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普赛斯上市首日价格预测(百普赛斯研究报告)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方证券,刘恩阳)

公司概览:国产生物试剂龙头,看好业绩持续高增长

1.1:生物试剂领域领先供应商,核心优势显著

公司是专业提供重组蛋白等关键生物试剂产品及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助力全球生物医药公 司、生物科技公司和科研机构等进行生物药、细胞免疫治疗及诊断试剂的研发与生产。公司自 2010 年成立以来,主要产品及服务应用于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病、传染病等疾病的药物 早期发现及验证、药物筛选及优化、诊断试剂开发及优化、临床前实验及临床试验、药物生产过 程及工艺控制(CMC)等研发及生产环节。 公司实控人为董事长陈宜顶先生,直接持有公司23.53%股份,并通过天津百普赛斯间接持有公司 股权,合计持股占比近 34%。此外,同为公司创始人的公司董事苗景赟持股占比近 9%,并与陈 宜顶先生签订《一致行动协议》,对公司经营决策共同起到重大影响。

公司立足研发,团队研发实力雄厚。董事长陈宜顶先生曾任赛默飞世尔生物工艺产品应用科学家, 作为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在生物技术和产品开发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此外,其余董事及核 心技术人员也拥有雄厚研发背景。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立足研发,持续加大研发费用投入, 2021 年研发费用率为 15.5%,在行业内处于前列水平。

研发建成多个技术平台,构建企业护城河。目前,公司拥有高表达宿主和再提平台、高密度细胞 培养平台、蛋白制备及制剂平台、蛋白衍生修饰标记平台、高整合性蛋白分析技术平台、膜蛋白 表达技术平台等多个技术平台,并拥有一支精干的高素质研发团队,技术壁垒深厚。

百普赛斯上市首日价格预测(百普赛斯研究报告)(1)

1.2:聚焦重组蛋白领域,业绩高速发展

公司主要产品为重组蛋白和检测服务,同时提供试剂盒、抗体、填料、培养基等相关产品。从业 务收入结构上来看,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重组蛋白产品,2021 年度占到公司总收入的 84.6%。检 测服务和其他主营业务分别占公司收入的 2.9%和 10.3%。

公司的重组蛋白产品主要是指运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技术,获得的具有一定功能和活性的蛋 白质,是生物药、细胞免疫治疗及诊断试剂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生物试剂。 近年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逐步兴起,提升了肿瘤、自身免疫疾病、传染病等疾病的治疗效果, 也使得相关研发管线需求增多,相应增加了上游生物试剂等关键原材料需求。抗体药和以 CAR-T 为代表的细胞免疫治疗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扮演了核心角色,其研发和生产过程往往需要高 质量、高批间一致性的重组蛋白。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生物技术平台,开发了多种疾病靶点及生 物标志物的重组蛋白,能够满足生物药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不同环节对于重组蛋白的需求。

此外,公司基于自身 SPR、BLI 等先进设备和超 2200 种的重组蛋白,还可以根据下游客户个性化 需求,提供分子互作检测服务和抗独特性抗体开发服务。同时,围绕下游生物药研发和生产全流 程,公司还能够提供抗体、试剂盒、磁珠、培养基等其他业务,充分满足下游客户需求。

公司经营数据持续保持良好态势。从收入层面来看,公司近年来营业收入稳步增长,从 2017 年 的 0.47 亿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3.85 亿元,CAGR 达到 69.01%。2021 年,公司新冠病毒防疫相关 产品主营业务收入为 8831 万元,占 2021 年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 22.94%,扣除新冠病毒防疫相 关产品收入后,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仍大幅增长70.89%。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9 亿元,同比增长 30.55%,扣除新冠病毒防疫产品后实现收入 1.80 亿元,同比 41.95%,海外非 新冠病毒防疫产品收入仍实现 50%以上增长。 从净利润层面来看,净利润从 2017年的 652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 1.73亿元,CAGR为 127.12%, 增长更加强劲。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 1.07 亿元,同比增长 48.14%。

百普赛斯上市首日价格预测(百普赛斯研究报告)(2)

从毛利率来看,近五年公司整体毛利率维持在 90%左右,有望维持高位。分产品来看,核心产品 重组蛋白毛利率较为稳定,毛利率维持在 90%以上,检测服务毛利率变动较大。

