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干了什么坏事(他与杜月笙素不相识)
要说起民国时期上海滩风云人物,那我们大都会想到一个人,他便是青帮大佬——杜月笙。历史上关于杜月笙的评价,可以说是褒贬不一的。有人说他坏,但是也有人说他好。但是话说回来,能被称得上风云人物的,其身上肯定不只带有正面的光环,也带有负面的阴影。
不过在杜月笙身上却有着四个鲜为人知的侧面。首先第一点,杜月笙十分重视自己的文化素养。
杜月笙像
杜月笙小时候家里非常的穷,虽然当时一个月的学费不过五角钱,但是他的母亲却都拿不出替他交学费,最后只好停学。而也正是这一段失学儿童的痛苦经历,使得他在成名之后,一直在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在他的家中一直高挂着这样一副对联:“友天下士,读古人书”来时时鞭策自己,让自己进步。此外他还重金聘请了很多说书艺人长期为他讲四大名著,学习历史知识和古人的处事方式。他还勤练书法,他的字写得相当不错。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熏陶之后,他也开始注重起自己的仪表仪态,言谈举止等等。
江湖上曾经传闻说杜月笙是一个青面獠牙的“怪物”,但实际上跟他相处之后才知道,原来他是一个言谈举止都很文雅的“翩翩君子”。
杜月笙坟墓
第二,他非常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他知道,自己小时候想读书,但是家里穷,所以没有这个条件。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自己已经有了这个能力,所以他不能怠慢子女的学业,必须让他们好好读书。有一次,他的儿子杜维藩在一次考试中弃考,杜月笙得知后,狠狠地打了杜维藩两大耳光;女儿杜美如在一次外语考试中考不及格,也被他用鞭子打了十多下。在现在看来,体罚孩子是不对的,但是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拳拳父爱却是溢于言表的。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曾在法租界创办了一所中学,并聘请陈群担任校长。此外,他还在老家浦东耗资十万元建起了“浦东杜氏藏书楼”,至于其他的教育建筑我们就不一一阐述了。
第三,在当时的复杂多变的历史环境下,杜月笙并没有忘记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在抗战开始以后,杜月笙参加了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并担任主席团成员兼任筹募委员会主任。任职期间,他就筹集到了救国捐款150余万元。此外,他还筹集了很多军用物品去支持抗战。不仅如此,杜月笙还直接参与了部分军事行动。后来在上海沦陷后,蒋介石为了阻止日本海军大规模溯江西侵而提出了封锁长江的计划。杜月笙顾全大局,率先指令自己的大轮船公司开出几艘轮船行驶到江面上凿沉。在杜月笙的带领下,其他轮船公司也纷起响应,凿船沉江,阻塞了长江航道,迟滞了日军的进攻。
杜月笙像
第四,杜月笙对金钱看得很淡。当然了,这跟他家财万贯是没有关系的,这主要跟他个人的性格特征有关。因为一个人的金钱观往往不取决于他拥有多少金钱。当然了,这还得看个人怎么想。杜月笙晚年的时候,拿出了很多别人向他借钱时所打的欠条,将其全部烧毁,并告诉他的孩子们不准去追讨余债。但千万别以为这些人欠得少,要知道,这其中仅王新衡一人就欠他五百根“大黄鱼”(金条)。所以在杜月笙去世的时候,他只留下了10万现金分给大家,并在临终前说了一句话:“我是没希望了,但你们还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杜月笙墓地上的几个大字
1951年,杜月笙在香港去世,随即遗体被妻子带到台湾下葬。1952年10月,在其妻子和子女的一番挑选下,最终将其葬于台北县汐止镇(今新北市汐止区)大尖山下。墓园上还有蒋介石的题字——“义节聿昭”,此外还有张群的题字——“誉闻永彰”。其墓旁则有自己夫人姚谷香为伴。
但让人很难理解的是,按道理扫墓这种事情是子女及其后代的事情,但是当杜月笙去世后,只给子女留下十万元遗产,但这根本不够,所以他的子女们要为了自己的生活四处奔波,所以自然就很少对他的墓地加以照料。但是却有这样一位老人,承担起了为杜月笙扫墓的任务,而这一做就是三年。这位老人名叫“李开明”。早年他在路过此地时,看到杜月笙的墓地杂草重生,残败不堪,加上对杜月笙本人的了解,一个曾经叱咤上海滩的风云人物,死后的墓地却变成这个样子,于是这位老人便承担起来扫墓的任务。不仅将杜月笙的墓地上的杂草清理得干干净净的,还在周围种了一些花花草草,看上去很有生机。也正是由于这位老人“心甘情愿”的付出,才不至于导致杜月笙墓地变得破败荒凉!
以上便是一代大佬杜月笙的故事,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感想呢?欢迎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 刘继兴-《杜月笙鲜为人知的四个侧面》
- 《民国趣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