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1)

苏东坡画扇断案

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欠购绫绢的两万钱不肯偿还。

苏公于是把那人召来询问,(欠钱者)说:“我家是以制扇为职业的,今年正赶上我父亲去世,从春天以来老天连着下雨,天气寒冷,做好的扇子卖不出去,并不是故意欠他的钱。”

苏公仔细地看了他很久,说:“且拿你做的扇子来,我来帮你开张。”

一会儿扇子送到,苏公拿了空白的白团扇面二十把,顺手拿起判案用的毛笔,在空白扇面上书写行书、草书,画上枯木竹石,不消片刻就完成了。

(苏公)就把写画好的扇子交给那人说:“去外面快卖了还钱。”

那人抱着扇边流泪答谢边往外走。刚出了府门,就有喜欢诗画的人争着来用一千钱买一把扇子,不一会功夫拿的扇子就卖完了,有的人来得晚了没买到,感到非常懊悔,惺惺地离开了。卖扇子的人于是全部还清了欠款。整个杭州郡的人都称赞感叹(这件事),甚至有感动得流泪的人

苏东坡是北宋当时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大书法家。他尤其喜欢画枯木竹石,书法则自成一家。东坡画扇这则故事,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苏东坡的书画在当时的影响,也使我们从中看到他为政宽和,为人仁厚。东坡画扇则比喻关心百姓疾苦,爱民如子。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2)

面对面吃面】

晚年的苏东坡,官场失意,被朝廷贬到了地方上,庆幸的是,在地方任上,他认识了一个和尚,是金山寺的佛印和尚。两人常常聚一起,互相调侃,互相学习。

苏东坡有个妹妹,叫苏小妹,也是个才华横溢的奇女子,和古代封建女子不一样的苏小妹,性格活泼,不拘礼节,常常与哥哥苏东坡对对子互相调侃嬉闹。

苏东坡认识了佛印和尚后,就常常在苏小妹的面前夸赞佛印和尚的才华。

苏小妹一听,心中很是不服气,自恃才华横溢的她,一直想着找个机会跟佛印和尚比个高低。一日,这佛印和尚又来苏东坡家中拜访,两人谈论事情一直谈到了中午时分,于是两人就煮起了面条吃,此情此景正巧被苏小妹看到,当即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上联,当着哥哥和佛印和尚的面吟了出来:

上联:面对面吃面

这上联看似简单,却难度非同一般,联中三个面字,同音不同意,第一个面,指的是脸面,第三个面,指的是面条,而第二个面,则是一语双关,既指面条,又指脸面。

联中之意非常的明确,这是苏小妹在取笑两人面对面坐着吃面条,以实景为题,出的非常的巧妙。

佛印一听苏小妹的上联,知道这是她在取笑自己,刚想要对下联时,没想到被苏东坡抢先了一步,吟出了一个下联来:

下联:人与人论人

苏东坡的这下联,对的非常的巧妙,也工整,运用同样的手法,均是一语双关。这时,佛印和尚也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下联来,转身对着苏小妹说道:

下联:心连心贴心

这下联一出,可谓是跟苏小妹的上联堪称绝对,苏小妹一听,顿时有些气恼,且当场羞红了脸,一脸的羞涩,非常的不好意思,佛印和苏东坡看到此情此景,两人当即哈哈大笑。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3)

聚宴争菜】

苏东坡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参加科举考试。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商议好备下酒菜,请苏东坡赴宴,打算戏弄他。苏东坡接到邀请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个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行完令可以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连声叫好。

“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去。

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盘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地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东坡时,苏东坡却不慌不忙地一拍桌子,喝道:“秦始皇并吞六国!

说完把那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享用,那六个举人只能干瞪眼。

点评:这个民间故事被附会到多个名人身上,其他还有徐渭、郑板桥等,为了强调他们年轻时聪明伶俐。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4)

巧骂贪官】

苏东坡在浙江杭州做官时,有一次微服出访,到了处州府,在一个亲戚家赴寿宴,在场的客人都不知道他就是大文豪苏东坡。

酒席间,有人提议:“我们来行酒令助兴,各位看怎么样?”当时知府杨贵和县令王笔也在场,二人都是贪官。

王笔说:“我先来。一个朋字两个月,一样颜色霜和雪;不知哪个月下霜,不知哪个月下雪。”

另一个官员接着吟道:“一个出字两重山,一样颜色煤和炭;不知哪座山出煤,不知哪座山出炭。”

杨贵也摇头晃脑地吟道:“一个吕字两个口,一样颜色茶和酒;不知哪张口喝茶,不知哪张口喝酒。”

这时,苏东坡吟道:“一个二字两个一,一样颜色龟和鳖;不知哪一个是龟,不知哪一个是鳖。”

苏东坡刚一念完,王笔就醒悟:好哇,“龟”和“贵”,“鳖”和“笔”都是同音字,这不是辱骂大人杨贵和我王笔吗?