行业空间:长坡厚雪,新冠疫情打开新机遇

生物试剂行业主要包括生命科学研究中使用的各类试剂和耗材等,主要包括核酸类(核酸、载体、 酶等)、蛋白类(重组蛋白/抗原、抗体等)、细胞类(细胞系、转染试剂、培养基等),是下游 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工具。公司所处的蛋白类试剂市场占国内生物试剂总体市场的 29.4%,其中 重组蛋白占蛋白类生物试剂的 21.3%。受益于生物药行业的高速增长及药物研发支出的持续增长, 生物试剂市场包括重组蛋白类市场不断打开,未来空间可期。

2.1:制药及科研行业关键原材料,拥抱赛道红利

生物试剂处于生物科学研究产业链的上游,具有“卖水人”属性,兼具高壁垒、高附加值、高毛 利属性。下游客户包括全球制药企业、生物科技公司、科研机构等,可广泛应用于药物作用机理 等基础研究,药物筛选及优化、诊断试剂开发及优化、临床及临床前试剂等工业研究,是下游生 命科学行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和耗材,涉及领域逐渐从生物制药到体外诊断、疫苗生产、基因高 通量测序等渗透,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市场前景广阔。 生物试剂作为制药及生命科学研究的关键环节,其快速发展,主要受益于生物药行业的高速增长 及药物研发支出的持续增长。根据 Frost&Sullivan 报告,2019 年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为 2864 亿 美元,2024 年有望达到 4567 亿美元(CAGR 为 9.8%),国内增速更快,预计 19-24 年 CAGR 为 18%,到 2024 年生物药市场将达到 1096 亿美元。

生物试剂贯彻药物发现、药物筛选及优化、临床前试验、临床试验、商业化生产等整个生物药研 发及生产流程,对试验成果及药品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生物药企业的研发投入来看,占比最多的是临床试验费,即付给 CRO 企业的费用,达 28%。 自身研发投入中则有 11%左右的生物试剂、化学试剂、试验耗材等材料支出。从 CRO 端来看, 营业成本中除人工占一半外,材料支出费用占比第二大,并贯穿至药品生产环节,仍占据主要的 支出。而从诊断试剂来看,其成本的 60-80%都是包括诊断酶、抗原和抗体在内的生物试剂原料。

百普赛斯上市首日价格预测(百普赛斯研究报告)(3)

受益于生物药行业快速发展的赛道红利,全球及中国的生物试剂市场维持较快的增速发展。根据 Frost&Sullivan 报告,2019 年全球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达 175 亿美元,15-19 年 CAGR 为 8.1%, 预计 20-24 年将以 7.1%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246 亿美元。而 2019 年中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为 136 亿元人民币,15-19 年 CAGR 达 17.1%,增速远高于同期全球市场,预计 2024 年市场规模 将达 260 亿元人民币,期间年复合增速为 13.8%。

2.1.1:重组蛋白类试剂生产工艺复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深入,尤其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 等基础学科不断突破,使得对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逐步清晰,越来越多的可成药性靶点被发现,使得研发出更多的生物药成为可能。同时,合成生物学、基因测 序及编辑等生物技术不断进步,也推动了单克隆抗体药、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 细胞免疫治疗等新兴治疗技术快速发展,成为生物药的发展方向。

而重组蛋白是单克隆抗体药、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细胞免疫治疗等生物药研 发和生产不可缺少的生物试剂,市场的需求量逐步放大。随着对生物药的积极研发和生命科学机 理的深入探索,全球和国内重组蛋白试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新冠疫情前弗若斯特沙利文统 计,全球重组蛋白试剂市场从 2015 年的 5 亿美元增长到 2019 年的 8 亿美元,CAGR 为 14.5%, 预计到 2024 年市场规模将以 13.6%的复合增速达到 15 亿美元。中国市场增速高于同期全球市场, 2019 年中国重组蛋白市场规模为 9 亿人民币,预计到 2024 年市场规模将以 17.4%的复合增速增 长到 19 亿人民币。 而新冠药物和疫苗研发带来了新的需求增量,重组蛋白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新兴治疗技术 不断出现,相关生物试剂扩容持续在路上,长期发展空间广阔。

