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收尽欲清寒 如饮醇醪难释卷
来源:运城新闻网□冯红寅,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碧云收尽欲清寒 如饮醇醪难释卷?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碧云收尽欲清寒 如饮醇醪难释卷
来源:运城新闻网
□冯红寅
郭昊英,芮城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芮城县文联主席,《古魏文学》主编,一方文学的主将。
深夜,白天的喧嚣褪去,万籁俱寂。我侧卧床头,在一盏小小的台灯下,借助微小的光,翻阅到郭昊英的一篇散文《我的高考落榜》。开篇一句话,“补习一年后,信心十足的我又一次高考落榜了”,就拽住人了;再看兴味不减;继续品读,完全被迷住了,而且深陷其中,欲罢不能,一遍读完,竟如饮醇醪,爱不释卷。
郭主席的这一篇散文,无疑是散文中的精品,夜晚在留恋不舍的朦胧状态中沉沉睡去,早上一睁眼,《我的高考落榜》一文许多细节如同天女散花般铺天盖地向我袭来,一切都还是那么历历在目。能产生如此效果,除了归功于郭主席深厚的文学功底、娴熟的表达方式,多元化的艺术手法运用更是这篇散文艺术上的亮点。
这篇文章之所以成功,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感情真挚,以情动人。文本中以第一人称叙事,处处真切动人。质朴的叙事中把浓浓的感情融于文字之中,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应。
文章中大量的细节描写俯拾即是,让人刻骨铭心。如写“我”落榜时低落、糟糕的情绪:“我的情绪十分糟糕,糟糕到宁可独自窝在家做饭,也不愿到地里干活”“整整一个多月,我家的大门都是从里面紧关着。除了为下地回来一身热汗的父母亲做些简单的饭菜外,其余时间我不是在院子里来回踱步,就是趴在炕沿上写一些漫无边际的诗歌”。这些文字将一个小青年高考失败之后情绪消沉、不愿见人,窝在家里独自舔舐伤口的情景,刻画得栩栩如生。
再如对父子积极商谈去电灌站一事,母亲好像置身事外,不理不睬,在那儿剁猪草。后来“母亲剁猪草的节奏有点加快……母亲剁猪草的响声加大。母亲把剁猪草的刀举过头顶,狠狠地剁在并没有草的木板上,一下,两下,三下!发疯似的狂砍之后,突然一声大吼:‘补习去——不挣钱!’”这位母亲一系列动作虽有点歇斯底里,但又入情入理,一个望子成龙愿望强烈、意志坚如钢的母亲形象赫然挺立在读者心中。前面的“静”,反衬后面的“动”,着力表现出一个身居社会底层又见识不凡的农村妇女形象。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文似看山喜不平。”哪怕是篇幅短小的文章,人们也追求“尺水兴波”效果。文本中运用了“抑扬笔法”:高考落榜——抑;邻家兄长推荐,准备走马上任临时工——扬;母亲竭力反对,力主补习——抑;文章结尾,自己功成名就时,与李县长一番对话——扬。读者在情感的跌宕起伏中阅读全文,获得别样的审美艺术享受。
人物语言相当出彩。文中每一个人物的语言,完全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阅读文章,仿佛置身其间,人物就在眼前,活灵活现。
如:“伢儿在家吗?”邻家兄长的问话,具有方言色彩的口语,包含几分亲切感。又如:“在,老跟女娃一样不下绣楼!”父亲的回答,用口语化的比喻,将一个父亲对儿子眼前处境,既无奈又心痛又夹杂一点责备的语气表现无遗。
再如:结尾李县长的话:“王八儿的,把我闪美了!”看似在笑骂,实则是怜惜。一句话儿,把老县长惜才爱才的情感展现出来。文章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处境,细细品咂,妙趣横生,其味无穷!结尾入情顺理,又出人意料。
另外,对比、衬托手法也是文章出彩的地方。如“我”与“邻家兄长”衣着的描写:“他那米黄色府绸衫像流水一样动人,还有那一闪一闪的手表带是那样的光鲜。而我却蓝格子粗布背心,黑棉织松紧绳裤子,千层底条绒鞋……”通过衣服差别的描写,把一个农家小青年此刻自卑、无助的心态烘托出来。作者惜墨如金,但又表现深刻。
一篇好文章,让人爱不释手,击节称赞,其蕴含的人生哲理,更是让读者受用无穷,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