他立刻指着苏东坡喝道:“狂徒,你胆敢骂人!”

苏东坡说:“要说骂人,我看你们刚才吟的才是骂人。霜雪是见不得阳光的,煤炭是要烧成灰的,茶酒进肚是要变成尿的,都是很快消亡的东西,这还不是骂吗?而龟鳖是长寿的标志,我的行令才是祝寿的。”

王笔无言以对。杨贵这时才看出这位客人有来头,询问苏东坡的身份后,他们心中暗暗叫苦。

点评:这类故事可以看出汉字的特点和有趣的地方。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5)

反唇相讥】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

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

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6)

考官出题】

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时,在当地开课讲学,培养出许多知名学子。朝廷派来一名考官,名为巡视讲学,实为查看动静。

考官来到后,想把东坡的名声压下去。一天清早,他对东坡说:“苏学士名扬四海,想必高足也是满腹文章,我要见识见识,请找几名前来面试。”

苏东坡即刻挑了十名学生来见考官。考官指着外面的宝塔出了上联: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结果学子们都对不出来,一个个满面羞惭,低头摇手。考官带着嘲笑的口吻说:“苏学士,这……”

苏东坡不慌不忙地说:“他们已经对出来了,对的下联是: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

考官无言以对,只好自我解嘲说:“苏学士真是名不虚传,佩服佩服!”

点评:这副对联很有名气,经常出现在名人故事和民间故事里。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7)

寺态炎凉】

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又对小和尚喊:“。”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

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

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

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8)

痛骂和尚】

一天,苏东坡到一寺庙游览,听说寺里的主持和尚行为不端,心中不免厌恶。

可是那主持对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却毕恭毕敬,还死皮赖脸向苏东坡求字。

苏东坡提笔在手,疾书一联:

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

火尽炉寒,来把意马拴牢

那住持喜不自胜,将对联悬挂于高处,许多人见了,都捧腹大笑。原来,这副对联道出了两个字谜,谜底是:秃驴

点评:“日落香残”,“香”字去掉下面的“日”,就是“禾”;“去掉凡心一点”,“凡”去掉一点,是个“几”。“禾”“几”上下组合为“秃”。

“火尽炉寒”,“炉”字去掉左边的“火”,就是“户”;“来把意马拴牢”,再加上个“马”。“马”“户”左右组合为“驴”。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9)

《赝换真书》

北宋何薳著《春渚纪闻》专有一卷“东坡事实”,《赝换真书》的故事是其中一则,苏东坡倒是卖了一把弟弟的人情。

乡贡进士吴味道被扭送到苏东坡处,因他有两大宗货物被查逃税,货物是以苏东坡的名衔送往京城苏辙处的。

吴味道说明原因:自己过了乡试,想去赴京赶考。乡人为他众筹路费,买了200匹建阳小纱盘算着进京倒卖。因为考虑沿途一一抽税,到地方也所剩无几。想着普天之下有名声的,当属苏东坡和他的弟弟,于是就假托苏东坡的名义以躲避关税。

苏东坡听了,叫来掌管文书的官吏,让除去旧封,另题自己官衔,并给弟弟写了一份真书信。然后对吴味道说:“先辈这回将上天去也无妨。”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10)

今天不杀羊】

赵令畤《侯鲭录》记载,苏门弟子黄庭坚跟苏东坡开玩笑说,古有王羲之以字换鹅,现在有个叫韩宗儒的人在拿你的字换羊肉吃。

此位韩宗儒“性饕餮”,是个吃货,最喜欢吃羊肉。有人专门收藏苏东坡书帖,于是韩宗儒想了个法子,想吃羊肉就给苏东坡写信,拿到回信就去用来换羊肉,一封信能换十几斤羊肉。苏东坡听了大笑。

有一天苏东坡在翰苑忙于写公文,韩宗儒却急着吃羊肉,不停给苏东坡写信,还派仆人“立庭下督索甚急”。

苏东坡回复来人:“传语本官今日断屠!(告诉他,我今天不杀羊了)”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11)

河东狮吼】

苏东坡损人,损出了个著名的成语典故——“河东狮吼”

这个故事来自宋代洪迈的《容斋三笔·卷三》。

陈慥,字季常,自称“龙丘先生”,苏东坡经常给他写信写诗的。

陈季常好色,但妻子柳氏悍妒,于是苏东坡写诗赠他: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12)

【六眼龟】

《五杂俎》里记载:苏东坡有一次去拜见吕微仲,正赶上吕微仲大白天里睡大觉,等了很久才露面。

宾主落座,苏东坡指着吕微仲养的一只绿毛龟说:“这个不稀罕,如果是六只眼的才算难得。”

吕微仲好奇了:“六眼龟在哪里能找到?”