重组蛋白试剂生产工艺复杂,可采用不同的表达系统进行开发,并分为不同的蛋白标记状态。又 由于靶点分子和试验种属的数量众多,因此重组蛋白试剂种类相当繁杂: 从表达系统来看,表达重组蛋白常见的有四个系统:原核细菌蛋白表达系统,真核酵母蛋白表达 系统、真核昆虫细胞蛋白表达系统、真核哺乳动物细胞蛋白表达系统,不同的表达系统表达的重 组蛋白在活性、复杂程度及表达率存在差异性,其中真核哺乳动物细胞蛋白表达系统更接近天然 人源蛋白,在药物研发与生产环节更具优势。

百普赛斯上市首日价格预测(百普赛斯研究报告)(4)

从蛋白标记状态来看,一般分为标记蛋白与非标记蛋白。标记蛋白主要是为了更精准地识别、区 分及筛选相应的抗体、重组蛋白等,通常会使用生物素或荧光素基团标记重组蛋白,标记重组蛋 白比非标记蛋白工艺流程更长、成产成本更高,相应的价格也会更高,主要用于血药浓度检测、 免疫原性检测等生物药检验环节。客户也可以选择购买非标记蛋白后自行进行化学标记,但自行 标记会产生批间差异大或蛋白失活的风险,会更倾向于购买预先标记的重组蛋白。随着药物研发 高质量理念深入,所需要进行表征质量的检测实验越来越多,从而对标记重组蛋白的需求越来越 多。

从重组蛋白种类来看,蛋白作为生命科学及创新药物开发的主要研究靶点和受体,随着生命科学 研究不断深入,靶点分子种类越来越多,相应的重组蛋白产品种类越来越多。一方面,人体内靶 点分子众多,人类基因组编码大约有 2 万多个基因,对应约 5 万种蛋白分子,另一方面,试验种 属较多,包括小鼠、大鼠、猴等多种重要模型动物以及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每个种属均对应数 量庞大的靶点蛋白及抗体需求,另外,针对某个靶点,不同的应用场景与需求(如 ELISA 检测、 免疫组化等),可能需要不同结合表位的试剂。

从行业中主要公司重组蛋白数量可以看出,重组蛋白种类繁多,随着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深入, 对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发病原理研究逐步清晰,越来越多的可成药靶点被发现, 相应的重组蛋白种类会继续增多,需求增加,行业护城河同样不断加深。

2.1.2:重组蛋白类试剂应用广泛,下游需求保持旺盛

重组蛋白试剂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试剂,在下游生物药研发、生产及临床应用环节应用广泛。具 体体现在: 1) 化药及生物药靶点的发现及验证,基于分子互作实验; 2) 生物药候选药物的筛选及优化,主要利用免疫抗体抗原结合反应,重组蛋白作为抗原 分子进行抗体药物的筛选及活性测定。其中 Fc 受体主要与抗体 Fc 段结合测定抗体半 衰期,实现优化抗体结构、药物筛选的作用; 3) 贯穿临床前-临床实验-药物生产全环节,主要用于药物药代动力学及免疫原性测试,是 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4) 体外诊断领域,主要用于血药浓度监控和免疫原性监测。

百普赛斯上市首日价格预测(百普赛斯研究报告)(5)

以抗体药物为例,重组蛋白等生物试剂贯彻整个研发流程: 1) 靶点选择:首先,需要利用重组蛋白结构和分子互作实验确认靶点,并拟定开发抗体 药物的形式(如单抗、双抗、ADC 等); 2) 抗原制备:之后,利用重组蛋白技术进行抗原制备,并选择合适的动物免疫; 3) 抗体筛选:再利用杂交瘤、抗体库、单 B 细胞克隆等筛选技术对产生的抗体进行筛选, 得到阳性克隆,测序后对瞬时转染表达 mg 级蛋白进行一系列的成药性分析,并通过重 组蛋白、抗体、酶等进一步优化,重复此过程,直到得到候选分子; 4) 动物模型:之后对若干候选分子进行更大量(g 级)的瞬转表达,在体外动物模型上确认 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综合确认分子序列; 5) 临床试验:在临床试验过程中需要反复使用重组蛋白进行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检测, 以确保有效性和安全性,确认最终的分子序列。

