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内心强大的七个表现(内心强大的6个表现)
内心强大,一个听来让人向往,但又有些抽象的词。
也正因为是抽象的,人们会用自己向往的各种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来解释这个词:比如坏情绪从不过夜;边界感清晰,白天为工作烦恼晚上仍然能开心干饭;可以完全不顾他人眼光做自己;「杀不死我的,终会让我更强大」。
从心理学的角度,这些解释都有道理,但也存在一些误读。今天,我们总结了几条跟「内心强大」相关的心理能力,一起来看看吧。
01
能够接纳和表露脆弱
认为内心强大就是不表露负面情绪,这是一个大误解。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脆弱的世界里。布芮尼‧布朗曾在 facebook 和 twitter 上发出过一项征集:你怎样定义脆弱?什么会让你感受到脆弱?1.5 小时里收到了150多条回复:
约某人出来,等医生回复,被裁员,裁掉别人……
你看,脆弱不是弱点,只要你有珍视的人和事,就离不开脆弱感。
能够表露脆弱,恰恰是一个人自我价值高的表现:因为相信自己值得被认真对待,一个人才能够冒着不被接纳的风险,袒露自己真实的一面——而能够这样做的人,往往也更容易收获真实的关系,获得真实的爱和归属感。
02
用一种直接但不伤害他人的方式表达愤怒
想象这么一个场景:有人在公开场合说了一句冒犯你的话,让你感到很不舒服,这时候你会怎么做?
在边界被侵犯时,内心强大的人既不会委屈自己忍让顺从,也不会咄咄逼人,用破坏性的方式攻击他人。他们会选择「正面反击」——用心理学的概念讲,就是「自信愤怒」( Assertive Anger ):
用一种直接但不伤害他人的方式表达愤怒,包括指出他人应付的责任、设置惩罚机制等。
正面反击不同于攻击。回到上面的场景,自信愤怒的人可能会直接跟对方表达:我觉得你刚刚那句话不太妥当,让我觉得不太舒服。不需要压抑自己的情绪,也不一定要引发进一步的冲突。
而能做到自信愤怒,背后是对自己的情绪有充分的尊重:相信自己情绪的正当性,不羞于表达它。仅仅这一步,就能让他人感知到你的边界了。
03
稳定的自我价值感
要看一个人是否拥有稳定的自我价值感,关键标准是那个「自我价值最低值」:关键不在于当 ta 取得成绩、被认可时会有多自信,而是在于表现没那么好、被拒绝被否定时,也不会否认自己的价值。
这种稳定意味着,当可能撞击到自我价值的事件发生时,一个人内部对自我不被动摇的确认感。一个具有稳定自我价值的人,可能会有这些表现:
◍ 即使「不够好」,也相信自己有价值
自我价值感不同于自信。自信更多指一个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某事,比如可以完成一项工作、擅长某项运动。而自我价值是一种可以不被这些事影响的底层信念。一个人完全可以在某个方面不自信,当仍相信自己有价值。
◍ 不会把自我价值寄托在一个单一的维度上
如果我们自己也把自我价值寄托在一个单一的外部维度上,比如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就是有价值,女人要有人爱才是有价值,孩子优秀父母才有价值……就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价值感的崩溃。内心强大,意味着一个人有主动构建的价值体系,这个机制慢慢成熟,一个人就会更少地依赖外部来确认自己的价值,在波动的评价中保持稳定的自我价值感。
04
可以忍受不确定
你有没有过那么一种被生活「卡住」的感觉:面对巨大的变化和不确定,因为太担心未来会发生不好的事情,所以一直无法做出选择和行动。
因为我们的大脑本身就是厌恶不确定的,这让我们习惯追求稳定和控制感,并本能地觉得「确定的就是好的」。
这会带来一些好处,比如感知和规避必要的风险;但有时,过于排斥「不确定」,也会让我们无法改变、或是错过一些对自己很重要的东西,比如:
◍ 因为不知道离开现在的关系会发生什么,哪怕这段关系让自己很痛苦,也不愿提分手;
◍ 因为太想做出一个「正确」的决定了,反而一直做不出决定,错过了时机……
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是需要学会跟不确定共存的。而和不确定共存的唯一方法,可能就是:
能够承认不确定就是唯一确定的事,然后去做那些能真切让自己感觉在活着的事。
05
有「自我依靠」的能力
刘瑜在《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里,说网友问她如何克服孤独,她说自己没什么好办法:「这些年来我学会的,就是适应它。适应孤独,就像适应一种残疾。」
欧文 ·亚隆把人的孤独感分为三种:心理孤独、人际孤独和存在性孤独。这其中,前两者都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善的,而存在性孤独是无法消除的,因为孤独就是我们作为人天然的处境:即便是和别人有着最圆满的沟通,或者有最高程度的自我知识和自我整合,这种孤独也不会消失。
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是可以在这种无法消除的孤独中发展出「自我依靠」能力的人。
自我依靠的前提是接纳和承认自己天然是孤独的这一事实。正如刘瑜所说,有时候,人所需要的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你意识到自己不能依靠任何人得到快乐。它会让你心平气和,让你只能回到自己的内心。
自我依靠,还意味着一个人能有为自己负责和自我创造的能力:可以独立为自己做出选择并承担责任,可以在自己构建的生活中感受到充实。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正如亚隆所说:「自我创造的行为本身蕴藏着深深的孤独感。」但这种孤独感也会孕育出更坚实的自我,它会让我们能够看到他人的孤独,从而跟他人建立更加深刻的联系。
06
可以从困境中成长
剧作家廖一梅曾说过:人应该有力量,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地里拔出来。心理韧性(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就是这么一种能力,APA(美国心理协会)对它的定义是:
在逆境、创伤或重大压力来源(比如家庭和人际关系问题、严重的健康问题或工作和财务的变动)来临时,可以很好地适应,甚至收获深刻的个人成长(比如价值观更坚定、更智慧、更好的人际关系)。
目前大多数研究都认为,心理韧性不是天然具备的人格特质,而是一个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逐步发展起来的心理能力。这意味着,它是可以后天习得的,比如:
◍ 让挫折本身变得可控:当生活中面临压倒性的压力时,有韧性的人会从中找到自己可控的部分,并赋予这个过程以意义。
◍ 学会照顾自己和求助:比如比较好的身体素质,足够的社会支持,能让身心得到放松的物理空间等等。
最后想说:心理韧性不代表没有痛苦。事实上,建立心理韧性的过程可能会遇到相当严重的情绪困扰。
承认自己的痛苦,本身就是「内心强大」的一部分。如果你走出来了,请好好感谢那个「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地里拉出来」的自己。如果还没有,不必否认你的痛苦——能够强大是一种能力,但承认痛苦本身,或许需要更大的勇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