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云祥是怎样练形意拳的(说尚云祥溜达着一圈)

接上文,本篇作为《逝去的武林》中涉及到的形意拳练功秘密的解读之四,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尚云祥是怎样练形意拳的?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尚云祥是怎样练形意拳的(说尚云祥溜达着一圈)

尚云祥是怎样练形意拳的

接上文,本篇作为《逝去的武林》中涉及到的形意拳练功秘密的解读之四

原文:

形意拳也叫行意拳。我们的师祖是刘奇兰(刘翡玉)(注5),功夫出在两条腿上,以身法著称,被赞为“龙形搜骨”(注6)。龙——就是一条大身子,这一支的后人李存义、尚云祥、唐维禄、薛颠均以腿功身法著称。跟李存义比武不要有后退回旋的打算,只要一退,立刻被追上打倒,退无可退。

腿功是站桩站出来的,也是走出来的,..

尚云祥以腿功著称,人称铁脚佛,但是对于腿部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训练,或者像他人想象的有什么运气法。脚裂砖石的奇能,是功到自然成。

李存义当国术馆馆长时,一天有个人背着口大铁锅来了,将锅往地上—放,跳到锅沿上打了套拳。可想其换步该有多快,腿功了得。

他表演完后对李存义说:“不知李馆长能不能做到?”李存义说:“此种技能接近杂技,得专门练,你的腿功如果真好,跟我比比赛跑怎样?”

两人说好,相隔两丈远,一喊开始,那人就跑。如果他跑出十步,李存义仍未追上,就算输了。

原文:

形意拳有八须:顶、扣、圆、毒、抱、垂、曲、挺。每一须对应人体三处,合计为二十四法。

解读:

好家伙,三体式有这么多要求,虽然拳经要求已经很简练了,但从头到脚还是不少,更别提现在很多人侃侃而谈东拉西扯放进去更多的虚头巴脑的要求,让学者无所适从。或者拿个比喻让人去悟,哪能悟的着?顾了头顾不了尾,所以现在很多人练三体式,看似四平八稳很有力度,实际上总是少了点,比如膝要弯曲,弯曲了还要挺起来,这个要求如果看着要求来做,那是做不到的,而最终的结果就是站了个死桩,稳是稳,但不能用,没有一触即发的灵性,没有砸之不落挑之不起的劲意,打仗用不上,还把膝盖压死了。

实际上,这些要求虽然是要求,但更多的是结果,拿着结果去求,等于南辕北辙。画直线垫个尺子,画圆用个圆规,木匠有墨斗,勾三股四弦五,都是简便规范,哪用得着一笔笔去凑?三体式也是如此,形意拳为战场传承之拳,首要是规范标准,全体将士都能练,而且要简便易出功夫,明天就上战场打仗拼命去了,今天三体式还没站好,这哪能行?尚云祥形意拳的练法就是这个尺子圆规墨斗,这里的秘密就是形与意,以形生意,以以调形,把形标准规范,把意言之有物,言下顿悟,这样才是“形意一年打死人”这么高效率的基础,体现了先辈们的智慧,是当今极为罕见的真功。言下顿悟是指明理,这是基础,最怕的是不了解要领内涵,还对要领胡思乱想。当然要练到也需要好好琢磨,下一番功夫才可,形意拳是改形换质的拳,易筋易骨加易髓,不是知道了就完了,还得多练甚至苦练才能功夫精纯上身。最少协调性总得练出来,就好比散打拳击的直拳半天就学会了,但要能打出威力怎么不也得练上一阵?不过只要知道了练法,知道了内涵,就不会胡思乱想乱猜测,就走上了形意真功的坦途!剩下的就是一个字练,才会一日千里!我们也将通过公号把这些功法公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看看。

原文:

我们年轻时(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武术书,你们看了后,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总用口令来标示动作,或是标榜“可用于军营练兵”。

  那时民族危机,国外侵略,武术界的口号叫“强国强种”,希望能为国出力,训练部队上阵杀敌,所以许多拳种在教授时一切趋于简化,向往能一教七八百人,一蹴而就,速成。

  我的老师尚云祥,是个外柔内刚的人,处世精明,不受人骗,可同时又很理想主义。我认识他时,他已年近七十,仍时常像青年一样暴发很大热情。他很爱国,盼望国家打胜仗,教形意拳时,企图一说,听的人转身上战场,就能用上。