从下游应用来看,重组蛋白一般包含肿瘤靶点蛋白(如 EGFR 蛋白、CD20 蛋白等)、CAR-T 细 胞治疗蛋白(如 CD19 蛋白、BCMA 蛋白等)、免疫检查蛋白(PD1 蛋白等)、病毒蛋白(HIV GP120 蛋白等)、Fc 受体蛋白、生物素标记蛋白、荧光蛋白等。随着下游药物研发管线持续增 加,加上新药研发难度增大及时间增长,重组蛋白需求量不断提升。

此外,抗体药及细胞免疫治疗快速崛起,带动重组蛋白需求快速释放。根据 Frost&Sullivan 报告, 2019 年全球单抗细分市场占全球生物药市场的 46.3%,2015-19 年复合增长率为 13.4%,预计 2019-24 年 CAGR 为 8.6%。而国内市场处于发展初期增速更快,2015-19 年复合增长率为 35.6%, 预计 2019-24 年 CAGR 将达到 40.6%。 细胞治疗方面,根据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杂志论文显示,截至 2020 年,全球细胞治 疗研发管线已有 1483 条,同比 2019 年增加 472 条,增长迅速。而双抗及抗体偶联药物(ADC) 等新兴抗体治疗技术成熟及持续研发,带动重组蛋白及抗体等产品需求空间持续打开。ADC 在研 适应症持续呈高速增长,研发管线持续增加。

2.2:外资垄断格局将被打破,国产替代迎来新机遇

2.2.1:外资长期以来占据主要份额

国产生物试剂厂商起步较晚,从研发实力、质量控制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来看,仍与国际知名企 业相比有较大的差距,长期以来呈现外资垄断的格局。 目前我国重组蛋白科研试剂市场整体较为分散,呈现进口品牌主导的格局,2020 年国内市场排名 前两名的均为外资企业,分别为 R&D(Bio-techne子公司)和 ReproTech,合计市占率约32%。 国内厂商义翘神州、近岸生物、百普赛斯紧随其后,但市占率均在个位数,分别占比 7.7%、 6.5%、6.1%。全球重组蛋白科研试剂市场格局与中国类似,海外巨头 R&D 和 ReproTech 营业收入金额较大, 以公司为主的国产厂商尽管海外收入占自身营收比例高,但体量整体偏小,有进一步发展空间。

百普赛斯上市首日价格预测(百普赛斯研究报告)(6)

2.2.2:新冠疫情或将加速国产替代

重组蛋白结构复杂、稳定性差,对于生产工艺的要求极高,国产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缩小与 海外巨头差距。近年来,国产企业逐渐改善了色谱纯化等提纯技术,重组蛋白的整体生产技术和 质量控制有了质的发展,进口替代的能力持续提升。 2020 年随着新冠疫情突发,相关新冠疫苗、新冠检测、新冠特效药物研发需求激增,对上游相关 生物试剂需求巨大。一方面,海外复工复产不及国内,众多国产生物试剂厂商逐渐抓住机会,提 高渗透率;另一方面,国产生物试剂厂商的生产技术和质量已初步满足下游研发和生产需求,并 在一些特定蛋白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经过新冠疫情的洗礼,国内厂商有了更多表现机会,加 速国产替代进程。 同时,下游制药企业和生物科技企业基于低成本和供应链安全等考虑,也将持续加大对国产厂商 的采购,国产生物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冠疫情打开了国产替代大门,产品实力将是重要的加速器。以公司 Star Staining“星级”技术 平台为例,目前公司基于此平台开展新一代定点标记技术,可生产出高质量荧光标记蛋白,不影 响蛋白活动,均一性好、批间一致性高,全方位满足 CAR-T 阳性率检测的不同需求,不亚于进口 品牌。 从实验数据来看,经 MALS 验证,Alexa Fluor 555-Labeled Human BCMA(荧光染色的人 BCMA 蛋白) Star Staining 产品纯度高于 95%;Star Staining PE-CD19 和 APC-CD19 蛋白产品可高灵 敏检测 CD19 CAR 表达;Star Staining FITC-labeled Human BCMA 产品可保持天然蛋白活性; Alexa Fluor 555-Labeled Human BCMA(荧光染色的人 BCMA 蛋白) Star Staining 产品保持高 度的批间一致性。