苏东坡说:“当年唐庄宗时林邑国曾经进献过六眼龟。庄宗宠爱的戏人敬新磨正好在殿下,立刻编了句唱词说:

“不要闹,听取这龟儿口号。六只眼儿睡一觉,抵别人三觉。”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13)

【邀朋捉虱】

传说苏东坡有一个妹妹,绝顶聪明,通常被人称为“苏小妹”。

有一次,苏东坡邀请好久没见面的黄庭坚来做客,并亲自出门迎接。

苏小妹看到哥哥高兴的样子,就出了个上联和哥哥开玩笑,

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合为“朋”字。

苏东坡也喜欢和妹妹开玩笑,当即对上一句,

小妹窗前捉半风”,“风”的繁体正字是“風”,“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

苏小妹气得扭头就走。

点评:有的地方刻有“䖝二”两个字,也是这种文字游戏,其实是“风(風)月无边”的意思。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14)

【旁敲侧击】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

向阳门第春常在。

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

“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15)

【苏东坡喊穷】

明代谢肇淛的《五杂俎》所写故事,苏东坡喊穷也喊得高妙。

苏家故人想托苏辙给找个差事,被拒后请苏东坡代为说情。

苏东坡没急着一口回绝,只是给他讲了篇“鬼话”。

苏东坡说,以前有个人穷极了,只好去盗墓。挖开一坟,看一人光着身子坐在里面,对盗墓者说:“我是道士杨王孙,裸葬的,哪里有钱接济你?”

又挖开一座坟,这回是个皇帝,对盗墓者说:“我是汉文帝,遗诏说要薄葬,怎么有钱接济你?”

盗墓的不死心,去了首阳山,看到两坟相连,先挖开左边的,里面的人骨瘦如柴,开口说:“我是伯夷,饿死在山中,还能有什么家当?”

盗墓的叹道:“费了这么大劲,却一点收获都没有。不如我挖开右边的坟,再碰碰运气。”

伯夷听了劝他:“你还是到别的地方去试试吧。你看我都这般嘴脸了,我的弟弟叔齐,又能给你什么呢?”

求情的人听了苏东坡的杜撰,只好罢休。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16)

【皛饭毳饭】

有一次苏东坡对黄庭坚说:“我在家乡读书的时候,每天吃的都是三白饭,其实香甜可口,世间美味也不过如此!”。

黄庭坚问什么是三白饭,苏东坡说:“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

这事说过苏东坡也就忘了。一日接到黄庭坚请帖,邀请苏东坡去他家吃皛(xiǎo)饭。

苏轼非常高兴地答应,但是等他到了黄家,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这被黄庭坚戏弄了。

又过了几天,黄庭坚也接到苏东坡请帖,邀请他去吃毳(cuì)饭。黄庭坚知道苏东坡要报复,但又好奇,想知道毳饭到底是什么,最终还是去了。

苏东坡陪着黄庭坚从早上聊到晚上,把黄庭坚饿得前胸贴后背,最后他实在忍不住催问毳饭呢?

苏东坡慢吞吞地回答:“盐也毛(mǎo,通‘冇’,‘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着啊。”

点评:三白饭,精、气、神全补。大米性味甘平,有补中益气、益精强志的功效,你看“精”字旁边不就是一个“米”字嘛;而白萝卜呢,则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消化,帮助胃肠蠕动,促进新陈代谢,最重要的是补气;食盐则是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咸入肾脏,激发肾气,而肾中元气是维持生命的原动力,所以人吃了盐才会有劲。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17)

【暗助新郎】

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18)

【东坡吃草】

有一次,苏东坡闲来无事,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和尚,当时佛印不在,一个小沙弥出来迎接。

苏东坡开玩笑喝道:“秃驴何在?”