  形意拳传说起源于岳飞,本就是南宋时代用来训练士兵的。一定要让形意拳在现代发挥军事作用——当时老一辈拳师都在动这份脑筋。练武术的都爱国,当时管武术叫国术。李存义说:“形意拳叫国术,就要保家卫国。”

  李存义本身就亲自上战场,当国术馆馆长时一直琢磨形意拳的军体化和速成法。尚云祥延续李存义的道路,接着向这方面尝试,晚期所教的拳有了简化的倾向。他这个“简”不是简化拳招,而是想,说一句话,片刻间便令人功夫上身。

解读:

尚云祥晚年所创的形意拳,尚云祥将毕生所学传给女儿尚芝蓉,尚芝蓉先生一生忠于父亲所传的功法,又将全部功法技艺传给了入室弟子刘俊峰先生,刘俊峰老师曾说:“我的妈妈尚芝蓉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完整,原汁原味地将尚云祥的功夫传了下来,没有做任何改动,这是形意拳的大幸,也是中国传统功夫的大幸!”刘俊峰先生完整系统地掌握了尚云祥形意拳的原传技法功法、古老的训练真功,功夫精湛,为当代明师,当然明是明白、开明不保守的明,而非出名的名。大半辈子都在为传承的责任而努力,在我们在京的师兄弟们提出在这个传统文化、传统武术需要振兴的时候,传统武术遭遇信任危机的时候,我们需要站出来,把原来只在门内传承的形意拳真功秘技、原传练法向大众公开,让形意拳走入大众的健康生活当中,让更多的爱好者不走弯路,真正掌握形意真功后,才能真正地了解和客观认识传统武术,才有能鉴别真伪的能力,刘俊峰老师非常支持,弘扬真功发扬光大,这也是我辈任重道远的责任。

从我的体会来看,尚云祥晚年所创的形意拳真真就是战场之拳,技术内涵,训练功法,发劲实战特点等等无不体现了这就是打仗用的拳,而且极为符合古老拳经的论述,其实形意本来就是战场拳,但后来的发展中有些就逐渐失去了一些内涵,而尚云祥形意拳还完整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内容是极为难得的。规范标准,沙场点兵,千军万马齐演练,效率也高,正所谓形意一年打死人!但前提是真正理解了精微内涵。

从尚云祥形意拳的特点来看,无不是体现了打仗用的拳,比如形成了便于长时间作战的气沉丹田,减少消耗提高杀伤力的丹田整劲内劲,战阵推进的沾身纵力、硬打硬进技法,战场上豪气干云的中线决生死,全身拥进上下同打的打法一个劈拳一丈多远,脚下槐虫步趟人则飞,手上钻翻劲沾人即起,都是追求的目标,在古代战场上的应用目的就是打出战阵推进的空间。比如形意拳有十四种打法,等等无不体现了尚云祥形意拳真正体现和保留了战场拳术的精华。再比如尚云祥形意拳独有五行拳,五行刀,五行枪等五行兵器,都是五个动作,除了各有兵器的不同特点外,本质上是一样的,也说明了脱枪为拳不是空话。

还有从训练的细微之处来看,别看细微,但也是出功夫的关键,比如为什么握拳要从小指头开始依次握紧?为何要肘不离肋?出拳为何先奔肘再发?丹田发力到底怎么发?为什么说鹰捉四平?为什么出拳高不过眉低不过心?为什么要发动四稍?肩与胯合到底怎么合?手跟哪个脚对应?等等精微之处蕴含着真正战场拳的奥秘,留着大家练中去发掘,今后也会出一些讲解示范的视频,结合练拳中一说就清楚了。

未完待续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公号:尚云祥形意拳法 ,可以在公号中留言跟作者一剑封喉交流心得,也可以在留言中提出对《逝去的武林》中不解的问题,我试着来解答。另外带来一个好消息,经过半年准备,大家期待已久的尚云祥原传系统功法练法已经在公号中推出,带来原汁原味的尚云祥形意拳练法,揭开形意拳真功内功之秘,经过一年训练,远可以钻翻劲轻松发人,近可打出穿透内劲,重现战场拳之风采,喜欢传统武术的朋友们有福了,欢迎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