公司聚焦:技术优势历久弥新,增长动能充沛

3.1:核心技术优势显著,构建差异化产品管线

3.1.1:重组蛋白领域技术壁垒高,长期经验积累下建成六大技术平台

重组蛋白的表达过程多为公开材料,但工艺细节决定表达平台有效性,经验积累构筑强大技术壁 垒。重组蛋白的表达主要包括五大步骤:获取目的基因并进行质粒构建及扩增,细胞转染,细胞 培养,蛋白纯化,成品冻干。而表达平台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最终重组蛋白的活性和表达产量。 虽然表达过程的基本步骤能够从各大公开文献中获取。但从基本步骤的搭建,到完整实验体系的 建成,涉及到各个工艺细节的具体选取和搭配。如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工艺选择、参数控制可以 直接影响细胞的状态,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产量,影响糖基化修饰、产品均一性、活性和稳 定性。所以为了得到最优的成果,企业需要反复进行细节优化。因此,“经验积累”成为了重组 蛋白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进入行业的技术壁垒。

公司自主研发 6 大技术平台,核心技术优势显著。公司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自主研发了 6 个技 术平台,分别是高表达宿主与载体平台、高密度细胞培养平台、蛋白制备及制剂平台、蛋白衍生 修饰标记平台、高整合性蛋白分析技术平台和膜蛋白表达技术平台。依托自主研发的生物技术平 台,公司具备多项核心技术,能够开发多种疾病靶点及生物标志物的重组蛋白,满足生物药研发 和生产过程中不同环节对于重组蛋白的需求。

百普赛斯上市首日价格预测(百普赛斯研究报告)(7)

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优化相关技术平台,壁垒不断加固。公司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并拥 有一批高素质人才,持续提升公司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使得公司产品生产效率高、产品竞争 力强。公司重组蛋白业务毛利率较高,也可印证以上结论。

公司超 95%重组蛋白通过 HEK293 细胞表达生产,更适合药物研发。HEK293 细胞系是通过用剪 切的腺病毒 5 型 DNA 转化人胚胎肾细胞而建立的,与常用的非人源哺乳动物细胞——中国仓鼠卵 巢 (CHO) 细胞相比,虽然 CHO 细胞能够快速、高水平表达重组蛋白,且易于放大培养,但由于 翻译后加工修饰(PTMs)的存在,其PTMs糖基化会影响蛋白活性、产量,并可能导致在循环系 统的清除。而使用人源 HEK293 细胞表达系统所生产的重组蛋白,则最为接近人体蛋白的天然构 象,也具备与人类细胞完全一致的 PTMs 方式,有利于提高研发成功率。但 HEK293 细胞系培养 难度大、生产成本高、产量相对低。2020 年公司生产的重组蛋白种类数量超过 95%采用 HEK293 细胞表达系统,更加适合下游药物研发。

3.1.2:持续迭代优化,开发市场稀缺产品,形成差异化优势

公司已成功开发 HEK293 困难表达蛋白和全长膜蛋白等市场稀缺产品,形成差异化优势。其中困 难表达蛋白指因为蛋白本身性质,该类蛋白在外源性表达时,表达水平低或者无,故而在生产制 备中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公司基于现有的 HEK293 高表达平台,成功研发了人 DLL3 重组蛋白、 人 PSCA 重组蛋白、人 BLAME 重组蛋白、生物素标记的人 IL2 重组蛋白、生物素标记的人 CD39 重组蛋白等一系列产品,解决了市场上这类 HEK293 重组表达蛋白产品的匮乏问题。

膜蛋白具备多功能性,是理想的药物作用靶点。膜蛋白是一类嵌入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中实现细 胞内外跨越的蛋白,能够连接细胞膜内外环境,是实现各类激活和应答反应的生理基础。已知人 类基因组中编码的膜蛋白约占总蛋白质组的 25%,许多人类疾病均与膜蛋白功能异常有关,对药 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膜蛋白暴露在细胞外的区域是许多药物作用的潜在靶点,据研究估计 60% 药物的靶点是膜蛋白。