小沙弥不慌不忙,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点评:历史上苏东坡与佛印交往较多,所以民间故事中有很多二人逗笑的段子。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19)

【学无止境】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

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

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20)

【游湖赏月】

佛印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佛印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到了湖中心,苏东坡端着酒杯,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

苏东坡先说:

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着满湖荷花,接着说道:

“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

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对佛印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点评:为了吃一顿,可以憋在船舱里好长时间,月夜游湖,行令吟诗,只有古人才会寻求这些乐趣。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21)

【一盏明灯】

一天,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见小路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苏东坡用脚踢了一下石桥,同声吟出一句上联:

踢破磊桥三块石

他回头看看秦少游,要他对出下联。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对出下联,回到家里闷闷不乐。苏小妹看丈夫一脸不悦之色,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是为了一句对联。她二话没说,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个“出”字,同时用剪刀剪成两段。秦少游顿时大悟,道出下联:

剪断出字两重山

注:标题“一盏明灯”,是指秦少游不点不明,不过点了以后还是很明白的。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22)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有段时间苏东坡与佛印隔江而居。他经常坐船渡过长江去拜访佛印,他们在一起谈禅论道。

一日,苏东坡觉得自己有所觉悟,于是作诗一首: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诗完成后,他自我陶醉了半天,又派遣书童乘船过江,将诗送给佛印欣赏。

佛印拿到诗稿,看了看,遂即拿起笔来,写了“放屁”两个字,让书童带回。

苏东坡接到回函,本以为会得到一番称赞的,却是这样的评价,不禁大怒。

苏东坡怒气冲冲地坐船过江,找到佛印,当面质问他为何如此出言不逊。

佛印呵呵一笑,反问他:“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我写个‘屁’字,就让你过江来了?”

苏东坡听后惭愧不已。

点评:八风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

人若是为“称誉”陶醉心,人的品格修养就在称誉里损伤;

人若是为“讥毁”动心,人的成就就会败在讥毁的手中;

人若是为“利乐”所迷,人的尊严就会利乐葬送,

人若是为“衰苦”所折,人就会为衰苦打倒。

若能做到“八风不动”,那肯定是一个顶天立地而又自由自在的人。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23)

【敷衍豪门】

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

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

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24)

【苏门书香】

一日,苏洵来到后花园内,只见山石间流过一泓淙淙碧水,微风中送来阵阵花香。红日西下,绿树掩映,一弯新月挂在半天之上。这位老先生顿时诗兴大发,忙唤来苏轼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苏洵说道:“如此佳境,不可无诗。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们各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末字,吾儿以为如何?”

兄妹一起应道:“父亲说得好。”

苏洵见儿女一起应允,十分高兴,首先吟出两句诗来: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香

苏轼一向以诗词著称,听了父亲的诗句,以为过平过俗,不以为佳。谁知正当他沉吟之际,调皮的小妹却开口道:“兄长平日作诗,思路何等敏捷,想当初嘲弄小妹额角长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的诗句,得来何等迅速,今日缘何思路闭塞?”

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调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两句诗来:

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这苏小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妙,听了父兄的诗句,两相比较,觉得还是哥哥的略高一筹。心中寻思道:“长兄的诗句好则好,但嫌欠雅。”小妹略加沉思,恰好远处传来杜鹃的啼鸣,她闻声生情,也信口因此两句诗来: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小妹诗句刚吟出,父兄不禁齐声赞好。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25)

【绝妙好骂】

苏东坡被贬岭南为官,一日无事游山,只见一个小和尚跪在庙门口眼泪汪汪,十分奇怪,忙问小和尚因何如此?小和尚哭诉道,因为他在点灯时不小心将灯盏碰翻在地,打碎了。老和尚不但打了他,还罚跪庙门口三日。苏东坡一听很气愤,便走入庙内去见方丈。

庙中的方丈一听说是当朝才子苏学士来访,喜出望外。苏东坡一进庙门,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赖地央求苏东坡留个手迹。

苏东坡对这个方丈十分憎恶,但为了使庙门口那个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应了老和尚的请求,说:“写字可以,但必须请庙门口那个跪着的小和尚前来为我磨墨展纸。”

老和尚一听,立刻满脸堆笑,连声答应说:“阿弥陀佛,老纳遵从吩咐。”

小和尚磨好墨,展开纸,苏东坡奋笔疾书,一幅对联一挥而就:

一夕化身人归去,八千凡夫一点无

时隔不久,佛印云游来到此山,见了对联捧腹大笑,问老和尚:“这幅对联原是两个字谜,你没猜出来吗?”老和尚连忙追问是什么意思,佛印要过纸笔,挥毫写了两个字,拂袖而去。

上联“一夕化身人归去”谜底为“死”字。

下联“八千凡夫一点无” 谜底为“秃”字。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26)

【难兄难妹】

一天,苏东坡对苏小妹说:“都说你才智不凡,你要是能在一夜对好我出的对子,我就佩服你。”

苏小妹笑答:“何须一个晚上。”

