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全译本批注(海底两万里法)

《海底两万里》[法] 儒勒·凡尔纳 著 陈筱卿 译

主角

巴黎博物馆教授阿罗纳克斯先生, 是一个博物学家,喜欢研究海洋。

反派

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艇长是小说中的反派。他完全生活在海上,有一艘钢铁铸造的完全靠电力来行驶的艇。在当时的海面上靠烧煤来行进的船根本无法和鹦鹉螺号相比拟。鹦鹉螺号在海底行驶,只在储气仓里的空气不足的时候才到水上换气,而且船上一切吃的穿的均来自大海,他们自己制造。科技相当先进。没有人知道尼摩艇长是哪国人,只知道他对陆地上的人充满仇恨,此人充满智慧,博学多识,声称与陆地上的人类老死不相往来,并且有他们自己的海底珊瑚墓地,艇上的人死了以后,都葬在那儿。艇上有来自海底的无数珍宝,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外人听不懂。

冲突

这是一个发生在尼摩艇长和阿罗纳克斯教授、教授的仆人——孔塞伊、加拿大捕鲸手——内德·兰德之间的冲突,后三者想离开鹦鹉螺号回到陆地上去,而尼摩艇长不允许陆地上的人知道鹦鹉螺号的存在。

故事背景

1866年海上发生了一件怪事,闹得满城风雨。当时不少航行船只在海上发现了一头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并有航船遭到这头怪物的袭击。出于对航海安全的考虑,也是在公众的呼吁下,由美国派出一艘战舰对怪物进行追逐。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应邀参加了这次追逐行动。结果,追逐怪物的战舰反被怪物追逐,并遭到怪物的凶猛袭击。阿罗纳克斯教授及孔塞伊和内德·兰德落水,被怪物——鹦鹉螺号救起。

情节

阿罗纳克斯教授及他的两个伙伴被抛出亚伯拉罕·林肯号,囚于鹦鹉螺号,以时间为横轴,以地球的经纬度为纵轴,十个月在海底跑了两万里,穿越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和北冰洋的时候为我们展示了奇妙、壮观的海底世界!

由于阿罗纳克斯教授是个博物学家,所以他在船上一刻也不闲着地开始了他的研究和写作;孔塞伊喜欢分类学,他对海洋里所见的动物进行分类;思乡最心切、最渴望回到陆地的是内德·兰德,无数次的和他的伙伴讨论如何逃离鹦鹉螺号。

整个艇上的吃住都很现代化,但始终笼罩着一股神秘的气息,尼摩艇长有时好多天都不见,船上到底有多少人,他们一点也不知道。

阿罗纳克斯教授为我们描述了尼摩艇长带领他们怎么海底打猎;艇上的水手死后埋葬在珊瑚墓地的过程,海底珊瑚有多么的壮观;沉没的亚特兰蒂斯城在海底是什么样的;如何通过不为是世人所知的苏伊士海底隧道;如何穿越大冰盖到达南极点的;返回向北时受困大冰层差点因缺氧窒息于鹦鹉螺号;一条大章鱼拖住了鹦鹉螺号,艇上的人包括教授及伙伴都加入了大战章鱼的行列,场面激烈恐怖,亲眼目睹一个艇员被章鱼的触角卷走;三人又亲眼看到鹦鹉螺号对人类的铁甲舰复仇者号进行了有力的报复,使全体船员沉入海底的可怕情景;见到了由于战争和海难沉没在海底的船只,尼摩艇长在海底船只上收获了无数的珠宝;教授对每到一处的海底有特色的精灵都进行了精彩详细的记述……

当鹦鹉螺号行驶到大西洋时,尼摩艇长带领教授三人到达了他们的海底煤矿,很遗憾艇长没同意教授参观他们是如何采煤的。“鹦鹉螺号需要电来作为动力,需要燃料来发电,需要钠来生产燃料,需要煤来生产钠,需要煤矿来开采煤。”此刻他们位于海平面10米下一个已经熄灭了的火山中心,教授三人进入了一个大洞穴参观,这里有小灌木,几棵大的树,向阳花、芦荟、菊花、紫罗兰,依然香气四溢。“花香是花的灵魂,而水生植物的花,色彩绚丽,却没有灵魂!”一行三人来到一株龙血树下,树上竟然有蜂巢,内德·兰德收集了好多蜂蜜。蜜蜂不是火山中唯一的动物,还有一些猛禽在各处翱翔盘旋,例如肚腹呈白色的鹰和叫声尖厉刺耳的红隼。内德打了数只,回到艇上食用。

还有好多精彩的片段,不再赘述。

高潮

内德·兰德让阿罗纳克斯教授去和尼摩艇长挑明放他们回陆地,遭到否决,于是三人决定逃跑,当天夜里在挪威海岸遭遇迈尔大漩流。人所共知,海水涨潮的时候,佛罗埃群岛和罗佛丹群岛中间夹着的那股汹涌澎湃的水流,势头凶猛,锐不可当,它在这儿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流,惊涛骇浪从四面八方猛扑过来,船只一旦被卷入,绝无生还之可能。这个大漩流被人恰如其分地称为“大西洋的肚脐眼”。这个大漩流吸力大得无可比拟,在其周围十四五公里的范围内,任何东西都逃脱不了它的巨大吸力。被它吸入“肚脐”内的不仅仅是船只,还有鲸鱼,甚至是北极的白熊。

鹦鹉螺号被它的艇长无意之中——或者也许是有意为之——给引到了这个大漩流中来,当时教授三人正处在逃跑的小艇中,无法再回到鹦鹉螺号,“只听见咔嚓一声,螺丝掉了,小艇脱离了艇槽,如同一块被投石器投出的石块一样,被抛到漩涡里去了”

结局

当教授苏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和他的伙伴已经躺在罗佛丹群岛的一个渔民小屋里了。

鹦鹉螺号后来怎么样了?尼摩艇长姓甚名谁?他为什么对陆地上的人类充满了仇恨?无人知晓!这个没有揭开的谜让作为读者的我挺遗憾的。

主题

儒勒·凡尔纳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蕴含着鲜明的正义感和广博的历史、地理知识,不仅可以激发读者一往无前的探险精神,还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一一一叶菩提

海底两万里全译本批注(海底两万里法)(1)

海底两万里全译本批注(海底两万里法)(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