全长膜蛋白研发价值高,但表达纯化难度极大。虽然抗体与抗原结合在胞外,但全长多次跨膜蛋 白能够保证蛋白构象天然完整,胞外区 ECL(extracellular loops)展现完全。结构是功能的基础, 全长膜蛋白的完整结构能够保证 ECL 蛋白活性,从而有助于筛选靶向多次跨膜蛋白抗原的理想抗 体。2020 年 2 月发表于 Science 的一篇文献《Structure of CD20 in complex with the therapeutic monoclonal antibody rituximab》,通过对 CD20-利妥昔单抗复合物冷冻电镜结构的分析证明了, 全长 CD-20 的 ECL1-ECL2 二级表位对利妥昔单抗与 CD20 的亲和力起着重要影响。公司也已通 过实验验证单独的胞外 ECL 区蛋白活性比全长蛋白差,不利于实际应用。但由于其表达纯化难度 高,目前市场上产品稀缺。

目前,膜蛋白制备的难点如下: 1) 表达难:膜蛋白表达量一般较低,难以被分离纯化得到足够量的目标膜蛋白; 2) 不稳定:需要维持脂质双分子层或类脂环境才可以保持其天然构象, 但是这种环境在体外很难 模拟,在水溶液中膜蛋白有明显的聚集和变性倾向。

百普赛斯上市首日价格预测(百普赛斯研究报告)(8)

公司自研开发多种全长膜蛋白,开创市场先河。目前全长膜蛋白表达纯化方法的文献报道极少, 以全长人 CD20 膜蛋白为例,2020 年 2 月其表达纯化的详细方法在 Science 上发表。而公司凭借 多年研发经验,自研构建三大技术平台:VLP 技术平台、膜蛋白-去垢剂技术平台和 Nanodisc 技 术平台。经过多轮表达纯化方案的发明及优化,最终公司成功开发多款膜蛋白产品,包括全长人 CD20 膜蛋白、全长人 CD133 膜蛋白、人 CCR5 GPCR 膜蛋白等。此外,公司也已建立纳米盘组 装平台并优化放大工艺,形成具备竞争优势的膜蛋白产能。目前,公司已具备膜蛋白领域的领先 技术优势,在行业中同样处于领先位置。

具体来看,公司采取了以下方案以解决膜蛋白制备的痛点: 1) 表达难:建设 VLP(Virus like particles)技术平台,将膜蛋白直接聚集在细胞表面。在制 备膜蛋白时,可采取的跨膜蛋白抗原包括胞外区多肽、纯化的具备完整表位的跨膜蛋白和包 膜 VLPs 等。其中,VLP 是细胞在感染病毒后从细胞膜表面通过一种类似细胞膜出芽的方式 分泌出的100-150nm左右的纳米颗粒。公司搭建了基于HEK293表达系统的VLP技术平台, 包膜 VLPs 中靶抗原丰度高,能够将膜蛋白在细胞聚集,并组装在类病毒颗粒表面,从而改 善膜蛋白制备中表达量低的问题。

2) 不稳定:三大技术平台共同保证整体制备过程中膜蛋白的稳定性。膜蛋白制备共有 3 大过程: 表达、纯化、保存。为保证整体过程中膜蛋白的稳定性,公司分别对三大技术平台进行了以 下设计: a) VLP 技术平台保证膜蛋白在聚集过程中维持天然完整构象。VLP 颗粒具备完整的磷脂 双分子层膜结构,聚集过程中,膜蛋白表现为天然穿膜状态,维持完整构象;

b) 分离纯化时,膜蛋白-去垢剂技术平台帮助其在溶液中保持构象。公司选取 DDM/CHS 等去垢剂,能够提取膜蛋白并有效增加多次跨膜蛋白的水溶性。提取膜蛋白的过程如 下:由亲水的极性头基团和疏水的非极性尾基团组成的去垢剂,不断从细胞膜表面掺 入进脂质双分子层内部,形成脂-洗涤剂混合胶束,进而裂解细胞膜,最终提取膜蛋白。 而增加水溶性则能够有效帮助膜蛋白在溶液中形成天然正确的构象; c) 移除去垢剂后,Nanodisc 技术平台通过整合膜蛋白维持其构象与生物活性。由于胶束 中的膜蛋白稳定性不高,很难长期保持天然构象。因此,公司采取了 Nanodisc 技术策 略。Nanodisc 指纳米盘,由磷脂和两亲性螺旋蛋白构成。纳米盘体系可以在溶液中提 供类膜环境,进而稳定膜蛋白的天然构象,保证其生物活性。