苏东坡看她满有把握,就说出他的上联: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听罢,暗称难度大,竟一时对不起。过了一会,她见月光下一个丫环端来茶水,触景生情对到: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东坡听了妹妹对的下联,连声赞妙。

这副对联恰到好处地嵌入“水仙子”、“虞美人”、“碧玉簪”、“红绣鞋”、“声声慢”、“步步娇”六个曲牌名,而且用拟人手法赋予具体形象,出对巧,应对更妙。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27)

【狗啃河上(和尚)骨

水流东坡诗(尸)】

一日苏轼和朋友们一起去附近的金山湖游玩,当然也邀请了佛印和尚。一众人来到湖边,细心地苏东坡发现有只野狗在湖边啃咬一块骨头,苏轼灵光一闪露出“邪恶”的笑容。苏东坡走到佛印身边,指着那只狗说道:

“狗啃河上(和尚)骨”。

本来佛印出来玩挺高兴的,一听这话笑容都凝固了,气的嘴抽搐了半天。心想:苏轼你个大坏蛋,在这里跟我皮。随手就将手里有苏轼题诗的扇子扔进了湖里,拍手笑道:

“水流东坡诗(尸)”。

这回轮到苏东坡懵逼了,两人对视一分钟,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后来苏东坡回家把此事告诉妹妹苏小妹,妹妹也很好奇,想见见这个有趣的和尚。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28)

【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

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

苏小妹还没跟佛印和尚见上面就病倒了。

这天苏轼正在给妹妹熬药,正巧佛印来苏轼府上拜访。苏轼见佛印来了,连忙招待他,二人在客厅里唠上了,大谈国事学术,竟忘了正事(药熬好了还没端呢)。苏小妹躺床上左等右等也不见哥哥来,而后听到客厅传来的声音,瞬间一股“醋”意涌上心头。

傲娇道:“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

佛印心里很不爽啊,本来寻思着来看看苏轼,稀里糊涂却挨了别人一顿挖苦。苏轼当然明白咋回事,这才想起自己冷落了妹妹,赶紧把药送到妹妹的闺房。

见到这一幕佛印师父也明白咋回事了,微微一笑回了一句:

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

听到这,躺在闺房的苏小妹也没法淡定了,一脸娇羞。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29)

【心中的佛】

过了一段时间,苏轼又去找佛印玩了。心血来潮的苏东坡非要拉着佛印教他坐禅,佛印看好朋友对佛道有兴趣,挺高兴的于是二人开始坐禅。

两个人对坐了一会儿,苏东坡就觉得无聊了,就想欺负欺负咱们的“老实”和尚。于是问佛印师父道:“你看我像什么?”佛印抬头看了他一眼平静地答道:“我看你像一尊佛”。

听了这话苏东坡觉得很舒服,正在这里飘飘然的时候,只听佛印反问他一句:“你觉得我像什么呢?”苏东坡多“坏”啊,看见佛印大师法衣摊地的样子,想都不想就答:“我看你像一堆牛粪。”佛印听了抖了一下,继续坐禅,默然以对。

之后,回到家的苏东坡洋洋得意,甚至哼起小曲儿来。在院子里碰上苏小妹,小妹很是诧异,就问苏轼:“哥哥!你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苏轼就拉着妹妹说:“妹妹我跟你讲,每次和佛印一起,我老是说不过他,今天我终于赢了一回。”之后就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给苏小妹听。听到这,苏小妹无语道:“哥哥!你可真是个棒槌!”本来以为会得到苏小妹的夸奖,可没想到苏小妹听后,不光没有夸他聪明反而嘲讽起自己来?

苏东坡当然不服想跟苏小妹理论。只听苏小妹说道:“人家佛印师父说看你像尊佛,说明人家心中有佛。而你说人家像堆牛粪,那你心里都是些什么东西呢?佛印师父不说话是因为人家已经赢了,多说无益!”这时苏轼才如梦初醒般反应过来,他仔细回忆整个过程,想起在自己说佛印像牛粪时,佛印师父抖了一下,好像在偷偷斜眼看他脸上都是忍俊不禁的笑容,苏东坡无言以对,感觉很没面子,默默地回房间了。

历史上苏东坡的趣事(苏东坡趣闻趣事)(30)

【死了好】

到了晚年,苏轼临死时,向环伺在床边的几个儿子问道:“你们说,死了好不好?!”小儿子神秘的抢答道:“一定很好。”苏轼奇道:“你怎么那么肯定的知道好呢?!”小儿子道:“您想啊,若是不好,那些死去的人还不都回来吧。千百年下来没一个人回来,可见死了一定很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