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宣教(关于世界肝炎日)

1

世界肝炎日

(World hepatitis day,

WHD)的由来

为纪念乙肝病毒的发现者及第一个乙肝疫苗的发明者Baruch S. Blumberg博士(1925–2011),2010年第6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全体成员国通过设立世界肝炎日 (WHD),并选定Blumberg博士的生日7月28日作为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定的八个针对特定疾病的官方世界卫生日之一,旨在提高人们对病毒性肝炎危害及疾病负担的认识、了解可以采取的措施并通过行动来预防感染提供了一个机会,鼓励全球范围内为对抗病毒性肝炎而付出努力。

2

Baruch S. Blumberg

博士的生平及贡献

世界肝炎日宣教(关于世界肝炎日)(1)

纽约客(New Yorker)Baruch S. Blumberg博士

Blumberg博士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二战中Blumberg在美国海军服役。退役后回到家乡,1951年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并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又于1957年在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返回美国的Blumberg博士于1957-1965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工作。

“具有极大的好奇心和精力”是Baruch S. Blumberg博士最显著的个人特征。作为科学界的领军人物和伟大的人道主义者,这位“纽约客”曾前往世界各地的偏远地区,于 1964 年在澳大利亚土著民的血液中发现了乙型肝炎抗原,并随即和他的团队开发了相应的检测方法,从而使感染者能被诊断、输血安全得到保证。他和他的同事于1967年发现了这种病毒,并于1969年发明了第一种乙肝疫苗,通过接种不仅可预防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且可预防肝癌的发生,乙肝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有效预防肿瘤发生的“抗癌”疫苗。

世界肝炎日宣教(关于世界肝炎日)(2)

1976 年,Blumberg博士因发现乙型肝炎病毒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Blumberg 博士将他的大部分科学生涯都奉献给了乙肝防控事业,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从1992年到2011年去世,一直以杰出学者任职于“乙型肝炎基金会”的科学和医学顾问委员会。生前他不仅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医学和人类学教授,也是费城Fox Chase癌症中心的高级顾问。1999 年,他受邀担任美国宇航局加利福尼亚州天体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和总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宇航局生物学高级顾问。

3

WHO世界肝炎日的历年主题

世界肝炎日宣教(关于世界肝炎日)(3)

2011: Hepatitis affects everyone, everywhere. Know it. Confront it.

肝炎无时无处不在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了解它、面对它

2012: It's closer than you think

肝炎比我们认为的要更近

2013: More must be done to stop this silent killer

必须采取更多行动来制止这个沉默杀手

2014: Hepatitis: Think Again

2015: Prevention of viral Hepatitis. Act now

2016: Know Hepatitis-Act now

2017: Eliminate Hepatities

2018: Test. Treat. Hepatitis

2019: Invest in eliminating hepatitis

2020: Hepatitis Free Future

2021: Hepatitis can't wait

2022: We can’t wait 不再等这就去检测

世界肝炎日宣教(关于世界肝炎日)(4)

4

Baruch S. Blumberg研究所

世界肝炎日宣教(关于世界肝炎日)(5)

Baruch S. Blumberg Institute由乙型肝炎基金会于2003 年成立,是一家独立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成立时的所名为乙型肝炎基金会研究所,为纪念基金会的共同发起人和诺贝尔奖活动者Blumberg博士,2013年改为现所名。研究所围绕慢性肝炎、肝病和肝癌等常见研究主题的药物发现、生物标志物发现和转化生物技术等研究,并提供一个有利于互动、协作和专注的环境。尤其在乙型肝炎和肝癌的研究方面,已成为美国领先的转化研究中心之一。

5

Blumberg博士与中国

1977年10月,Blumberg博士应中华医学会邀请首次来我国访问,在上海参观交流期间就乙肝病毒的发现及结构作了两次学术报告、一次座谈讨论。“Blumberg教授在沪学术活动简介”一文对此做了记录。2006年2月25日Blumberg博士再次莅临上海,在学术报告中特别强调了提高民众对乙肝危害的认识、及早诊断、预防传播的要求。期间,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魏来教授组织了学术活动,以纪念“乙型肝炎发现30年”。

6

乙肝与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

世界肝炎日宣教(关于世界肝炎日)(6)

陶其敏教授在自身试验自己研制的乙型肝炎疫苗,右二为冯百芳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研发了我国最早的澳抗检测试剂和最早的血源性乙肝疫苗,为乙肝病人的诊断、保障输血安全及疫苗接种预防乙肝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73年陶其敏教授和冯百芳教授一起,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表面抗体的检测方法,从而使我们能够了解中国乙型肝炎的感染率和临床上对乙型肝炎的诊断;1975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支乙肝疫苗,并在同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HBV DNA检测方法;1984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个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参比品交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用于乙型肝炎核心抗体的检测。

写在最后

世界肝炎日宣教(关于世界肝炎日)(7)

我国既是曾经的肝炎大国,在1992年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普种之前,每两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被乙肝病毒感染过,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占全人群的10%。由于适龄孕妇的高表面抗原携带,母婴垂直传播和婴幼儿期的暴露使5岁以下儿童的慢性乙肝感染者达到了9.76%。HBV感染的高流行不仅导致我国有众多的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患者,也使我国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例占到了全球的50%以上,给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以至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肝炎大国的帽子被紧紧地扣在国人头上。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国人特别是我们这些从事乙肝病原学及致病机制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及防、诊、治的疾控及医务工作者,对乙肝病毒的发现者Blumberg博士总有种另样的感情。

故此,在写完上述小知识后,我决定驱车前往费城60公里外的多伊尔斯顿小镇,去亲眼目睹下Blumberg研究所。当下正值Omicron变异株肆虐之时,带着对Blumberg博士的崇敬之心拍照留念后我这个不速之客离开了小镇,未与研究所的朋友或学生联系。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过。

来源:片警实验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