百普赛斯上市首日价格预测(百普赛斯研究报告)(9)

3.1.3:在研管线丰富,未来将进一步拓宽产品力

公司在研管线丰富,CAR-T 细胞免疫治疗产品与技术开发平台有望成为全新增长动力。CAR-T 细胞免疫疗法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在诸多肿瘤临床研究中均显示了积极的效果。截至 2021 年 12 月,全球已批准 6 款 CAR-T 细胞疗法上市,其中 FDA 批准了 5 款,有 2 款获 NMPA 批准,主 要覆盖了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等多类癌种。在此基础上,公司大力建设 CAR-T 细胞免疫治疗产品与技术开发平台项目,目前已开发出多种 CAR-T 质控检测的抗体和靶 点蛋白产品、细胞疗法相关的 GMP 级的细胞因子以及部分靶点的细胞激活磁珠产品。 未来,公司将不断增加相关产品,提供高质量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此外,公司也不断迭代已有 平台和技术,如困难药物靶点膜蛋白表达和纳米盘组装平台,以进一步提升产品力。

3.2:始终围绕工业生产需求,收入量价齐升

3.2.1:聚焦工业客户,专注热门靶标,充分受益于下游生物医药行业发展

公司采取聚焦于工业客户的战略,重组蛋白收入集中于少数热门蛋白。公司直销客户中工业客户 的数量占比 75%以上且占比还在逐渐提升,同时历年收入贡献均超 90%。此外,公司重组蛋白产 品中仅约 6%的蛋白种类贡献收入超 50%,以 2021 年为例,公司重组蛋白产品种类超 2200 种, 但超 50%的收入贡献仅来自于其中 144 种重组蛋白产品种类,占全部种类的 6.5%。

公司深度理解客户需求,专注热门靶标。由于重组蛋白品类繁多,市场整体较为分散。公司采取 “聚焦”策略,深度理解下游客户药物研发生产需求,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设计及开发,主要产品 专注热门靶标,覆盖超 500 个靶点,尤其聚焦于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

公司以工业客户为主,工业客户的采购目的以研发、生产为主。在重组蛋白产业链中,客户主要 分为工业客户与科研客户,相比科研用户小而散的需求,工业用户在采购时具备品类更加集中、 批量更大、频次更高的特点,对产品种类需求更低。因此,虽然公司重组蛋白数量相比同行公司 较少,但单个产品平均收入高于同行公司。截至 2021 年 9 月,公司共有 1808 种重组蛋白,义翘神州共有 6264 种、近岸生物共有 3652 种,均超过公司水平。而根据 2021 年年报披露,公司重 组蛋白产品已增加至 2200 多种,义翘神州则增加至 6500 多种重组蛋白。但从单个产品平均收入 来看,截至 2021 年 9 月,公司单个产品平均收入为 11.84 万元/个,高于同行国产公司。

百普赛斯上市首日价格预测(百普赛斯研究报告)(10)

公司热门重组蛋白产品对应全球新药研发前沿靶点。如重组人 BCMA/TNFRSF17 蛋白和荧光素 标记人 BCMA 蛋白(FcTag)分别是公司累计收入前五的非标记蛋白和标记蛋白,对应 BCMA 靶 点,是多发性骨髓瘤诊疗中目前最受关注的靶点之一。多发性骨髓瘤是第二常见的血液癌症,迄 今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目前,三大免疫治疗前沿疗法都将目光集中在 BCMA 靶点,包括单抗治 疗、双特异性抗体以及 CAR-T 细胞疗法。其中,葛兰素史克的 BCMA 靶向 ADC 药物 Blenrep 已 获批并上市,2021 年销售额 1.01 亿美元。在国内,驯鹿生物/信达生物的 BCMA CAR-T 疗法伊 基仑赛注射液上市申请近期已获 NMPA 受理;传奇生物/强生的 BCMA CAR-T 疗法 Carvykti 则于 2022 年 2 月获得 FDA 批准。全球新药研发竞争激烈,公司重点布局新药研发前沿靶点蛋白,为 下游客户研发进展提供保障。

