忌讳的寻找一种标准方法,问题随时会变化,而只有观察自己,了解自己,不内疚过去,从过去吸取经验教育,以后少犯类似的错误,这就是进步。

育儿不是焦虑,孩子有这个问题该怎么办?未来没发生,当下去焦虑,又是一种内耗。

专注怎么和孩子一起去面对当下问题,怎么去倾听孩子,怎样去解决问题,给予孩子所需要的爱与帮助,这才是育儿真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