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祭祀文化(民俗察哈尔蒙古族的祭祀习俗)
祭火
察哈尔人与全体蒙古人一样,尊火为火天、火神母,每到腊月二十三日晚上祭灶。察哈尔也有不少人在二十四日祭灶的。对此有两种说法:一是某氏族首领在当朝应差,腊月二十三日未能赶回来,便在二十四日祭祀了。如正白旗羊群的布和努特氏,镶黄旗牛群的希安宝氏。另一个是从前察哈尔某旗群一官员的贵夫是二十四日祭火氏族的人,因此该官员的氏族也随其夫人家族习惯,改为二十四日祭火。
祭灶是察哈尔蒙古族的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其隆重程度不亚于过大年,因此也有过小年的说法。为了早做准备,在大、小雪之间卧羊时,就要把祭灶用的羊胸叉专门切割下来。宰杀祭灶羊时,将胸骨以下的肚肉留得宽一下,肥肠也要留长一些。将肥肠同左右腿的胫骨、右前腿的四根长肋骨,以及护肚油一道,包在胸叉骨凹槽里,用肚肉裹住储藏备用。
察哈尔蒙古族早先也是住蒙古包,从事四季轮牧的畜牧业生产,住房屋定居是明末清初大量垦殖以后的事情。随着居住条件的变化,祭火也由火撑子(图拉嘎)移到灶台(昭哈)。因此,虽然祭火基本礼仪和程序没有大的变化,如果是在图拉嘎(火撑子)里祭火,只有牛粪或羊砖即可。
祭灶日中午一过,户主便开始做祭火准备。首先要修饰祭灶用的羊胸叉,用快刀从煮熟的胸骨柄尖将骨肉剔离,由心窝处割向两边,从肋尖绕肚皮边沿割成一指宽环状长条,而又不割断。再将肋间肉剥去,把沿肋尖割成的肚肉环套在胸骨柄尖上,用羊毛搓成的毛线或棉白线从胸骨柄开始正绕三圈,从下沿左侧浮肋绕三圈,再沿右侧浮肋绕三圈。这样做的目的是,把羊胸叉骨做成“小蓬船”样子。传说火神就是用这船度过天河的。然后再把从胸叉骨剥离的肚肉和肥肠等放入招福桶备用。接着把剔肉后的胫骨、四根长肋骨以及金银纸做成的元宝、九只香、九根针茅草放入胸骨凹处,用护肚油罩住,并在三个角上分别插上一个灯芯,用黄油灌成灯盏。在察哈尔一些地方,也有将胫骨、四肋不剥肉而放入招福桶招福,却不用于祭火的习俗。招福桶仅用于盛奶或在神龛附近使用,切忌不得外借,不得接近血污。也有的地方将九只香、九根针茅草,以及四色布条和金银纸做成穗子,放在用护肚油包裹的船型胸叉骨上祭火。
还有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做好祭火用的“阿木苏”粥(什锦粥)。在煮过胸叉骨的肉汤里,放入小米、奶、肚油熬成稠粥,然后再放入枣、葡萄干,煮熟即可。在四个小碗里盛上“阿木苏”粥,待凉后倒扣在四个小碟中,顶端压个小坑,中间插上用龙须草(蒙语叫郭夏)做的灯芯,灌上黄油做成灯盏。然后垫脚石上白纸或黄表纸,放在灶的四角。用禄马风旗的五种颜色中除了红色以外其余四种颜色的布或绸,裁成一指宽,一拃长的条子,并按蓝、黄、白、绿的顺序夹上金银纸,与护肚油一道用线扎成五份穗子。一份放在胸叉骨上,另外四份放在灶台四角的粥碟下。这里不用红色,是因为红色是火的本色,有尊崇之意。