公司直击药物开发全流程需求,提供多样化服务,充分满足下游工业客户需求。以 ADC 药物研 发为例,ADC药物包括三大元件:特异性靶向抗体、毒素、可裂解/不可裂解的连接子,其作用原 理是特异性靶点识别及有效的毒素作用。在 ADC 药物开发过程中,靶点的选择、连接子的选择以 及临床前的药效评价是焦点问题。为满足下游客户在 ADC 从抗体制备、筛选到后期的生产质控全 流程中的需求,公司开发了系列产品,能够应用于 ADC 药物开发中的多重流程,协助加速 ADC 药物研发。公司在工业端客户需求方面已建立起强大的产品和渠道壁垒,有望受益于整个生物医药行业的发 展,维持较快增长。

3.2.2:生产与质量严格管控,收入量价齐升

公司客户覆盖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2020 年平均销售金额达 11.47 万元,2018-2020 年 CAGR 约 39.53%。公司客户既包括全球顶尖医药企业如括强生、辉瑞、诺华、吉利德、罗氏、默克等 全球 top20 医药企业,也包括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君实生物、药明生物、百济神州等国内知名 生物医药企业,另外包括赛默飞、VWR、Abcam、药明康德等全球生物科技及生命科学服务行业 龙头,目前公司客户覆盖面仍在不断拓宽中。 2020 年公司客户数量达 2091 家,2018-2020 年 CAGR 为 39.53%。另外,2020 年公司单个客户 平均销售金额 11.47 万元,2018-2020 年 CAGR 约 33.87%,处于量价齐升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具体来看,公司加强对生产和质量的严格把控,充分满足下游客户生产需求。 在生产端,公司 2020 年产能增长至 11280 升,2018-2020 年 CAGR 达 77.01%。销售需求的不 断增加,对公司生产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公司通过设计大体积、高通量的细胞培养系 统,实现平行且高效的多产品生产系统。2020 年公司产能利用率为 79.63%,保持较高水平。

百普赛斯上市首日价格预测(百普赛斯研究报告)(11)

在质量端,严格质控体系保障产品质量,有益于提高客户黏性。重组蛋白质量评判指标通常包括 活性、定量准确性、活性数据丰富度等。其中,活性是最关键的指标,活性不达标则产品无法使 用。为保障产品质量,公司建立了严格稳定的质控体系,现已通过 ISO9001:2015、ISO13485: 2016 等国际标准认证。其中,为保证产品活性及活性数据丰富度,公司采用 ELISA 法、SPR/BLI、 细胞检测多种检测方式,单个产品活性数据丰富度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为保证均一性,公司采用 更高精度 MALS/HPLC 联用的方法,而行业通常采用 HPLC 检测。以 Star Staining 系列产品为 例,公司产品可保持天然蛋白活性,纯度高于 90%,检测灵敏度显著高于竞品,具备极低非特异 背景,批间一致性高。

此外,公司拥有 GMP 级质量管理体系平台,保障了重组蛋白产品的高质量,在细胞治疗领域, 结合相关药物生产规范,以更严格的质量管理和药品级放行检测标准,成功开发了一系列高质量 的 GMP 级别细胞因子,更好助力免疫细胞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

应用检测数据更为丰富,有效优化客户实验进程。产品应用检测数据维度是指客户不同应用场景 下以及同一应用下不同检测方法的相关检测数据,多维度的产品应用检测数据可以大幅度节省客户进行实验的时间和成本,为客户提供经过验证和优化的实验方案,并多维度验证发行人产品的 高质量属性。比同行业公司相比,公司重组蛋白应用数据分布更为丰富,近 10%的产品应用数据 在 6-15 个之间,约 80%的产品应用数据在 2-5 个之间,单产品平均应用检测数据为 3.09 个,处 于行业领先水平,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实验优化的方案。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系统发生错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