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死后无醉客(不因采石江边月)

数千年来,国人都活得十分在意,天子在富有四海后又琢磨着仙福永享寿与天齐;权贵富豪则专注保健养生,希望延年益寿享尽人间荣华富贵;普通百姓在解决温饱问题后,也琢磨着吃些补品,身体健康。

其实,皇帝老儿寻求不老仙丹,有钱人讲究吃人参,没钱人将就喝萝卜汤,大家各行其事,迷信各种补品的心思却一样。秦汉时,人们青睐的补品是五石人参,魏晋时则以服五石散为风尚,说是进补,其实服用的东西都不是放心食品,其成分均不同程度含有毒物质,少量服用则有扶强助阳之功效,偶尔吃一吃尚无大碍,一旦过量势必造成严重后果。服用五石人参与五石散后人体的反应,和今天不良青年嗑药后差不多,五心如焚,烦躁不安,出现幻听幻觉,非得歇斯底里发泄一番才可以。

李白死后无醉客(不因采石江边月)(1)

到了唐王朝时,人们对丹药的热爱逐渐近于痴狂。进补的丹药俗称“大药”,有钱有权的人都是忠实的消费者,一些人不但买来吃,更有的人干脆自己动手炼制。许多帝王将相死于服食“大药”,但更多的是前仆后继,诗仙李白也喜欢这个调调。李白有诗云“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其实寻仙是假,寻求不死仙丹是真,在登上泰山之巅后,他仰天长啸“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渴望长生,希望写出更多的惊世诗作,李白心甘情愿作小白鼠服食了许多“大药”。结果弄巧成拙,人没有羽化登仙,身体首先出现了一引起慢性中毒的症状:胸背生痈、脓疮腐化、胸壁穿孔,最终因此而导致了死亡。

关于李白之死,《新唐书·李白传》载:白晚好黄老,渡牛渚矶至姑熟,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新唐书》中只说了李白的死,但死因却不去提及。《旧唐书-李白传》则说是“竟以饮酒过度死。”修于五代时的《新唐书》说李白死于酗酒过度大概是为晚唐诗人项斯的《经李白墓》诗“夜郎归未老,醉死此江边”误导所致。宋人修《新唐书》推翻了李白死于酗酒的说法,却避而不谈李白死因完全是出于为贤者讳的缘故。

李白死后无醉客(不因采石江边月)(2)

野史中李白死于溺亡,据《唐摭言》记载,“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直到今天,当涂县江心乡仍有“宫锦村”,马鞍山采石江边李白墓侧则有“捉月台”等遗迹可证其说。

仔细推敲,野史的记载也不完全正确。诗可证史,白居易诗《李白墓》云: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李白死后无醉客(不因采石江边月)(3)

白居易所处的时代距离李白殁后不久,李白的墓居然已成荒垅,可见采石江边的李白墓乃是藁葬。藁葬就是“死而不吊”的草葬,按照《礼记》的说法,“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不管李白溺亡是意外失足落水还是自寻短见跳江,都是非正常死亡,属于三不吊范围,史官无法明言,只得语焉不详了。

宋人梅尧臣一首诗还原了李白死时的情形:“采石月下闻谪仙,夜披锦袍坐钓船。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但从李白自己的诗中分析可知,晚年的李白深受病痛折磨,才六十岁已经是苍髯病衰之相,揽镜自照,李白不禁感慨:“问影何枯槁”(李白《揽镜书怀》)?

李白死后无醉客(不因采石江边月)(4)

李白死于溺亡,但导致他溺亡的原因则是“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皮日休《七爱诗》)。服食“大药”导致的药物中毒折磨的李白痛不欲生,解轻病痛的惟一方法就是狂饮。只有醉得不省人事,身心麻木,才会暂时忘记病痛的折磨。疾病与酒精令李白形神枯槁,神志不清,醉酒失足落水,或者选择轻生摆脱疾病无休止的折磨都有可能。

一代诗仙居然死于嗑药,这个结论自然不能为人们接受。后人们更愿意相信李白是真的成仙了——“不因采石江边月,那得骑鲸去上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