还要准备一些酒、枣、油脂、黄油等祭献物备用,祭献勺平时不能用于舀茶、饭,而要用哈达包着放起来。
祭灶前,全家都要换上新衣服,妻子媳妇们要戴上头饰。祭灶开始后,先为家中的神像供佛点燃佛灯和线香,然后将燃有薰香的香炉在人们手中,顺时针传递三圈,这是在进行祭火前的净火礼。然后开始诵念祭火经,喇嘛或俗人均可诵念。
开始念祭火经时,如果是在蒙古包内,户主站起来在图拉嘎内的粪火上,将劈好的木条,按东西南北的顺序,一条一条地摆成井字形,剩余的一条放在北面。然后点燃胸叉骨上的三盏灯和图拉嘎四周的粥灯。户主跪着举起船形胸叉骨向包门方向口念“好瑞”转三圈,又向图拉嘎转三圈,接着小心地将胸叉骨放在熊熊燃烧着的胸叉骨上,并行三跪九叩礼。祭胸叉礼结束后,孩子们跑到院里燃放炮竹。如果是在房屋内祭火,就要搬开灶上的锅,灶台四角放上彩条穗,上面放好阿木苏粥灯。灶内架好牛粪或羊砖点燃烧旺即可,其他礼仪同图拉嘎祭火一样。
户主向灶神行跪拜礼时,要往火里投进准备好的酒、枣、肉等祭献物,由主妇或媳妇开始,众人依次献祭品行跪拜礼。而有身孕的妇女不祭献也不行跪。然后由户主将准备好的彩条穗,沾上供酒扔进火里,从图拉嘎东南支柱开始,用祭献勺挖出“阿木苏”粥上的灯盏投入火里,并按顺时针方向,每逢图拉嘎支柱叩拜一次(共四次)。与此同时,其他包房内的火灶也要点火祭献羊寰椎骨、黄油、酒等。在察哈尔地区的祭火仪式中,还有祭羊寰椎骨的习俗。户主将以前吃肉时留下的羊寰椎骨拿出来,椎管里填上黄油或脂油,用护肚油裹上,上面放上彩条穗,口念祝词:“神赐肥羊的寰椎骨,脂油装饰的寰椎骨,祭献咱家的吉祥火,保佑平安年年富。”
这时候,大家开始围坐在图拉嘎周围或炕桌周围,由司祭人举着招福箭诵念祭火经文(有蒙文的也有藏文的)。户主在其前面单腿盘坐,膝上放着招福桶,年长者捧着牲畜的吉祥袋和哈达,参加者人人手举盛有糕点或奶食的碟子或盘子,随着诵经的节奏顺时针方向旋转招福。招福仪式结束后,给小孩们分食灌肥肠。一人领头说“好瑞,好瑞,招来的福禄多不多?”部分人回答说“很多、很多”。随之大伙跟着说“福禄长久,吉祥永存!”接着,将剩余的祭献物和为祭火准备的东西全部投入火中。大伙兴奋地说着:“今天的火真旺,来年一定兴旺”等招福的话语,一片欢腾。
一户的祭祀结束后,就要向参加者献茶敬酒。习惯上,一个浩特有多少户人家都要轮着参加祭祀。因此,不会出现饮酒太多而喧哗吵闹或醉卧室外的现象。每到一家也只敬三杯,喝一杯。接着将火神的恩赐——全羊、注肉和“阿木苏”粥端上来,让大家品尝食用。这时下一家提出邀请:“请大家参加我们家的祭祀吧”。祭火仪式将一户一户地继续进行下去。祭火仪式后的三天内,忌讳往外拿或借东西。如遇必须往外拿东西的时候,先放到院里,然后外出时顺手带走。
腊月二十七,将招福桶里的食物端上来,分给自家人食用,忌讳给外人品尝。也有的地方是正月初一才打开招福桶食用,据说是火神上天面见天神,往返需要七天七夜,除夕夜才能带着长生天的谕旨返回。故有初一打开招福桶食用的习俗。(图:马春)
(来源:《察哈尔民俗文化》、正蓝旗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