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类描写的写作方法(我向名家学写作)

人物类描写的写作方法(我向名家学写作)(1)

写作,一直是不少学生的弱项,孩子的写作能力迟迟提不上来,也让许多家长忧心不已。

目前,广大中小学生都很迫切地希望能提高写作水平,提高文学素养。要想达到这个目的,除了从生活中积累经验素材以外,多读一些名家作品,向优秀作家的作品学习,从中汲取写作经验,汲取艺术养料,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接下来,“我向名家学写作”这个专题里,我会从古今中外名家的作品中选取一些富有特色的片段,介绍给大家,加以简单的评点,使大家能从中受益,提高写作水平。

人物类描写的写作方法(我向名家学写作)(2)

人,是文学作品的主要描写对象。成功的文学作品,往往塑造了一个个富有特色的、经典的人物形象,让读者能留下印象深刻。而要描写人,首先要描写人的模样,也就是人的外貌。

人的外貌,首先指人的外部形象,例如面貌、体态、衣着等,但又不仅仅是人物的外部形象,而应该包括人物内部精神的反应,如神韵、情态、性格等等。俗话说,相由心生,便是这样的道理,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应是人物外表和内心的结合和统一的反应。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部作品中对人物外貌的描写。

我吃了一惊,赶紧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

人物类描写的写作方法(我向名家学写作)(3)

小市民杨二嫂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面容描写“薄嘴唇”,表示这是一个善于说话,惯于应酬的女人;“两手搭在髀间”、“张着两脚”的姿态,显示出他的世俗和放肆,圆规的比喻,极具画面感,生动而又讽刺。

一个小小的、胸脯丰满的年轻女人,贴身穿一套白色的布衣布裙,外面套一件灰色的囚大衣,活泼地走出来,站在看守的旁边。她脚上穿着布袜和囚鞋。她头上扎着头巾,明明故意地让一两绺头发从头巾里面溜出来,披在额头。这女人的面容显出长久受到监禁的人的那种苍白,叫人联想到地窖里储藏着的番薯所发的芽。她那短而宽的手,和大衣的宽松领口里露出来的丰满的脖子,也是那种颜色。两只眼睛又黑又亮,虽然浮肿,却仍旧放光(其中有一只眼睛稍稍有点斜睨),跟她那惨白的脸儿恰好成了有力的对照。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人物类描写的写作方法(我向名家学写作)(4)

关晓彤挑战列夫托尔斯泰《复活》中玛丝洛娃一角

玛丝洛娃是列夫托尔斯泰名著《复活》中的女主人公。她原本是个善良、质朴、天真无邪的少女,自从被聂赫留朵夫蹂躏和抛弃后,流落为妓女,又不幸被诬告为毒害人的凶手,陷于冤狱之中。

上面节选是小说中她第一次露面时的外貌描写。“依旧放光”眼睛,依然保留着昔日的善良纯真;苍白的面色和故意让它溜出来的“一两绺头发”,显示出她长期侮辱迫害和曾堕落过的痕迹;而非常有生气而带点斜睨的眼睛,则隐含她对社会的不满和蔑视。寥寥数笔,外貌与灵魂融合,使读者如见其人。

外貌描写的手法多种多样:有静态的、动态的;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有工笔画似的细致刻画,也有粗线条的勾勒。但无论哪种手法,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推动行文,而不是为描写而描写。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下一篇,我将为大家介绍局部特写突出人物情感的方法,让你笔下的人物脱颖而出,熠熠生辉。觉得我的分享有用、喜欢的朋友们记得关注我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