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征文稿(俐姐写作本周时评)
Hello everybody
中文写作难不难?难~~
论说文怕不怕?怕~~
最怕写跑题!最怕没观点!
最怕没素材!最怕没话说!
没关系,放轻松,俐姐帮你来解决。
素材从何而来?—— 积累
观点从何而来?—— 思考
近年出题口味?—— 社会热点,民生关注
从热点下手,看最强时评!
每个热点,由俐姐精选时评文章,全部出自主流权威媒体,并将要点语句加注,供大家快速阅读与吸收。
日积月累,必有成效。
热点话题:垃圾分类
背景新闻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推进垃圾分类取得积极进展。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俐姐说】:
了解分类知识,培养生活习惯
垃圾分类,也该成为一种时尚
精选评论 → 1
随着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垃圾分类早已不是陌生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不少垃圾分类点形同虚设。如何让垃圾分类成为全民行动?不少地方提供了有益探索。
江苏扬州推出“互联网 垃圾分类”数据平台,市民可以利用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广东东莞将回收的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向居民免费派发;上海闵行开展行动,基层党组织安排志愿者轮流值班,指导垃圾投放。
推广垃圾分类,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人员投入、经济补偿等举措来撬动行为模式的改变,从而深化认识、培养自觉。
网络支付、健身塑形、旅游休闲等固然是生活方式改变的缩影,垃圾分类、节约用水、低碳出行等又何尝不应成为时尚?
小习惯透视大文明,举手投足、点滴之间最能看出绿色生活的水准、公民意识的高低和社会文明的成色。有决心也有知识,有态度更有行动,文明才能成为生活的主基调。
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05月12日。
作者:石羚。原文有所删选。
精选评论 → 2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进行,会有更多的人口进入城市,解决好垃圾分类问题刻不容缓。
政府不仅要担负起自身责任,更为重要的是促进民众形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生活习惯。因此,应该来一场垃圾分类的全民教育,培养民众垃圾分类的意识。
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首先应该让民众学会辨别垃圾。在最为基础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垃圾分类上,不能分清的人依然不在少数;更别说更加细致的分类。应按照国家制定的垃圾分类标准,向民众宣传普及各类垃圾知识,让民众在家中就可以对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最终方便回收。
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应该让民众认识并享受到垃圾分类的好处。垃圾分类对于环保有着重要意义,而普通民众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要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对于环保的好处。
广东东莞某社区将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回收,厨余垃圾经过处理之后成为有机肥,社区就每个月向居民派发一次有机肥,供大家在栽花种草时使用;有更多需要的居民可以直接向社区提出,随时领取。由于在处理垃圾的同时也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个社区的居民更有动力参与垃圾分类。
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应该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实践中。这个参与,不仅仅是让民众成为垃圾分类的执行者,也要吸引民众成为垃圾分类的传播者。比如可以邀请民众参观垃圾回收厂,邀请民众对垃圾分类建言献策……让民众培养主人翁意识,真正把垃圾分类当成自己的事,这样垃圾分类才能长期坚持下去。
进行一场垃圾分类的全民教育,目的是在全社会取得支持垃圾分类的共识。有了共识才有共同行动的基础,才有推动行动的合力。有了人们的共同行动,才能把垃圾无序投放所造成的环境破坏降到最低。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8月27日。
作者张一琪。原文有所删选。
精选评论 → 3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每一代人都是后代人地球权益的托管人,必须以负责任的心态更加积极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一段时间以来,类似垃圾偷倒入江、跨地区偷倒等事件不时见诸报端,某种程度反映了一些地方在垃圾处理问题上面临的窘境。事实上,垃圾处理已经不单单是环境问题,更是治理问题,措施不当会引发“邻避困境”。在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的同时,做好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必然要求。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保护好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环境既是“暖心工程”,更关乎人类的生命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提升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需要进课堂、进校园,从娃娃抓起,这对习惯养成十分重要;在社区,也有必要让环保志愿者等群体参与进来,督导人们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还需要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改善。摆放分类垃圾桶仅仅是最表层的工作,还要根据人们日常的行为习惯设计可行的政策制度。
比如,台北市在世纪之初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政策,就是考虑到人们承担垃圾处理费时的“节约心理”,制定了详细的垃圾分类标准,清洁队每天下午5点或者晚上9点到固定地点运输垃圾。同时,乱丢垃圾者往往会被处以重罚,遍布街头的摄像头以及鼓励市民举报的政策,让乱丢垃圾者无所遁形。
浙江省金华市把垃圾分为“会烂的”和“不会烂的”,把会烂的垃圾丢进去转化为有机肥,不会烂的则由保洁员分拣后集中处理。一些城市小区,居民们还可以将可回收的垃圾用来抵缴物业费,这也有效提高了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要基于人们的行为动机和现有的社会环境,构建全过程、多环节的垃圾分类工作体制,形成政府、社会与市场合作互动的工作机制。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1月9日。
作者:吴晓林。原文有所删选。
精选评论 → 4按地域分,垃圾有城市和村镇两个系统;按类型分,有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垃圾、生活垃圾等。
在城市化进程中“垃圾处理”兹事体大。更重要的是,作为生产、消费链条的最后一环,垃圾处理与人群基数和消费指数休戚相关,在短期内只可能有增无减。
如数据统计,北京两年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了118.6万吨。而与之相应的是,当前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捉襟见肘,如此则更容易产生二次污染问题。因此,“垃圾围城”亟须发力破局。
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原则是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
无害化环节,涉及垃圾处理的基本技术手段。当前,全世界通用的处理技术主要有三类:
一是就地填埋,虽然适用于所有垃圾类型,但占地面积和渗液问题广受诟病;
二是焚烧处理,但近年屡屡发生的“邻避运动”,也使得选址问题往往难以解决;
三是堆肥技术,利用自然降解的方式进行处理,此方法效率堪忧。当前城市垃圾处理多采用综合技术手段,这也将是未来主要的工业处理方向。
第二个是资源化原则。“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因此资源化处理的一个途径是垃圾分类。迄今为止,也没多少人弄得清分类标准。依靠城市居民主动分类,效率还不如废品收购、沿街拾荒。“资源化”不解决,一些处理工作不仅是做无用功,而且极易损耗社会资源,有鉴于此,必须下决心推进分类工作。
减量化是第三个处理原则,集中于收运一端。从经济体量和消费趋势上看,“减量”的确困难重重,不一定急于推行,但于城市的长远未来讲,还是要有足够的减量意识、做好减量准备。从世界经验来看,“多扔垃圾多付费,少扔垃圾少付费”是有效的激励机制。
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如此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世纪之交要出现的垃圾革命。”
垃圾围城已经大敌当前,垃圾处理压力前所未有地严峻,要不断研发新的处理技术,适当运用市场化来参与处理。然而垃圾围城不仅跟消化有关,与排放也有关系,在这一方面,推行垃圾分类、培育环保观念,确实势在必行。
摘自:《南方日报》2016年11月24日。
作者:王庆峰。原文有所删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